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治平[原上海復旦大學史地系教授]

劉治平[原上海復旦大學史地系教授]

劉治平(1904—1942年),亦名劉英、劉胤,化名李麥麥、李建芳,竹山縣潘口塘人。在復旦大學任教期間,著有《中國文化導言》、《對郭沫若哲學批判》等著作,還有關於民族、人口等問題的論述,翻譯考茨基《法蘭西階級鬥爭》等名著。

個人經歷

幼年家中清貧,隨父親在竹山縣潘口塘開小藥店,兄弟3人,排行第三。幼時聰明伶俐,在潘口塘私塾讀書數年,後借族人劉胤的文憑到武昌考入商業學校,從此對外就使用劉胤的名字。 在武昌讀書時因家中困難,劉治平常受到施洋、董必武等經濟上的幫助,並接受他們政治思想上的教導和培養。

1925年,劉治平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轉人中國共產黨。曾與陳定一代表湖北省學聯赴北京出席全國學聯代表大會,回漢後和陳定一發動和領導武漢各界舉行反對軍閥吳佩孚的大示威。

1926年4月,參加中共武漢區委(即湖北省委)迎接北伐工作會議,會後在董必武、陳潭秋的領導下積極開展迎接北伐軍活動。8月,北伐軍攻克長沙後揮師北上直指武漢,反動軍閥仍進行垂死掙扎,到處捕捉革命黨人。為了策應國民革命軍奪取北伐戰爭的勝利,他不顧個人安危秘密奔走於武漢三鎮,發動民眾開展革命活動。吳佩孚的部下——武昌守城司令劉玉春下令關閉城門月余,期間,他與陳定一及其他許多同志在城內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0月10日,北伐軍攻克武昌城,中共漢口市黨團組織在漢口第三中學召開慰問大會,劉治平登台講述了武昌關城後的革命活動及同志犧牲的情況,與會者聽了義憤填膺,高呼打倒軍閥等口號。會後中共漢口市委把他安置在漢口國民黨特別市黨部青年部任秘書。在漢口中共黨組織領導下,開展積極的革命活動並與市黨部婦女工作部女友王民先往來密切,

1927年春與王結婚。“四·一二”後,中共湖北區委派劉治平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8年,轉入中山大學。1929年秋,劉與其他25名同學離校回上海,不久便身患肺疾而住進醫院。

1935年,因工作需要改名李建芳(李麥麥),受聘任上海復旦大學史地系教授。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學校遷往重慶。1940年夏,回潘口塘探親,見當地文化非常落後,人民生活困苦,保長羅原慶在潘口橫行鄉里,欺壓百姓,侵吞潘口塘保國民學校學款數年,極為氣憤,即出面敦促羅賠款辦學,並向賀理華縣長起訴卻沒有結果。後應復旦電催返回北碚,不久賀理華被調走,劉治平之妻王民先繼續控告,縣長鄭桓武任內,追回了侵吞的學款。

1942年,在校因病逝世,終年3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