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棫

劉方棫

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1952年留校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195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班,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院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在社會學術界兼任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會長,中國生產力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勞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方棫教授祖籍山東蓬萊,1931年2月出生於北京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先在私立崇實中學讀國中,後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和接受更好的教育,考入北平市立第四中學讀高中,高三時為加強文科課程學習,選擇了將來能讀大學文科的分班。1948年秋考入北平輔仁大學經濟系。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國立北京大學經濟系招收二年級的轉學生。他憑輔仁大學一年級優異的肄業成績和良好的素質,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插班生。大學四年級時,全國開展土改運動,作為北大學生成了廣西柳州專署的一名土改隊員。在近十個月的土改工作中經受了激烈的階級鬥爭的教育和洗禮,榮獲了廣西土改委員會頒發的“土改模範”、“甲等功臣”等獎勵。

畢業前夕,劉方棫教授加人中國共產黨,後通過中央人事部分回北京大學留校任教;1952年冬北京高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同燕京大學合併,任政治課助教;不久,中國人民大學開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班,被校黨委選派參加研究生班的學習;1954年秋結業回校,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馬寅初先生親自在家中設宴迎接;1956年被提升為經濟系講師,主講經濟系和文科的政治經濟學課程;1958年,學校為加強政治課,調劉方棫教授到北大政治課大教研室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社教運動開始,重回北大經濟系,一直到“文革”後期;1970年北大招收了第一屆“工農兵學員”,在即將下放中被留下來從事教學工作,與學員們一起“摸、爬、滾、打”;1973—1974年,被國家計委借調到三里河機關大樓,從事工資和分配製度改革的理論研究。

“文革”結束後,教師職稱評審開始恢復,劉方棫教授被提升為經濟系副教授,1985年提升為教授。三年後經國家學位委審批,成為新一輪的博士研究生導師,正式指導和招收消費經濟學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劉方棫教授筆耕不輟,先後出版《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合著,1984)、《消費經濟學概論》(1984)、《生產力經濟學教程》(1988)、《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研究》(合著,1989)、《九十年代中國市場消費戰略》(主編,1994)、《生產力論:鄧小平經濟理論的基石》(主編,1998)和《支撐經濟成長》(主編,2000)等著作和教材,並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這些研究成果獲得多項獎項,其中《消費經濟學概論》是國內第一部獨立著述的消費經濟學教材,與楊聖明共同主編的《九十年代中國市場消費戰略》一書獲1995年度孫冶方經濟學“優秀著作”獎。從1978—1998年代表性的論文約百篇,其中60多篇收錄於《劉方棫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1999—2004年論文30餘篇,收錄於第二部《劉方棫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成就

已多年致力於生產力經濟學、消費經濟學、市場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政治經濟學》(北大出版社 1984年),《消費經濟學概論》(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生產力經濟學教程》(北大出版社 1988年),《90年代中國市場消費戰略》(北大出版社 1994年),《當代中國學術發展史》(大陸篇經濟學部分)(台灣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出版 2000年),《生產力論鄧小平經濟理論的基石》(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8年),《支撐經濟成長》(華文出版社 2001年)等。其中大部分代表著作曾先後獲得中央宣傳部,北京市及北京大學等多項獎勵。參與了和主持過多項國家社會科學課題研究,,其代表性論文載於《劉方域選集》中六十餘篇(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0年出版)。他在教學方面,已工作半個世紀,參與和培養了幾十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可謂桃李滿天下。迄今,他仍鍥而不捨的勤奮筆耕,並參與校內外研究生的部分教學活動,繼續發揮著餘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