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榮[革命老幹部]](/img/4/d3a/wZwpmLwcTO3UzMwYTO2kTO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k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劉應榮正在平山縣桃林村的家中。那個時候,他上過兩年高小,在村里算得上是個文化人。就這樣,抗日戰爭爆發後,16歲的劉應榮當上了村裡的兒童團團長。 有一次,劉應榮和團員們正在放哨,迎面過來兩個陌生的路人。按照慣例,他走上前去詢問那兩個人是否有路條。在得知他們沒有後,劉應榮和其他團員便將那兩個人送到了村委會。“到了村委會,我們才知道這兩個人其實是區里來的幹部。”原以為會挨批評的劉應榮卻受到了表揚,那兩個幹部說他年紀雖小,辦事卻非常認真。也正是這段經歷,使他增強了加入革命隊伍的決心,他覺得共產黨的幹部真是平易近人。 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起,劉應榮一直在家鄉平山工作。直到1945年7月4日,剛剛結婚三天的劉應榮和妻子傅鑫一起被調往綏遠開闢新區,在綏遠新區,被分到了集寧豐鎮一帶。他們剛剛到達集寧豐鎮不久,有一天中午,那裡的國民黨軍隊就出來擾亂。為了保存實力,整個縣委機關開始了大轉移。因人多,還帶有檔案,目標很大。他們剛出村,敵人就進了村,緊追不捨。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劉應榮第一次騎上了馬。由於情況緊急,他完全忘記了害怕,騎著馬跑了十幾里路才停下來。晚上他們剛住下,還沒吃飯就聽到遠處的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