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時期
劉嫖的生年不詳,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為帝。數月後,劉啟被冊立為太子,竇氏被立為皇后,劉嫖則為長公主。其封地在邯鄲館陶,位於現今的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所以也稱為館陶公主。
其間,劉嫖下嫁剛襲爵的堂邑侯陳午,婚後兩人至少育有兩子一女。陳午於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成為第三代堂邑侯,漢功臣表上位列第86位。
景帝時期
竇太后一共有一女二子。按照漢朝的國家體制,幼子梁王劉武必須去封國居住,不得長留京城。竇太后早年失明,身邊最是親近者即館陶長公主劉嫖。劉嫖是景帝的同胞姐姐,又常給景帝進獻美女,所以景帝對姐姐也是十分好。劉嫖倚仗母親的寵愛和弟弟的縱容,出入宮闈,為自己和陳家謀求權利和金錢。
漢在竇太后的寵愛,景帝的縱容下,使劉嫖在漢宮中成為一個不可小視的人物。期間她的兒子陳蟜,因為是公主的兒子,而被封為隆慮侯。她工於政治心機,將女兒陳氏作為政治籌碼。她先是想把女兒許配給栗姬的兒子栗太子劉榮,但因她經常向漢景帝獻美女而與栗姬矛盾甚深,此議被栗姬嚴詞拒絕。劉嫖大為憤怒,後向王夫人求親,王夫人同意了陳氏與自己兒子劉徹這門親事。在劉嫖和王夫人的共同作用下,漢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太子劉榮被廢,栗姬抑鬱而死。
武帝時期
劉徹登基後,陳氏成為皇后。她是太皇太后的外孫女兒,母親劉嫖又是輔立太子劉徹的有功之人,所以非常受寵。這時的劉嫖已由皇帝加了封號,跟從竇太后的姓尊稱為竇太主。後來陳皇后因妒嫉武帝寵幸衛子夫,使用巫術對付,但事情被武帝發覺,在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被廢。
公元前129年,劉嫖的丈夫陳午過世後,她已是個五十多歲的婦人,寡居在家。此時,她迷戀上一位叫董偃的美少年。董偃的母親本是賣珠人,他從十三歲起就常與母親出入竇太主家,當時旁人都稱他長相俊美,於是竇太主召見他,並且從此將他養在府里,供他讀書,並讓他學習各種才藝。董偃到十八歲時,在外做竇太主的隨從,回府里則是她的內侍。董偃生性溫柔和善,再加上他與竇太主通姦的關係,因此許多人都接見他,稱他“董君”。後來有個安陵爰叔告訴他,私侍太主是有罪的,而董偃自己也很擔心這件事,便獻計要董偃建議劉嫖向武帝獻上長門園做為離宮。果然武帝為此相當高興,將此園命名“長門宮”,而劉嫖也樂得賜爰叔萬金做為壽禮。
後來爰叔又獻一計給董偃,讓劉嫖稱病不能見武帝。武帝前往探病,劉嫖表達想招待武帝的意願。等病好後,武帝便讓劉嫖安排宴會。等武帝到劉嫖那邊後,劉嫖解下首飾,向武帝下跪謝罪,等武帝讓她起來後,又拉董偃叩拜謝罪。整場宴會上劉嫖與董偃對武帝畢恭畢敬,招待有加,讓武帝非常高興,從此董偃頗受尊寵,常出入宮中參加活動。
東方朔對董偃相當不以為然,認為他私通公主,敗壞男女風化,又使君王不務正業。武帝從此疏遠董偃,董偃也漸漸不得寵信,在三十歲那年鬱鬱而終。劉嫖公主在失去董偃後數年才過世,遺言不願與其夫陳午合葬,而是要求與情夫董偃合葬於霸陵。劉嫖的要求,是公主貴人做越禮之事的開始。
人物評價
總評
館陶公主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也招惹了數不盡的是非禍患,因為她那填不滿的私慾和不知收斂的性格。也就是從此之後,公主養男寵已經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制度,而且多逾禮制,而這個根就在長公主和董偃這裡。
歷史評價
蔡東藩:“竇太主以五十歲老嫗,私通十八歲弄兒,瀆倫傷化,至此極矣。武帝不加懲戒,反稱董偃為主人翁,是導人淫亂,何以為治?微東方朔之直言進諫,幾何不封偃為堂邑侯也。”
相關介紹
劉嫖(piāo)的封邑在館陶縣,所以稱館陶公主,於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世襲堂邑侯(食邑1800戶)陳午為妻,故《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又稱其堂邑大長公主。漢景帝登基時封劉嫖為館陶長公主;漢武帝時,尊稱竇太主。
陳午和館陶有記載的子女有三個,長子陳須(又稱陳季須),次子陳蟜(音同嬌),女兒是漢武帝第一任皇后陳後,志怪小說《漢武故事》稱其小名為阿嬌,此名應該是化陳蹻之名而來,後世習慣以“陳阿嬌”稱呼陳後,現在有人稱陳後大名為“陳嬌”,其實出自網路小說中的穿越者。
館陶和陳午的二男一女,兒子淫亂爭財,女兒行巫蠱詛咒,館陶並不專注於教育兒女,只顧自己享樂,造成了陳家後來國除的命運。
封號來源
館陶縣,位於華北平原南部,河北省南端偏東,始建於西漢初年,已有2200多年的建歷史。因其城西北七里有陶丘,趙置驛館於其側,故名館陶。春秋時期,館陶是晉國的冠氏邑。
漢代,王侯公主都是以所封地而命名,比如諸侯王封在梁國稱梁王,列侯封在平陽縣稱平陽侯,公主封在館陶縣稱館陶公主。此外,公主的夫家必須是列侯,所以漢代也用夫家的封邑稱呼公主,比如文帝女館陶公主劉嫖嫁與堂邑侯陳午,於是又被稱為堂邑公主。
唐代公主的封號由來比較多,但是依然有以封邑所在地命名的習慣。
《唐會要·公主》"凡公主封有以國名者,鄎國、代國、霍國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陽、宣陽、東陽是也;有以美名者,太平、安樂、長寧是也。"
子女後事
館陶的丈夫陳午在女兒被廢至長門宮的第二年去世,諡號夷。長子陳須繼承了堂邑侯之位。
館陶去世後,元鼎元年,陳須因在母親服喪期間淫亂,且與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堂邑侯爵位自此國除。次子隆慮侯陳蟜因在母親服喪期內犯“禽獸行(亂倫)”之罪,當死,自殺,隆慮侯國除。
女兒陳後被廢后死於長門宮,相關的史料連其死於何年都未記錄,含糊的以“(堂邑侯隆慮侯國除)後數年,廢后乃薨”蓋過去。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元鼎元年,侯須坐母長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
《史記·惠景間候者表》: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長公主薨未除服,奸,禽獸行,當死,自殺,國除。
《漢書·外戚傳》: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須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餘年,主薨。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後數年,廢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
歷史記載
景帝時期
竇太后一共有一女二子。按照漢朝的國家體制,幼子梁王劉武必須去封國居住,不得長留京城。竇太后早年失明,長子漢景帝劉啟忙於政務,愛子劉武又遠在梁國,身邊最是親近者即館陶長公主。館陶是景帝的同胞姐姐,又常給景帝進獻美女,是以景帝對姐姐也是十分好。館陶長公主倚仗母親的寵愛和弟弟的縱容,出入宮闈,為自己和陳家謀求權利和金錢。
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皇后因“無子無寵”被廢。公元前153年,由於沒有嫡子,景帝最初遵照‘立長’的傳統立自己的庶長子劉榮為太子。館陶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成為皇后,就想把女兒許給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館陶十分惱火,轉而來討好景帝的另一位寵妾王娡王夫人,要把女兒許配給她的兒子、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劉徹因為自幼聰慧,又有夢日入懷的傳奇出生,深得景帝寵愛,四歲就立為王,可見是一支潛力股。館陶把賭注全都押在了小劉徹的身上。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是館陶主動求親。
史記·外戚世家:“長公主嫖有女,欲與太子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得貴幸,栗姬日怨怒,謝長主,不許。長主欲與王夫人,王夫人許之。”
志怪小說《漢武故事》稱:“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可能是因為陳阿嬌和劉徹兩人年紀相差太大,館陶第一次向景帝提出讓劉徹娶陳後的時候,景帝不同意。“長公主更欲與王夫人男婚,上未許”。由此可見,不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小說,都認為館陶是主動求親,她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真是煞費苦心。
志怪小說《漢武故事》根據這一史實講述了一個美好的故事: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是時皇后無子,立栗姬子為太子。皇后既廢,栗姬次應立;而長主伺其短,輒微白之。
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可惜青梅竹馬的美好故事只是小說的虛構,劉徹和陳氏的聯姻、以及同時定下的館陶的次子陳蟜和王夫人的小女兒隆慮公主的聯姻,有兩位母親鮮明的政治考慮。
至於陳後跟漢武帝劉徹的年齡差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54年,劉徹虛歲三歲的時候,景帝五子江都王劉非十五歲(《史記·五宗世家》:江都易王非,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為汝南王。吳楚反時,非年十五,有材力,上書願擊吳),劉非和景帝四子劉餘同母(假定老四劉餘16歲),景帝長子劉榮、次子德、三子閼於同母(假定老三和老四同歲,老二比老三大一歲,劉榮比老二大一歲),由此推斷,此時的劉榮至少也是十八歲了,第二年(公元前153年)劉榮被立為太子,館陶求親被拒,此時劉榮至少十九歲,漢代這個年紀甚至已經可以做父親,陳後此時至少十三四歲方可與劉榮婚配。劉徹此時虛四歲。由此可見,劉徹和陳後年齡相差可能十歲甚至更多。
為了讓女兒成為一國之母,也為了報復栗姬,館陶經常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說小劉徹如何如何之好。而王娡王夫人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一次朝會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請封太子母親栗姬為皇后。景帝非常生氣,竟論罪處死了大行官,並廢了太子,改封他為臨江王。栗姬貶入冷宮憂死。不久,皇帝正式冊封王娡為皇后,立劉徹為太子。
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長公主怒,而日讒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與諸貴夫人幸姬會,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挾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景帝嘗體不安,心不樂,屬諸子為王者於栗姬,曰:“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恚,心嗛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又有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畢,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見,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
班固《漢書·外戚傳》:長公主嫖有女,欲與太子為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得貴幸,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長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會薄皇后廢,長公主日譖栗姬短。景帝嘗屬諸姬子,曰:“吾百歲後,善視之。”栗姬怒不肯應,言不遜,景帝心銜之而未發也。長公主日譽王夫子男之美,帝亦自賢之。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王夫人又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當言邪!”遂案誅大行,而廢太子為臨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見,以憂死。卒立王夫人為皇后,男為太子。封皇后兄信為蓋侯。
武帝時期
【衛家顯貴】
漢景帝去世後,劉徹即皇帝位,後世號漢武帝,立館陶的女兒陳氏為皇后。
館陶和陳皇后自恃為輔立武帝有功,驕橫跋扈。武帝即位初期,與竇太后政見不合,加上陳氏沒有生育,朝堂上有了江山社稷後繼無人的擔憂。朝臣開始有廢武帝的言論,甚至連武帝的舅舅武安侯田蚡,也對淮南王說:“現今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春,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與姐姐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一眼看中了平陽家的謳者(歌女)衛子夫。衛子夫剛一入宮就因為陳皇后的嫉妒成為普通宮女,一年多都不得見武帝一面,後來有一次武帝親自挑選宮女出宮回家,衛子夫終於見到武帝,哭求出宮,武帝憐惜,衛子夫才再次受到寵幸。
衛子夫有了身孕,引起了陳皇后的嫉妒。館陶大長公主為了給女兒出氣,意圖謀害衛子夫的弟弟、未來的抗匈名將衛青。好在衛青的好友騎郎公孫敖聯合一幫壯士去把衛青救出來。衛青被救回來後,衛子夫及衛青全家都得到了武帝劉徹的賞賜,衛家開始顯貴。
漢·班固《漢書·外戚傳》:入宮歲余,以陳後妒,為宮婢,不復見幸。後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
漢·班固《漢書·衛青霍去病傳》:大長公主聞衛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時給事建章,未知名。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故得不死。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及母昆弟貴,賞賜數日間累千金。君孺為太僕公孫賀妻。少兒故與陳掌通,上召貴掌。公孫敖由此益顯。子夫為夫人。青為太中大夫。
【越禮之始】
關於長門宮的來歷和主人翁的軼事。其典故出於《漢書·東方朔傳》。陳皇后失位後第二年,館陶公主的丈夫陳午方才過世。而館陶在丈夫在世時就已經有一個面首,名叫董偃。陳後被廢所居的長門宮,正是董偃勸館陶送給漢武帝的。
董偃和母親靠賣珠維持生計,十三歲時便跟隨母親出入館陶家。館陶見了俊美的董偃,說:“我替你母親撫養你吧。”於是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長到十八歲時,出去的時候坐的是高頭大馬,晚上與公主同寢。董偃相貌英俊,為人瀟灑,性格溫和。貴族、王公、大臣因為公主的原因,都願意和他結交。稱呼他為“董君”。館陶為董偃日出千金,及其寵愛。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對董偃說:“您暗地裡侍奉公主,隨時都有可能被皇上處罰,您打算就這樣若無其事地過下去嗎?”董偃惶恐地說:“其實我心裡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辦法來。”
袁叔說:“城廟路遠沒有住宿的地方,再加上雜草叢生還要靠民力整治,您何不告訴竇太主讓她把長門園獻出來,這個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這樣做了,皇上知道了此計是您籌劃的,那么您就可以安枕無憂,以後也就不用再擔心了。要是您沒有這樣做,皇上就會提出請求,那時對您又會怎樣看待呢?”(《漢書·東方朔傳》:爰叔曰:“顧城廟遠無宿宮,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獻長門園?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計出於足下也,則安枕而臥,長無慘怛之憂。久之不然,上且請之,於足下何如?”)
於是董偃去見竇太主,把這件事告訴了她,竇太主馬上奏報皇上,決定把長門園獻出來。皇上非常高興,把竇太主的長門園改名為長門宮,董偃也安然無恙。
有一次漢武帝親自到公主府中,公主拜謝,寒暄已畢,還沒有坐定,漢武帝就問姑母:“我想拜見一下主人翁。”(《漢書·東方朔傳》:上曰:“願謁主人翁。”)公主聽了,趕緊下殿,去掉耳環首飾,伏地請罪。她說:“我行為無狀,辜負了陛下的厚望,該當死罪。陛下沒有把我抓起來交給有司審問,已經很寬大了。死罪!死罪!”漢武帝讓她起來。公主趕緊收拾好簪環,到東廂房把董偃引出來,一起磕頭請罪。漢武帝並沒有怪罪董偃,還賞賜給董偃衣服、帽子。公主擺筵,請漢武帝入席,親自為皇帝奉食進觴。當時,董偃見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稱為“主人翁”。漢武帝聽了大笑,飲宴甚歡。宴罷,董偃貴寵之名,天下皆知。
一天,武帝在宣室設酒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當他們要進入宣室時,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臣下的身份,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陛下正當壯盛之年,須積思放六經,留心於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卻不知依經書勸學,反而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這是國家之大賊,社會之大害,這是他第三條死罪。”
武帝聽後,默不作聲,過一會說:“我已經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
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的國事,不能進去!正是這樣,淫亂的事情才漸漸消除下去。不要弄到這樣的境地:豎貂教桓公淫亂,後來終究和易牙一同為患;慶父縊死於莒國,魯國方得安寧;管蔡誅滅了,同室方得治安。”
武帝聽罷便下詔停擺酒宴於宣室,改擺在北宮。讓董偃從東司馬門進去,後又把它改稱東交門。賞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從此,董偃逐漸失去了寵愛,三十歲就去世了。過了幾年,館陶也去世,董偃與她一起合葬在霸陵。館陶和董偃也被認為是往後公主貴人做越禮之事的開始。
《漢書·東方朔傳》:公主貴人多逾禮制,自董偃始。
家族成員
關係 | 人物 | 封號備註 |
父親 | 劉恆 | 太宗孝文皇帝 |
嫡母 | 代王王后 | |
母親 | 竇漪房 | 竇皇后 |
丈夫 | 陳午 | 堂邑侯 |
同胞兄弟 | 劉啟 | 孝景皇帝 |
劉武 | 梁孝王 | |
異母兄弟 | 劉參 | 代孝王 |
劉揖 | 梁懷王 | |
異母姊妹 | 劉氏 | |
子 | 陳須 | 堂邑侯 |
陳蟜 | 隆慮侯 | |
女 | 陳氏 | |
侄兒 | 劉徹 | 漢武帝 |
影視形象
年代 | 電視劇 | 扮演者 |
---|---|---|
1996年 | 《漢武帝》 | 普超英 |
2001年 | 《大漢天子》 | 謝金天 |
2004年 | 《漢武大帝》 | 蘇小明 |
2010年 | 《美人心計》 | 張雪迎 ,(童年), 戚薇 ,(成年) |
《美人心計》
【整體劇情】
西漢初年,幼年時期的竇漪房(原名杜雲汐)因母親捲入後宮鬥爭被追殺,母親跳崖自殺,只好投奔舅舅、舅母。長大後誤打誤撞被選入宮為奴成為家人子。
她設計將周采女生的兒子換給呂后的外孫女——皇后張嫣,呂后欣賞她的聰明能幹,以賜婚為名派往代國監視劉恆母子;為天下蒼生不再受苦,也為呂后能更信任她,漪房提議劉恆以修陵寢為名秘密練兵,令所有人都覺得她是禍水。只有劉恆始終相信她並封后,夫妻倆走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成就千秋大業。母儀天下的她發現,擁有權力的同時感情卻在漸漸流逝,她努力挽回丈夫的心,阻止兒子們互相殘殺,運用女性獨特的手法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並且為西漢創立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她的名字也載入史冊,為後人所稱頌。
【角色劇情】
館陶公主(戚薇飾),漢文帝與竇皇后的嫡長女,漢景帝的同母姐姐。館陶公主是於漢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給世襲堂邑侯(食邑1800戶)陳午為妻,漢文帝時封館陶長公主;漢武帝時,稱館陶大長公主。阿嬌的母親,漢武帝的岳母。美麗漂亮,富有心計,為幫助女兒阿嬌奪得皇后之位,不惜派殺手殺掉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梁孝王劉武。最終被竇太后發現,後悔不已,跪在母親床前懇求原諒。是一個為權勢不擇手段的人,也是一個深愛女兒的母親,更是一個美麗高貴驕傲的大漢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