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5年畢業於南京農學院。現任新疆農墾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長期從事綿羊育種和牧業工程科技研究。創立綿羊"血親級進育種法",打破了傳統育種方法中血親近交的禁區,培育出適應性強、體大、毛產量高的軍墾細毛羊。提出建系新理論,率先採用血清轉蛋白、基因定位和兩月齡羔羊特殊培育等方法,育成5個獲部級獎的新品系。1955年分配來新疆,歷任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紫泥泉種羊場技術員、股長、場長、高級畜牧師。1984年任農八師總畜牧師,1988-1995年任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研究員。現為新疆農墾科學院名譽院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名譽主席、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南京農業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石河子大學博士生導師,石河子大學終身教授。1999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貢獻
劉守仁在兵團工作50年間,培育出了綿羊新品種二個、新品系九個,
劉守仁院士在邊疆工作至今已逾51年。早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經過20多年努力,培育出“新疆軍墾型細毛羊”和“中國美利奴〈軍墾型〉”2個新品種及9個新品系。為了加快新品種的推廣及套用,曾四度主持“細毛羊繁育體系”、“北羊南移”、“中國美利奴‘三品系’培育”、“肉用多胎羊良種雜交利用及生物體系高新產業化示範工程”國家高新技術項目,建成獨具特色的細毛羊“三級繁育體系”,給全國8個、區輸送種羊十多萬隻,取得巨大經濟及社會效益。他創立的“血親級進育種法”、“品種品系齊育並進法” 、“三級繁育體系的創建”、“基因先決” 理論和實踐上突破傳統的綿羊育種理論和方法,加速了科研和育種周期並為我國細毛羊種子資源站到世界前列做出重大貢獻曾榮獲全國技術革新能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劉守仁院士發表專業論文40多篇;出版了《軍墾細毛羊》、《羊毛與羊毛品質》、《中國美利奴羊的品系繁育》、《綿羊學》、《中國美利奴羊(新疆軍墾型)的育成》文集等多部專著。
當前劉守仁院士正在加緊新的育種規劃,計畫在不長時間內運用良種雜交、胚胎移植、基因定位等高新科技手段完成超細、肉用、多胎等更具市場效益的綿羊新品系。
從50年代劉守仁就開始了綿羊育種工作,並相繼培育出新疆軍墾細毛羊和中國美利奴(軍墾型)細毛羊新品種。為緊跟國內外養羊業的發展和變化,2000-2005年主持國家發改委下達的“超細毛羊及肥羔生物工程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利用級進雜交、胚胎移植、子宮角輸精、基因定位等高新科技手段,培育出“中國美利奴肉用、超細毛、多胎肉用”三個新品系,使之成為更具多用性,更適應不同生態環境下飼養放牧的種質資源。其中肉用品系:外形體大毛多,成年母羊平均體重60.0kg,羊毛細度64-66支,肉、毛性能達到南非德國美利奴羊標準;超細毛品系:達工業分級100支紗以上,經工業試紡達到同類澳大利亞超細毛羊水平;多胎肉用品系:當年母羊配種產羔率179%,周歲母羊產羔率190.20%,公羔6月齡、8月齡體重分別比中國美利奴羊提高51.85%和64.56%,母羔提高24.01%和27.19%,產毛量3.47±0.56kg ,細度64-66支。科技查新結果,這種集多胎、肉用、毛用三種優秀性能於一體的資源,在國內外尚無報導。成果獲兵團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技創新加快了新品系的培育,運用分子生物技術建立FecB多胎基因位點標記檢測並將MAS方法成功套用於綿羊育種;研製出“綿羊多胎基因晶片”,後代多胎遺傳性能檢測的準確率達95.93%;大規模實施子宮角深部輸精技術1.4萬例,受胎率達76.47%;採用RAPD-PCR方法,對血親級進育種方法進行了新的改進;堅持研究與開發密切結合,形成了“科研開發、初試純繁、中試推廣”的三級科研工作平台和三級繁育體系相配合的科研推廣管理模式。
項目執行期間在兵團四、七、八師建立了四個產業化示範基地,育成肉用品系羊2.0萬隻、超細毛品系羊1.23萬隻、多胎肉用品系羊0.5萬隻,推廣種公羊1382隻,雜交改良羊136.2萬隻,羔羊育肥出欄163.3萬隻,成年羊出欄32.66萬隻,生產超細毛629噸,填補了國毛高支紗的空白。實現經濟效益1.1606億元,為細毛羊育種及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做出了新貢獻。
獲獎記錄
他主持的課題多次獲各級科技成果獎,其中全國科學大會獎1次,聯合國技術促進委員會“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部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10次。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農業部、自治區、兵團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國家、部、 省級榮譽稱號。作為優秀知識分子代表出席了黨的十二、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其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重要貢獻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獲省部級一、二等獎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