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挺柱

劉挺柱,男,1919年1月28日生於無棣縣佘家巷,1943年,教導第六旅旅邢仁甫叛變革命,投靠日寇,敵人更加瘋狂掃蕩,使當地民眾、部隊情緒極度不安定。為了加強政治教育工作,保證部隊的穩定,在上級黨委的直接安排下,劉挺柱由連指導員改任為連改委。1945年下半年,他任渤海一分區政治處組織幹事、直工股股長。先後參加了解放南皮、東光、吳橋、無棣等戰役。

基本信息

軍區政委

劉挺柱,無棣縣佘家巷人,生於1919年1月28日。

“七.七”事變後,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參加了革命活動,1939年6月,經中共無棣縣委書記付潔臣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教育下,於1940年2月帶領本村十餘人參加了八路軍。參軍後,他作戰勇敢,不怕流血犧牲,受到部隊領導的信任,同志們的關心,任115師教導第六旅16團三營九連班長、排長、連指導員。

1943年,教導第六旅旅邢仁甫叛變革命,投靠日寇,敵人更加瘋狂掃蕩,使當地民眾、部隊情緒極度不安定。為了加強政治教育工作,保證部隊的穩定,在上級黨委的直接安排下,劉挺柱由連指導員改任為連政委。

1945年下半年,他任渤海一分區政治處組織幹事、直工股股長。先後參加了解放南皮、東光、吳橋、無棣等戰役。

解放戰爭期間,劉挺柱擔任渤海分區十七團二營教導員;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夕,提升為團政治處主任。1949年9月,任28軍83師248團政委。期間,先後參加了萊蕪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解放福州戰役等。他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出生入死。戰鬥中,先後三次負傷,多次立功,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濟南戰役中,他作戰英勇,身負重傷,其後腦中保留著當年國民黨留下的三塊彈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5年,他被授予中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先後任28軍83師政治部主任,82師政治部主任,83師政治委員。

1956年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曾兼任福建省晉江地區地委書記和莆田地區地委書記。他支持、關心地方工作,組織部隊積極參加地方建設,為福建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團結做出了很大貢獻。1968年,他在去福州開會途中,路過莆田漢江一個山區的山路時,突然從路邊跑出兩個男孩,一前一後,橫穿道路,由於山區路窄,車速快,來不及剎車,若汽車正常行駛,就會傷著孩子。若汽車打彎,就會有車翻人亡的危險。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劉挺柱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民眾的生命安全。為了這兩個孩子,他寧肯犧牲自己。他沉著機智,命令司機將車開向路崖邊,兩個孩子得救了,但車卻翻在了路邊,劉挺柱被砸在了車底下,其腰椎骨摔傷兩節,造成左腿終生殘廢。他這種捨己為人的革命精神,受到當地民眾的一致讚揚,也得到上級黨委的充分肯定。

1971年,劉挺柱任29軍政治委員。1982年,任福建省軍區政治委員、福建省政協委員等職。他分別於1969年、1974年出席黨的第九次、第十次代表大會。

劉挺柱最難忘的是1971年,周恩來總理為他改名的情景。他到北京接受29軍政治委員任命書。在人民大會堂,周總理握著他的手說,我把你的名字改了,看你同意不同意?你們是國家的棟樑,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把“廷”字改成“挺”吧,只要你們這些樑柱能昂首挺立,我們國家就大有希望!總理的信任和期待,讓劉挺柱心頭一熱。他始終以總理的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斷嚴格要求自己,為民族大業努力工作、積極進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積極擁護和宣傳黨的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和支持改革開放。為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獻計獻策。1984年,劉挺柱離職休養,享受兵團級待遇。

離休後,他仍關心黨和軍隊的建設,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關心家鄉建設,積極發揮餘熱。2001年,他倡議在外工作三個兄弟共同捐款10餘萬元,為家鄉建了一座科技文化大院,教育、帶領家鄉人民科技致富,受到了家鄉人民的高度讚揚。

2004年9月2日,劉挺柱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