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培

劉本培

劉本培,教授,博士生導師。1952年清華大學地質地理系畢業在北京地質學院任教,1987年以來培養博士研究生19人。現任IUGS侏羅系分會選舉委員,GSGP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球物理、地質學科評審組成員,原地質礦產部“地史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等職。長期從事地層學和地史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在造山帶綜合地層學、多島洋構造古地理和中生代地層古生物領域貢獻很多。

基本信息

簡介

劉本培,已出版專著、教材10餘部,論文70多篇。代表作有《地史學教程》(1980,1986,1996)、《中國古地理圖集》、《滇西南昌寧—孟連帶和瀾滄江帶古特提斯多島洋構造演化》、《西南天山構造格局與演化》和《西藏阿里日土縣寬鉸蛤動物群的發現及其生物地理區系意義》。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原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8)等10項獎勵。1991年獲國家政府特殊津貼,同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錄入《國際名人錄》。

獲獎記錄

劉本培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教師獎

(2003-10-10 07:17:33)

荊楚線上訊息(湖北日報) 記者黃宣傳、通訊員明厚利、范良報導:國慶節前夕,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委員會審議決定,授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劉本培教授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教師獎。

劉本培教授是地大地史學專業的創始人之一,在古生物學、地層學、古地理學和大地構造學領域頗有建樹,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球物理、地質學科評審組成員等職。其研究成果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是最高層次的地質科學獎。

出版物

介紹

書名:地球科學導論(劉本培)

ISBN:704007974

作者:劉本培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價:25.1

出版日期:2000-1-1

地球科學導論 地球科學導論

開本:23cm包裝:

簡介:本書被列入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也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全書共分十二章,即緒論、地球系統與海底科學,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層化結構,海水的化學組成和特性,海洋環流,海洋中的波動現象,潮汐,海洋與大氣,海洋生物,海洋中的聲、光傳播及其套用,衛星海洋遙感、中國近海的區域海洋學。與以往的同類教材相比,新增了三章,即海洋與大氣、衛星海洋遙感和中國海的區域海洋學;其他各傳統分支學科的內容也有較多的更新。關於環境保護、污染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雖未單獨成章,但在有關章節中均有意強調了這方面的內容。

本書可作為海洋科學類本科學生及相近專業學生的基礎課教材,亦可作為相近專業的教學參考用書,對從事相近專業的科技人員或有關行業的管理人員,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目錄:

緒論

1.地球科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和任務

2.地球科學特點和研究方法

3.地球科學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4.致讀者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一章 宇宙中的行星地球

§1 地球——人類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園

§2 地球在太陽系中的運動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二章 宇宙、地球的起源與演化

§1 銀河系和宇宙起源學說

§2 恆星演化與太陽系形成

§3 地球的起源與演化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三章 地球的物理性質和圈層結構

§1 地球的密度和彈性

§2 地球的重力場

§3 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和圈層耦合

§4 地球的磁場

§5 地球的能量和地震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四章 地球及各圈層的物質組成

§1 地球的物質組成

§2 地殼的結構與物質組成

§3 地球深部的物質成分分層

§4 地球不同圈層間的物質-能量交換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五章 岩石圈板塊運動與地質作用

§1 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

§2 板塊構造與地殼運動

§3 岩漿作用、變質作用與板塊構造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六章 大氣圈

§1 大氣的組成和結構

§2 大氣的熱力狀況

§3 大氣的運動

§4 大氣中的水分

§5 天氣

§6 氣候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七章 水圈

§1 地球表層的水分循環和水量平衡

§2 陸地水

§3 海洋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八章 地表形態

§1 內營力與構造地貌

§2 外營力地貌

§3 地貌演化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九章 土壤圈

§1 土壤的組成

§2 土壤的性質

§3 土壤的形成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十章 生物圈

§1 生物與環境

§2 生物群落

§3 生態系統

§4 地球上主要生態系統類型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十一章 地球環境及其變遷

§1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地域分異規律

§2 環境變遷與氣候變化

§3 地史中的生物絕滅與環境變遷

§4 人類在環境變遷中的作用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十二章 自然資源及其利用

§1 自然資源的類型和性質

§2 自然資源可得性的度量

§3 自然資源稀缺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第十三章 自然災害與減災對策

§1 自然災害的一般特徵和分類

§2 氣象災害

§3 地質災害

§4 地震、火山和海嘯災害

§5 減災對策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書目

結語 1 人類家園地球的可持續性

2?21世紀地球科學展望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