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慶

劉同慶

劉同慶,男,漢族,祖藉安徽蚌埠,著名中醫腫瘤專家,醫學發明家,抗腫瘤新藥“克癌7851”發明人之一,劉同慶與其兄劉同樂的發明在北京引起轟動,他們被合稱為“劉氏兄弟”。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劉同慶,男,漢族,祖藉安徽蚌埠,著名中醫腫瘤專家,醫學發明家,抗腫瘤新藥“克癌7851”發明人之一,“劉氏抗腫瘤理論”的創立者。上世紀70年代中期,與其兄劉同樂經過艱苦探索,精心研究,運用祖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的辯證理論,打破常規思維,以微量元素銅和鐵為突破口,創立了“劉氏抗腫瘤理論”,並以此理論為指導,成功發明了抗腫瘤特效中藥“克癌7851“。此後,主攻“克癌7851”的臨床研究。1989年1月,由中日友好醫院首任院長、著名胸外科專家辛育齡教授牽頭並親自主持,組織成立了“克癌7851"專項課題研治組”。劉同慶、馮爾祿主持臨床治療,著名病、生理專家、中日友好醫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周舒教授主持基礎實驗。1990年4月,“克癌7851”通過由著名胸外科專家黃孝邁主持的科學技術成果鑑定,同年12月,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部級)。此後還獲得過其他獎勵。
1999年10月,抗腫瘤特效中藥“克癌7851”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ZL931025842。)
1989年10月,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防癌協調部聘請劉同慶為該會會員。
劉同慶曾多次受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中日友好醫院指派,到美國、丹麥、土耳其等國家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國際醫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劉同慶在國際醫學界最先發現元素具有抗癌功能,比墨西哥科學家的發現領先了整整三十年。
劉同慶與其兄劉同樂的發明在北京引起轟動,他們被合稱為“劉氏兄弟”。

關於克癌7851

諾貝爾醫學獎評審會主席諾敦斯會見劉同慶。諾貝爾醫學獎評審會主席諾敦斯會見劉同慶。
“克癌7851”是我國著名中醫腫瘤專家、醫學發明家劉同慶與劉同樂發明的一項重大醫學成果,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全新的癌症理論、特效的抗癌藥物、系統的治癌方法等。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一、全新的抗腫瘤理論

常規的西方醫學對腫瘤發生有很多見解,有的甚至上升到基因層面進行研究。但幾十年來,國際醫學界在癌症的防治上並無明顯進展。這不能不讓人深思,是不是西方醫學對癌症的研究方向出現偏差?經過多年探索,劉同慶發現,人體致癌的根本原因,是機體缺銅、細胞乏氧。當解決人體缺銅這一主要致癌因素時,就找到了治療癌症的正確途徑。他在三十年前提出這一理論時,信者廖廖,嘲諷者、懷疑者、不屑一顧者重多。2008年3月,我國各大媒體紛紛介紹墨西哥科學家發現銅有抗癌的作用,才引起醫學界的重視。事實上,劉同慶的發現,比墨西哥科學家的發現,領先了整整30年。

二、特效的抗癌藥物

循其理論,劉同慶成功發明了療效顯著的中醫抗癌藥物。這個抗癌新藥在臨床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基礎實驗和臨床實驗證明,這種新型的藥物,具有廣譜抗癌、療效明顯、方法簡便、無明顯毒副作用等特點。使用這種藥物對癌症患者進行無痛苦治療,完全可以取代常規治療方法,而且療效遠遠好於現行的治療手段。1978年,此項發明被正式命名為“克癌7851”。

三、系統的治癌方法

1978年以來,劉同慶在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文化的基礎上,運用獨創的抗癌藥物進行臨床,不斷深入探索,總結出一套系統的、遠遠領先世界水平的中醫治癌方法。以抗癌中藥“克癌7851”為基礎,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靈活採用辯證施治,取得足以令人瞠目結舌的效果。統計表明,該項治療方法,對各類早期癌症患者,治癒率達到95%以上,中期癌症患者,治癒率達到80%以上,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癒率達到50%以上,晚期癌症患者,有效率達到80%以上,所謂有效,就是指明顯改善症狀、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適當延長生命。如果積極配合,也有相當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可以具有治癒前景。臨床中,一些晚期癌症患者經劉同慶治療,健康存活十多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如此成就在當今國際腫瘤學界,無人能及。原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原北大校長張龍翔、被朱鎔基總理讚揚過的原寶鋼副總工程師曾樂等均接受過劉同慶的治療,獲得令本人及家屬十分滿意的效果。有學者曾經預言,一旦“克癌7851”得以推廣,必將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做出非凡的貢獻。

劉氏抗腫瘤理論

1996年4月,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劉同慶的專著——《揭開癌症之謎》。1998年12月再版時更名為《探尋癌症之謎》。在這部專著中,劉同慶明確清晰地揭示了癌症原本單純的病因是如何逐漸演變為複雜的猙獰面目但仍萬變不離其宗的真相,深刻分析了癌症的病機。
劉同慶指出,機體所有組織的細胞,其發生癌變都基於相同的原理,即“局部組織缺銅、細胞乏氧”。不僅如此,在其後癌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細胞的分化表現、增殖分裂速度、惡性程度的高低、代謝等,都與缺銅乏氧直接相關。因為銅是正常細胞氧代謝所需的重要物質,也是癌在演進過程中機體發生能量代謝最重要的物質。人體從發生癌前疾病,直到細胞發生癌變及其後癌的發展過程中(這一過程都是以漸變的方式發生的,不是突變暴發的),機體主要是圍繞並利用銅這一特異性的免疫機制來表達對癌前的免疫監視及調集、調控的抗癌作用。這個全新認識與傳統醫學對人體對癌的免疫概念截然不同。目前國際醫學界大多數主流學者仍持“不同的癌症緣於不同的病因”的觀點。
英國研究人員曾在1997年的《科學》雜誌上指出:“人類雖然有200多種癌症,但是所有的癌症都是以同一種方式開始的”。2003年8月,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科學家萊娜·魯伊斯等人僅從試驗中(尚未套用於臨床)發現了某種銅化合物對肺癌、乳腺癌、血癌、腸癌、皮膚癌、宮頸癌等具有較好的療效,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即在美國、日本、歐盟等國申報了9個專利,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高度重視。
英國科學家和墨西哥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無疑為劉同慶對癌的病因、病機涵突破性思維的論證以及三十餘年臨床實踐的重大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劉同慶公開挑戰西醫腫瘤界

2010年11月份,應安徽省蚌埠市老年康復醫院的邀請,劉同慶擔任該院醫學顧問,負責指導運用“克癌7851”中醫中藥技術的臨床運用推廣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很多腫瘤患者解除了病痛。
2011年6月9日,劉同慶授權發表聲明,公開向西醫腫瘤界提出挑戰,以證明中醫在治療癌症領域已經取得超過西醫的巨大成就,在網際網路上引起熱議。劉同慶在挑戰聲明中對挑戰對象、挑戰項目、比賽規則等做了說明,同時對自己發明的藥物在治療癌症方面的效果做了公開承諾,並邀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的任何一家醫學科研機構或實驗室對他的發明進行符合國際醫學界標準的最嚴格的檢驗。劉同慶挑戰的目的,是為了證實中醫在治療癌症方面早已取得了遠超過西醫的成就,維護中醫的聲譽。迄今,尚未有任何一家西醫機構應戰。
2011年6月25日,繼公開挑戰西醫腫瘤界後,劉同慶再次委託發布拍賣公告,從其發明的系列抗癌藥物中選擇乳腺癌藥物,公開以1億元天價向國內外藥企拍賣配方,引起高度關注。針對外界認為此次拍賣是為實現個人經濟利益的質疑,劉同慶公開聲明,拍賣所得,自己分文不取,全部捐獻,建立“劉同慶癌症慈善基金會”,用於救助貧困癌症患者。

新聞媒體對劉同慶的部分報導

1986年12月13日情況彙編(第五九八期,人民日報編印):《蚌埠劉氏兄弟治癌方法獨特安徽日報記者跟蹤採訪四個月,認為治療效果顯著》
1988年1月7日內部參考第1期(總第414期,安徽日報社總編辦公室編):《蚌埠劉氏兄弟研治癌症飲譽京華首都一些醫療衛生單位和著名專家教授認為療效顯著,經以大力支持。北京東方醫療保健中心為他們召開成果匯報會交流會》
1988年9月8日人民日報:《中西醫結合克癌藥物見成效》(記者:劉燕玲、馬繼紅)
1988年10月29日健康報:《劉同樂劉同慶治癌另闢蹊徑克癌7851經動物實驗證明有效》(記者:劉燕玲、鄭經國)
1988年12月17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中西醫結合 主輔藥兼施 劉氏兄弟長期探索製成抗癌新藥克癌7851有較明顯的抗腫瘤作用》(記者:周文斌)
1988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微量元素可能成為癌症剋星癌症專家探討劉氏兄弟的驅邪扶正方》(記者:艾笑)
1988年12月20日安徽日報頭版報眼:《二劉治癌受到首都醫學界關注北京三單位聯合舉辦劉氏兄弟治癌成果研討會:一些著名專家教授認為,他們闖出一條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癌的新路子》(記者:劉選武)
1989年11月2日光明日報:《“克癌7851”對肺癌肝癌有良效》(記者:鄒沛顏)
1989年11月8日中國人才報:《中日友好醫院與“二劉大夫”密切合作兩年結碩果四百例癌症患者百分之六十七從死亡線上救回》(記者:張天來)
1989年11月9日中國醫藥報:《探求微量元素與癌症的內在關係 克癌七八五一治療肺癌肝癌顯奇效》(記者:方彤)
1989年11月11日健康報:《微量元素與癌症的防治》(作者:劉燕玲 鄭經國)
1989年11月19日經濟日報:《北京召開劉氏兄弟治癌成果研討會 克癌7851經多種實驗證明有效》(記者:不詳)
1989年11月30日健康報頭版:《克癌7851臨床研究獲階段性成果辛育齡教授希望繼續探索研究》(記者:馬繼紅)
1989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中西醫結合克癌藥物見效》(記者:劉燕玲 馬繼紅)
1990年5月11日中國婦女報:《抗癌7851通過鑑定》(記者:張晴)
1991年10月31日健康報:《辛育齡周舒教授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 克癌7851抗癌作用明顯》(記者:尤錫元)
1992年11月11日人民日報:《劉氏兄弟創立新治癌理論方法細胞缺氧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微量元素銅鐵抗癌效果顯著》(記者:劉選武)
1992年12月12日新民晚報:《“焊神”練氣功有續篇——訪寶鋼副總工程師曾樂》(記者:盛華平)

劉同慶現象

劉同慶發明的“克癌7851”,從理論到實踐,都反覆得到證實。但由於他的理論過於先進,臨床效果不可思議,等於是對主流醫學界癌症理論和醫療實踐的徹底修正,完全推翻了主流學者腦海中已經固化的陳舊的癌症知識概念,這是主流學者們現有的思維方式、知識水平和領悟能力很難理解和接受的,因而受到主流醫學界本能的反對和冷落,以至於在深化臨床研究和推廣套用過程中困難重重。正如我國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所說:“科學上的東西,太超前了,就會被視作異端邪說。”回想六十年來,中國沒有一個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自然科學類大獎,並不是說中國沒有這樣水平的人才,而是缺少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這就是“劉同慶現象”。許多具有超前思維、勇於探索的先行者,往往不被同時代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有時甚至會受到熱嘲冷諷。 中國類似劉同慶這樣有重大貢獻的頂尖人才太多太多,有重大價值的發明成果也是太多太多,但同樣,也有無數的人才和成果正在無聲無息的自生自滅之中,這不正是國家的損失、民族的悲劇嗎?
2010年全國兩會時,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議案,要求國家高度重視克癌7851的實驗和推廣工作,已重新引起衛生部的關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