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林[南通市刊協副秘書長]

劉培林,男,1934年9月生,江蘇如皋人,中共黨員,蘇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劉培林歷任如皋市委辦公室秘書組長、市科委、科協秘書長、市委台辦主任、市文聯常務副主席、南通市委研究室科研員、《沿海經濟》雜誌社副社長、副主編、《中國經濟時報》南通通聯站站長、主任記者,江蘇省作協會員、南通市作協副秘書長,中國城市經濟期刊研究會副秘書長,南通市刊協副秘書長,南通市報告文學學會會長兼秘書長等職。他曾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數百篇、近30萬字的新聞通訊、人物特寫和報告文學,其中有10多篇發表時是刊登在報刊專版的頭條位置上。

基本信息

成就及榮譽

劉培林1958年開始創作。近20年合著出版的有《秦淮歌妓董小宛》(又名《董小宛傳奇》、《多情名姬董小宛》上、下集)、《芳嫂》(上、下集)、《紫石傳奇》(又名《韓國鈞外傳》)、《金陵八美圖》上下集8部11集長篇歷史小說近330萬字,其中《董小宛》一書被改拍成10集電視連續劇《名妓董小宛》風行海內外。同時還在《人名日報海外版.神州副刊》連載《張謇與沈壽》,在《今日中國》雜誌上長篇連載《趙丹與葉露茜》等8部中篇名人傳記40餘萬字。主編大型報告文學叢書《江海激流三部曲》(即《江海浪花》、《江海飛花》、《江海春花》)3部8集與《江海明珠》(上、中、下集)共約430萬字,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向國內外發行。此外,還有主編、責編、編審過《新編經濟知識辭典》等10多部近400萬字的經濟類專著正式出版。其間先後為《人民日報》(含海外版)、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報刊撰稿50餘篇有分量的專稿均被採用;

劉培林在省市報刊上發表典型報導、調研文章上百篇兩者約有40萬字,其中“三花”紀實文學叢書榮獲1994年年度全國優秀成果一等獎。因其貢獻突出,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2003年在南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文代會上被評為德藝雙馨會員和優秀作家,並獲得榮譽獎盃。南通市委機關報《南通日報》2004年7月4日頭版全面系統做了報導,正題為《霜葉紅於二月花》副題為《記傳記文學、報告文學作家劉培林》。南通市檔案局決定將劉培林先生列入名人檔案。他的光輝業績已被收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傳記》、《中國專家大辭典》、《中華英模大典》、《中外名人辭典》等。

劉培林及他的傳記小說《秦淮歌妓董小宛》已入選《江蘇省志·文學誌》歷代作家和作品條目。繼《董》著之後,他應北京一家出版社特約,正在編撰《秦淮四大美人》系列叢書,即《一笑千金柳如是》、《火色玫瑰李香君》、《杜鵑啼血陳圓圓》和《冷艷香魂董小宛》,全套4本,每本約20萬字。他的傳記文學《趙丹與葉露茜》,我國對外宣傳大型雜誌《今日中國》以漢、英、法、德、西班牙、阿拉伯、葡萄牙7種語言版本,連載半年,向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趙丹之子趙勁先生,向劉培林表示敬意,並在原著上籤名,“祝劉先生健康長壽”。

人物特寫

劉培林自幼喜愛看書,別的孩子放學後踢球去了,而他卻和大人一起泡在茶館酒肆聽揚州評話和“古兒書”。1956年初,他投筆從戎。在部隊4年裡,他既當文化教員,又做管理工作。一件事情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衛生科里的上尉助理員呂紹德與劉培林朝夕相處,情同手足。這位上尉上司粗曉文墨,頗有才智,能寫一手好字,還常輔導劉培林編輯師衛生科的油印小報《愛國衛生》和《科普知識》。當時師野戰醫院駐地有一位曾被日寇打殘了右臂的中年農村婦女,經一個多月治療,殘臂恢復了健康。劉培林據此寫了一篇《枯肢復活》的通訊稿,被《人民前線》、《浙江日報》、《解放軍報》刊載,處女作一炮打響。當時《解放軍報》不發稿費,給作者寄來兩本書:一本是《全軍優秀通訊稿件選編》,另一本就是舉世聞名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兩本書,一本成了他後來新聞寫作的輔導老師,另一本書則成了他實現人生價值的指路燈。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寫了不少新聞稿件被各級報刊、電台錄用。他被南京軍區評為通訊報導積極分子,這在當時猶如上了金榜的“狀元郎”了。

上世紀80年代初,劉培林擔任縣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時的辦公室就設在千年古剎定慧寺內,環境幽靜,同如皋城悠久的人文史料、風土人情打交道的機會更多了,他寫作的視野也從原來的新聞通訊圈子裡跳出來。他結識了喜愛舞文弄墨的張德義老先生,此人閱歷較深,肚子裡有不少的“逸聞古事”。他與張先生交談時,少不了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與秦淮歌妓董小宛的艷史。他們開始萌發了寫這一對才子佳人傳奇的念頭。他和張先生一起查閱了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張公亮的《冒姬董小宛傳》、蔡迪的《冒辟疆評傳》等。為了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劉培林還多次赴南京貢院,尋覓秦淮河邊金陵八艷的陳跡遺址,風流軼事,造訪媚香樓,去蘇州半塘董小宛的故里考察歷史遺蹟等,前後經過4年的磨合和反覆,三易其稿,一本32章53萬字的章回小說《董小宛傳奇》終於與世人見面。經國家著作權局審定,分別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和廣州花城出版社,各以《秦淮歌妓董小宛》和《董小宛傳奇》向國內外出版發行了100多萬冊。後來廣州花城出版社又以《多情名姬董小宛》(上下冊)再版發行。1986年春,西安電影製片廠與海南影業公司又將該著聯合改編製成十集電視連續劇《董小宛》,中國音像出版總社出版發行《名妓董小宛》錄像帶。劉培林作為原著作者蜚聲海內外。

1986年,劉培林擔任《南通經濟》責任編輯,一次赴京偶遇《人民日報》駐江蘇記者孫健先生(現任人民日報華東分社副總編輯)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王均先生,為了擴大沿海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南通的影響,他們建議劉培林寫點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的事跡。回到南通後,劉培林一邊工作,一邊去南通博物苑查資料。他還採訪了曾在張謇家當過管家的黃星橋老先生。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努力,一本再現了張謇豐功偉績和光輝一生的20萬字的紀實文學《張謇傳》,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不久,《張謇傳》作為全國優秀圖書在京展出後又被推薦去香港參加書展。劉培林從南通市科協普及部副部長的職位上調任中共南通市委政研室的研究員後,先任《南通經濟》編輯部主任,後任《沿海經濟》雜誌社副社長、副主編。當時編務和寫作任務繁忙,老劉已是五十開外的半老頭了,他卻“不知足”地考進蘇州大學中文系文科研修班,三年間修完13門大學課程,取得了大學文憑。1992年他被晉升為副編審。次年,他作為對社會科學事業有突出貢獻者,被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劉培林創作《秦淮歌妓董小宛》和《張謇傳》後,熱情更加高漲。他用3年時間完成了34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紫石傳奇》,塑造了韓紫石的形象。在創作64萬字的長篇革命歷史小說《芳嫂》(上下冊)時,老劉已年屆花甲,還身患高血壓,可他帶著採訪本和錄音機與同伴穿梭於如皋城鄉革命老區,走訪“三老”(老幹部、老黨員、老村民),以章回小說的手法展現了抗日烽火中的巾幗女俠芳嫂。劉培林撰寫《董小宛傳奇》、《張謇傳》、《趙丹與葉露茜》、《紫石傳奇》、《芳嫂》等,都分別藉助了收集整理資料、參與構思的張德義、周立琪、徐諸位的一臂之力,沒有他們無聲無息的鼎力支持,親密合作,只憑老劉一個人的筆桿子,要想在短期內是難以完成這些巨著的。因此劉培林在作品正式出版時都冠以合著之名。

作品賞析

劉培林最鍾情、耗時最大、費力最多、最有影響的,無疑是《金陵八艷》。為完成這部巨著,他已提前著手多部單篇的熱身寫作,為“八艷”作堅實的準備。在得到社會認可、出版社鼓勵後,花8年工夫,成就了這幅工程浩大、蔚為壯觀的“金陵八艷圖”。

作品在價值層面上的開掘和貢獻

“八艷”中,好幾位人物,如董小宛、陳圓圓、李香君、柳如是,其他作家描寫較多,即使如顧橫波、卞玉京等以往較少進入文學領域的人物,也是為人們所熟悉的。如何把握這些歷史上實有其人的題材,使之長久地活現在文學藝術畫廊內,長留在讀者的心中,這是一個難題。

當前,歷史小說,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影視創作,所占比重極大。許多作品誕生後,熱鬧一陣,即淡出,沒有太久的生命力。比如,有的作品在表現封建帝王將相時,大力張揚了“皇權”觀念、“清天”思想,沒有揭示封建王朝的腐朽本質,反而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對之頂禮膜拜,這是一種反歷史唯物主義的誤導;也有的作品崇尚“武力”、“美色”,純粹為吸引觀眾而不惜添加平庸的以至庸俗的佐料,沒有進步的思想啟迪、審美的社會效應。

新時期比較成功的歷史題材創作,最突出的一點是,把歷史人物包括帝王將相才子美女,作為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普通“人”來對待,作品的主旨是寫“人”,寫特定情境中的人,人的情感、命運,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情緒心態、人的七情六慾,從而體現“文學是人學”的最高宗旨。

劉培林在創作之前,創作過程中,是認真思考、融會貫通,作了充分的體驗把握的。他在“前言”中說:“儘量按照原人原事予以保留,同時滲進更多的人性、個性和知識性。”這體現了培林先生思想觀念的解放,文學觀念的重要突破,儘管在具體操作上,對“八艷”個性的挖掘還可進一步深化。但有了上述自覺性,就能保證其“八艷圖”內涵方面的價值取向是正確的,進步的,思想性超過了作者以往創作的水準,也煥發出了不同於一般歷史傳奇小說的色澤和光彩。

作品在藝術價值層面上的探求和成效

如果做到“史”與“詩”兩者的結合,那就取得了上述兩方面的雙重效應,即真實性與審美性的互融互補,為了實現這兩者的滲透、雙贏,劉培林先生8年前即駐南京夫子廟前,入住秦淮人家賓館,五進五出,尋覓舊院遺址,遍采人文風韻,費盡心血。還從南京、北京、蘇州、杭州、揚州等地的圖書館和史志部門,多方查找歷史資料,廣納鄉土檔案,以及與她們同時代人物的相關俚語的文章、手錄、專輯、札記、筆錄和民間傳說等,意在廣聞博採,兼收並蓄,熟悉當年境地景物,以還歷史人物本來面目,著力在真實性上下功夫。

在此基礎上,作家又以審美的眼光燭照彼時彼地的社會人生,扣住人與事的關結點,賦予豐富的想像力,從事必要的藝術虛構。讓諸多關結點靈動起來,串聯起來,處處迸發出耀眼的形象思維火化,結構出跌宕多姿的故事情節,以情節展示人物命運,以命運的懸念點示人物豐富的個性,作品中翔實的史料,相關的知識,都能化為生動、逼真的細節,而鮮活的細節描寫必然大有助於“八艷”及有關歷史人物性格的塑造,大有助於整部作品的可看性。

作品顯示了作家的才情和功力,成就70萬言的大作,決非偶然。

劉培林對社會對大自然無比熱愛,對文學事業十分執著。其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