人物簡介

人物履歷
劉瑞恆於1909年獲哈佛大學理學士學位後,專攻醫學6年,1915年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1915年返國任上海哈佛醫學校教授;1918年被北平協和醫學院聘為外科教授;1920-1921年赴美進修,專攻癌症外科。回國後,他任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任華人院長和中華醫學會會長。1924年,通州某鄉村新生兒頻繁死亡,時任協和醫院院長的劉瑞恆派人調查,發現原因僅是產後破傷風所致,他對醫院人員進行了簡單的衛生教育培訓,便解決了這一難題。該事件深深觸動了他。劉瑞恆認為,醫學應該為更廣大的民眾服務,因此他決定放棄自己的外科本行,轉而從事公共衛生事業。次年,他與協和公共衛生教授美國人蘭安生(J.B.Grant)一道在北京建立了第一衛生事務所,開創了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先河。劉瑞恆對協和醫院學生影響最深的是鼓勵他們學成後為祖國服務,而不是趨向於私人開業。因此,那個時期由協和醫院出身而專心醫學研究或服務醫療衛生機關者很多。
1928年10月,國民政府衛生部(後改衛生署)於南京成立。中國政府的醫療和公共衛生事業便以此為開端,劉瑞恆歷任衛生部(署)次長、部長、署長,兼禁菸委員會委員長,興建中央醫院兼任院長,負責與國際聯盟技術合作設立中央衛生設施實驗處,一身兼衛生行政、技術及醫療三個最高機構之首長。1932年,他奉命成立軍醫總監部,並擔任總監,兼陸軍軍醫學校校長。由於醫療衛生工作大規模開展,需要專門人才,劉瑞恆認為推進和提高醫學教育是公共衛生建設的根本,建議並成立了國立牙醫專科學校、中央護士學校、中央助產學校、中央大學醫學院及衛生教育系、中央衛生人員訓練所等。
人物逝世
1938年,他辭卸部、署職務,赴港從事醫藥器材之籌備運濟工作,在香港建立協和醫藥公司;抗戰勝利後回上海,任善後救濟總署衛生委員會主委;1949年去台灣協助發展醫學教育;1959年因病赴美就醫;1961年在紐約聖路加醫院逝世,享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