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藻

劉廷藻(1189-1261年),字可薦,號石沼、別號華國、行官一,宣州狸橋塔山劉村劉氏之四世孫。塔山劉氏系中山劉氏之後,唐禮部尚書劉禹錫之五世孫政居溧水,其孫宰遷居高淳茅城,宰生八子,其五子纊遷居狸橋塔山。劉廷藻為劉纊之曾孫,溧水劉政七世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少時聰慧,喜談兵論俠,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選茂才,中晉守司第一,為江東計度轉運使,後被薦至棗陽軍事長官孟宗政麾下作為幕僚,獻計設伏,大敗金人於干城。經表功即統率忠順軍,守唐鄧有功。紹定二年(1229年),統領漢陽軍駐屯德安。壬辰年(1232年)會宋合元伐金,奉詔兼淮南制置副使,駐守揚州,並作廬、鳳諸路救應。1233年大敗金人於白公廟,收復蔡州城,並獻金俘於太廟。論功行賞,封淮南制置大使,仍駐揚州,提調江東、浙西、京胡軍馬事。淳佑七年(1247年),邊報日驚,鄭清之上表推薦趙虁,督視江淮、江東、浙西、京胡兵馬糧餉,經略沖邊,並下詔由劉作諸路先鋒。劉即伏奇兵,擒敵首領數人。邊界始得安寧,遂被晉為少尉,並封賜佛像,恢飛魚服,莽邊甲繡、唇刀銀瓢加袋各兩件,又過了一年,拜太尉,封二代,蔭一子。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元忽必烈圍鄂州(今武昌),賈似道以右丞相兼樞密院事,督師漢陽救援,但卻又密遣宋使向元納幣稱臣,圍解後上表冒功,帝下詔褒美加九錫。劉廷藻上疏劾賈似道欺君誤國,賈似道恨之,遂向皇帝建議罷其官,被安置信州。宋州守謝枋上疏,力為申辯,理宗方下旨封太子太保,重新為官。其時守將李雄見城濠薄弱,敵兵來攻,百姓數十萬又將擁入城內,遂下令閉門不準放入。危急之時,劉廷藻手執寶劍大喝:“守地為民也,如不納,赤吾劍。”放男婦之道陣入。敵退後,百姓各歸故址,蒼呼而向祠祀。隨之漢陽總兵喪師兵敗,連累到士卒及親屬,劉公前往撫慰,並謂:“若此則士心失也矣,何以賈勇?”凡在案軍旗輒復,對陣亡者,月給其妻子衣食。數月後,敵兵復來,諸將士奮勇爭先,而獲漢口大捷。劉公領軍,對遺孤倍加憐恤。其一卑將陣亡,妻攜子來投,視其為宗子,撫養之,並與己子同就餐,孤子母與夫人同住。故而部屬“效死者眾”。

劉廷藻晚年回鄉,角巾布衣,不知其為貴人,並置學館,請名師教子侄,遇饑荒則助賑濟災,百姓無不稱美。

夫人魏氏,為故丞相魏良臣季女,由安人晉郡夫人,並贈燕國夫人。生二子,長子岱嵩,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年)中文天祥榜進士,娶丞相史彌遠子、臨安守史岩之之女為妻,次子岳嵩,蔭補工部郎中兼兵部員外郎,娶丞相吳淵季女。

劉廷藻辭世後膺祭葬,謚武成,葬東蔣山白茅崗,翁仲各一,騾、馬、牛、羊、驢、各二。夫人葬東蔣山之西麓,名石馬塘,塋衛如劉公半。兩墓相距一里許,其中間修一庵,名望雲,後改白雲,有僧數人守之。

查宣城、高淳兩縣古縣誌,均無關於劉廷藻的記載,這是因為宋時高淳屬溧水縣,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才從溧水劃出設縣,而劉廷藻幼時一直在茅城長大,很少住在狸橋塔山劉村,故宣城縣誌亦未將其作為本縣人收錄。

現有一篇南宋禮部尚書、資政殿參知政事吳淵於宋嘉熙四年(1240年)為塔山劉氏宗譜所寫的序文,文中提到:“我先大父正肅公為劉氏甥,生淵兄弟,淵以樗櫟之材,備員政府久矣,夫不獲與外家戚屬敘世誼矣。嘉熙庚子歲,適中表兄官太尉廷藻者,于歸田之後,追思祖德,……爰作家譜以傳後,命予為之序,予曷敢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