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王寨

志書記載:“金子寨,一曰天子寨,在馬槽山,山勢險峻,曹操嘗據此屯兵。 ”廬江縣柯坦鎮東的王蹕山,曹操也曾駐過兵。 宋代岳飛抗金,牛皋解金兵圍困,曾在劉王寨屯過兵。

牛王寨地處3縣(廬江、桐城、舒城)交界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秦末,即為楚漢之爭的場所。相傳,昔日張良為報韓國之仇,聞秦始皇東遊至博浪沙中,便與力士阻擊秦始皇,誤中副車。事後更名逃亡下邳,巧遇黃石老人贈送《太公兵法》,曾遍訪名山,尋得楚境牛王寨附近的白雲山白雲洞,苦心鑽研兵法,憑熟讀兵書和奇才謀略,輔助漢高祖劉邦成就西漢大業。西漢六年(前201年)正月,漢高祖論功行賞,封了許多大功臣,念張良雖未領軍作戰,但“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的出謀劃策,功不可沒,特從優厚,授封他“自擇齊三萬戶”的最高獎賞。然而張良不恃功高,只選了個萬戶左右的留縣,受封為留候。他對漢高祖說:“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震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候,此布衣之極,張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漢高祖不準其奏,他便辭官悄悄離開京城,雲遊四海。不久,漢高祖劉邦派人四處查訪,聞他在原楚地的九江郡舒縣(今廬江縣)西的大山里隱居修煉。漢高祖對這裡的地形並不陌生,因楚漢之爭時,曾和項羽大兵在此發生過多次戰鬥。於是便親自御駕躬請張良回朝輔佐。漢高祖帶領人馬一路行來,曾在高皇山上休整,並兵分兩路,沿兩邊大小高皇嶺(今廬江縣虎洞水庫大堤兩端的山嶺)前進,沿山尋找張良。一路自左沿今代莊小寨門上山,另一路往右,向陡嶺、走馬嶺方向搜尋,到寨頂兩路人馬匯一處,駐紮在這群山最高峰頂的寨基上。嗣後,派兵四下打探,結果發現張良在白雲山的白雲洞內修煉,過著隱居生活。高祖欲見,張良卻不願見,好幾次見不上面,只是寫詩互通信息。高祖見張良修道心堅,不願出山,只好擺駕回朝。西漢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帝位(為孝惠皇帝),尊高祖為高皇帝。當時,人們為了紀念高皇帝,稱漢高祖劉邦經過的山嶺為“高皇山”、“高皇嶺”,稱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駐紮過的最高峰為“劉王寨”,後來誤稱為“劉郎砦”。
三國時,舒縣(今廬江縣)境內成為魏、蜀、吳拉鋸戰的戰場。清康熙《廬江縣誌》記載:“走馬嶺在廬江縣西40餘里,自此走馬而上至劉郎砦。”曹操大兵嘗屯兵在馬槽山上的金子寨(天子寨)的寨基上。志書記載:“金子寨,一曰天子寨,在馬槽山,山勢險峻,曹操嘗據此屯兵。”廬江縣柯坦鎮東的王蹕山,曹操也曾駐過兵。“魏武駐蹕於此,後人立廟曰曹王”。王蹕山下有飲馬池,“世傳曹操屯兵拒吳嘗飲馬於此”。據傳,劉備率軍在此曾與曹操部隊發生過戰鬥。劉王寨附近還有一張飛嶺,縣誌也有記載。
牛王寨的由來
宋代岳飛抗金,牛皋解金兵圍困,曾在劉王寨屯過兵。據《廬江縣誌》載:“馬槽山絕高頂上,自麓到走馬嶺上幾十里寨址,寬平可容萬眾。而下堰古埂之水為糧運,實險要可守之處也。世傳天色險晦,遙聞兵馬金鼓之聲。”史載紹興四年(1134),宋元帥岳飛抗擊金兵,遣將牛皋解廬州被金兵圍。牛皋曾領兵在此駐紮過,駐守處留下了牛皋嶺和牛王寨遺址,為紀念牛皋,人稱“劉王寨”為“牛王寨”。牛王寨的地名一直延續至今。
史書記載:明、清均在3縣交界的牛王寨駐過兵。“清鹹豐十年(1860)七月,太平軍陳玉成自廬州會同捻軍首領張樂行率兵30萬,分路往廬江”,駐紮牛王寨。“十月捻軍破百花寨,斃團練首領柏生采”。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這裡系抗日和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設在湯池松園,葉挺、張雲逸、賴傳珠、鄧子恢等領導新四軍,經常在馬槽山、牛王寨等群山中練兵,堅持到抗戰勝利。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三縱八旅二十四團兩次解放廬江縣城,並撤至馬槽山、牛王寨等群山峻岭中整編,蓄勢待發,直至解放戰爭取得勝利。
遙望高聳的牛王寨,他那神奇的山寨,遠古的傳說,美麗的自然風光,伴隨著刀光劍影、炮火連天的戰鬥洗禮,帶來了歷史的人文回憶;他那神秘的面紗,將被現代人們揭開,一展雄姿。據悉,牛王寨雄山峻岭,風光秀麗,文化雋永,歷史悠久,近已被安徽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廬江縣人民政府規劃列入安徽省皖中湯池旅遊風景區的重要景點之一。不久的將來,這裡一定會成為風光景點、人文勝地,供中外遊客參觀遊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