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劉正國,男,漢族,1953年2月出生,湖北宜都人,國中學歷,1970年參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宜都市陸城街道辦事處紅春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個人簡歷
1970.1-1970.12 參與修建宜都市聶家河鎮七○一三工程
1971.1-1971.12 參與修建宜都市爭光水庫
1972.1-1972.12 參與修建宜都市五眼泉鄉建樓子水庫
1973.1-1979.12 宜都磚瓦廠務工
1980.1-1983.12 宜都市棉紡廠務工
1984.1-1985.12 從事個體經營
1986.1-1988.12 宜都市陸城全家店村磚瓦廠廠長
1989.1-1993.12 宜都市陸城磚瓦廠廠長
1994.1-1997.7 宜都市全家店建築經理
1997.7-2002.3 從事個體經營
2002.3-2003.5 宜都市紅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03.5.12-至今 宜都市陸城街辦紅春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宜都農民劉正國耗費十年時間,跑遍大半箇中國,蒐集3000多件民間寶貝,投資100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民間博物館,並帶領鄉鄰建造“民俗文化村”。他所做的一切是為解決390戶失地農民的生計,提高全村經濟實力與居民生活水平。
從百萬富翁到百萬負翁的村官
上世紀80年代,劉正國從一個小包工頭乾起,一路辛勞、一路收穫,逐步擁有了數百萬家產。而正在劉正國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選擇了回村當一名村官。面對征地拆遷,眼光敏銳的劉正國將新的安置點打造成一個完善的小區,通過租房經濟,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吃飯問題。更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構想,將另外一處安置點打造成為一個民俗村。為了發展旅遊,劉正國自掏腰包,跑遍大半箇中國,蒐集到了3000多件寶貝,建起了民俗博物館。因此他也花光了上十年來積累的財富。在他的心裡只有一個願望:將紅春建成另外一個華西村。
放棄財富,回村當村官遭質疑
2002年,劉正國做出了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手中的一切,回到農村老家去當一名村官。
在常人眼裡,那時的劉正國擁有著讓人艷羨的一切。那么,是什麼讓劉正國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當時,村辦企業相繼倒閉,村里矛盾不斷,人心渙散。村支書找到了劉正國,希望這個在城裡賺大錢的能人回到村里,帶著大夥一起乾。
2003年2月,劉正國將建築生意交給他人打理,告別了城市,回到了紅春。他對家人是這樣說的,在財富後面繼續加零隻是數字的變化,讓我去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吧。
當初一些村民對劉正國心存疑慮,認為他只不過是一個有錢人,不一定有能力帶好這個頭,甚至可能會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牟利。跑項目,學檔案。他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摸清楚了村裡的情況。他用真誠去化解了村民的疑慮和擔憂。最終經過選舉,劉正國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面對考驗,眼光獨到規劃新村
然而,就在村里新的領導班子成立之初,劉正國遇到了一個嚴峻的考驗——征地拆遷。土地沒了,接踵而來的就是老百姓的生計問題。搬遷新址位於城鄉結合部,安置點周圍的企業相繼落成。眼光敏銳的劉正國發現,如果能將新的安置點規劃成一個完善的小區,每家每戶的一樓可以當門面,二三樓拿來出租。於是劉正國對鄉親們說,現在種不了地了,咱就種房子。紅春一條街成功了,村民們怎么也沒想到,當初一年下來靠種田掙來的5000多元,現在居然能靠種房子掙到一萬多。村民們笑了,然而劉正國並沒因此滿足。對於村里餘下300多戶拆遷安置村民,他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建一個民俗村,將居民們居住的社區打造成為景區。然而作為一個景區,紅春根本就沒有先天的旅遊資源,遊客們來了又究竟看什麼呢?過去對收藏頗有研究的劉正國想到了建一個民俗博物館。
執著不悔,只願做村民的好書記
將村里賺錢的事交給村集體來做,將耗資大見效慢的博物館拿來自己做。劉正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花了7年多時間,跑遍了全中國蒐集了3000多件藏品,也讓自己從一個身家上百萬的富翁變成了一個負債700萬的負翁。
2011年5月,宜都紅春民俗村和正國民俗博物館主體完工。建成那天紅春村民像過節一樣歡天喜地。村養老院,村集體公墓,村民股份制分紅。紅春變了,一改往日落後的面貌,充滿了活力和生機。農民的人均年收入由2003年3450元到今天的一萬多元。劉正國出名了,各種榮譽接踵而來,而正如財富改變不了劉正國一樣,榮譽也同樣改變不了他。在劉正國心裡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紅春建成另外一個華西村。而在村民眼裡,劉正國已不再是那個百萬富翁那個有錢人了,而是村民們的好支書,好的帶頭人。
個人成就
現已由劉正國本人自籌資金,建成了湖北省最大的民辦博物館。
正國民俗博物館於2008年開工建設,2009年正式註冊成立,12月對外開放,占地面積8.2畝,總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展廳面積3100平方米,總投資三千多萬元。整個建築為清代徽派井院式結構,高低錯落。布局為正方形,坐南朝北,三面環水,由北向南依次為民俗博物展覽館樓、精品展覽館樓、辦公樓等組成。所有的門窗、木製欄桿、檐角、基石都是收集的古舊物,古色古香。並運用了大量的舊石磙、石磨鋪製成護堤和道路,既節約了一定的成本,也富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
博物館共分為十五個展廳及一個精品展館。現已布好一期展廳十五個,包括宗教文化展廳、紅木家具展廳、土家家具廳、兵器展廳、木雕展廳、石雕展廳、鴉片用具展廳、土煙用具展廳、狀元文化展廳、古字畫展廳、精品床展廳、清朝官方用品展廳、繡品展廳、巴人滿頂床展廳、清江漁獵用具展廳。二期精品展館的五個展區,包括“文革”展區、瓷器展區、陶器展區、錢幣展區、雜件展區,現正在施工布展中。
正國民俗博物館收藏萬餘件民俗文物,已登記的藏品數共有1800件,經過文物專家鑑定的一級文物有2件,二級文物10件,三級文物20件,一般文物1768件,未登記藏品一萬餘件。館內藏品分為木雕、石雕、古典家具、陶器、瓷器、“文革”物品、繡品、雜項等八大類,包括明清時期鄂、湘、黔的木雕家具、民間服飾、挑花織錦、銀器飾物、字畫、陶瓷器、玉器、錢幣等獨特精美的生產生活用具、民俗用品、文藝及宗教祭祀用具,還有大量“文革”時期的用品等等,其中尤以土家雕花滴水床、皇宮鏤空雕花妃子床、大型孔雀開屏根雕等為精美絕倫,反映了由古自今,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紅春民俗文化村和正國民俗博物館得到中央、省、市各級各部門領導的充分認可,中央書記處書記、紀委副書記何勇、原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堅衛、省紀委書記黃先耀、省紀委副書記吳琦等領導先後多次到紅春民俗文化村、正國民俗博物館檢查指導工作。宜都市正國民俗博物館必將成為宜都一個獨特的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和旅遊之地。
獲獎記錄
2011年12月 被評選為2011年度“宜昌十大民選新聞人物”。
2012年6月 被評選為第五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