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同

劉厚同

劉厚同 (1882—1961),名文厚,字厚同,別號半醉老農,運城市鹽湖區郊斜村人。光緒二十一年(1903)考人甘肅省武備學堂,以優良的學業受到師長器重,畢業後被保送到湖北省武備師範學堂深造,在那裡參加了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民國元年(1912)1月,劉厚同組織和領導了甘肅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的反清起義,任甘肅軍政府陸軍部長兼總招討使。後返回故里,任山西學生軍總教練、軍士學校校長。次年擔任北洋政府京畿衛司令部高級參謀,民國5年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時,為黎的一等侍衛武官。民國11年(1922)第一次直奉戰爭時,任曹錕部中將銜西北路軍總指揮。民國17年(1928)綏遠建省,劉厚同出任該省稽察處總辦。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軍請劉厚同出任熱河省主席,他堅辭不就,避居天津,以賣字為生。劉厚同多次上書蔣介石,反對不抵抗政策,他針對蔣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提出“攘外便可安內”,主張與日軍打“持久消耗戰”,並提出了具體的攻守之策。抗日戰爭勝利後,劉厚同任傅作義的上將銜顧問,但未到職視事。

劉厚同是傅作義將軍的密友、智囊。民國37年(1948)2月,傅作義曾到天津拜訪劉厚同,詢問劉對時局的看法。劉對傅說:“軍事為政治服務,政治為軍事之本。自古沒有政治不修明而軍事能勝利者。蔣介石今政無不弊,官無不貪,我看其政權不會有一年半的壽命了。”傅對劉的看法表示贊同。同年10月,劉厚同接受中共地下黨的委請,來到北平。傅作義安排劉住在華北“剿總”司令招待貴賓的聯宜社。劉到北平後,地下黨立即派杜任之、崔月梨和其取得聯繫。杜任之告訴劉,他從胞弟杜敬之(時為北平惠民醫院院長,任傅總部參議)口中得知,傅受蔣介石嚴令,派出一支快速部隊偷襲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杜說:“宜生(傅作義的字)此著甚蠢,中共的首腦機關豈能無重兵警衛,偷襲斷難成功。即使取得某些勝利,他的部隊損失也不會小。更主要的是此舉必然加深中共的惡感,斷了和談之路。請你儘快告訴宜生,命令部隊立即撤回。”劉厚同應杜的要求,馬上給傅作義寫信,指出:“孤軍深入,兵家所忌,希速下令撤回,以保平安。”一日後劉厚同從傅作義女兒傅冬菊(地下黨員)那裡得知偷襲部隊並未停止前進,且前鋒已過清風店。便再次致函傅作義:“瀋陽不守,平津艱危,尚可分兵援晉乎?聞貴軍仍在前進,傳言已過清風店,遠襲無後援,竅謂愈深入,其險愈巨。現前鋒無論進至何地,敢希嚴令迅予撤回。否則,終必有悔,千萬千萬,即頌恬和。”此時,由傅部九十四軍軍長鄭廷鋒率領的偷襲部隊已進至定縣、安國一帶,在那裡受到解放軍的沉重打擊,傅作義遂下令撤回。

面對蔣介石敗局已定的形勢,傅作義心情矛盾,難下決心。針對這種情況,中共地下黨要求劉厚同向傅作義伸明大義,陳清利害,珍惜他自己愛國抗日的光榮歷史,和平解放北平,保護文化古都人民生命財產,為中國人民再立一功。杜任之說:“就國共兩方對峙來講,也可以叫做起義。與中共和談,和平解放北平,宜生也不失一位英雄嘛!”劉厚同認為,解放北平問題可用辛亥革命的方式,由傅作義發一個起義通電,同時在華化實現和平,然後促成全國和平,繼而召開政治協商會義,按照中共中央的主張組成聯合政府。杜任之、崔月犁覺得,要緊的是先讓傅作義與中共接觸,進行和談,再根據形勢的變化協商具體方案。兩人對劉厚同說:“首先在北平實現和平,這對國家、對人民、對傅將軍本人都有好處,請你努力勸說傅作義。”

劉厚同來到傅作義設在北平西郊的“剿總”司令部。傅首先問道:“錦州失守,東北國軍已成瓮中之鱉,局勢令人擔憂,先生有何高見?”劉答曰:“春間我曾說過,蔣政權恐無一年半壽命了。現東北難保?中原殘破,天下為誰之有已清楚了。你居華北五省重地,正在民命倒懸之時,似應速有決策,以慰四方之心才是!”劉知傅心情沉重,進一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當務之急莫過於提倡和平。我看此後國事不能再乞靈於戰爭,應以政治解決為宜。從國家與民族的生存、發展考慮,你當順潮流,應民心,首先舉起和平大旗,號召全國,我看各地會群起而回響之。”11月中旬,傅作義下了與解放軍和平談判的決心。

傅作義雖已下決心與共產黨和談,但思想上仍然顧慮重重。中共地下黨又讓劉厚同轉告傅作義:只要讓共產黨和平接管北平,他就是為人民立了一大功,共產黨是不會虧待他的。劉厚同在與傅作義交談時這樣說:“商湯與周武原為桀、紂之臣,後來他們發動了伐桀、紂的戰爭,後世非但不視他們為叛逆,反以聖人讚美之。忠心要獻給人民的事業,絕非忠於某氏;現為民主社會,民眾有權罷免國家元首,官吏言忠,當以人民公意為準。蔣氏政權需要改造,人民希望和平,你循潮流,順人心,起而倡導和平,人民簞食壺漿迎之憂恐不及,誰還會說你是叛逆呢!”劉厚同的一席話,說得傅作義心悅誠服,連連點頭。

民國37年(1948)12月14日,傅作義派人出城與解放軍平津前線負責人接觸談判,但仍想保存自己占領的地盤和軍事實力,想與共產黨組成聯合政府。劉厚同在同中共地下黨交談中,也明確地轉達了傅的這種意向。毛澤東主席在給解放軍平津前線領導人的電報中明確指出:與傅談判必須以他們放下武器為基本原則,在這個原則下給傅以寬大待遇。雙方這一巨大的差距,就造成了邊談邊打的局面。1948年11月29日,人民解放軍華北兵團包圍張家口,發起平津戰役;12月5日,傅的嫡系主力三十五軍被包圍於新保全地區;12月22日,新保全解放,三十五軍被殲,軍長郭景雲自殺,同時,傅部一○四軍、十六軍在懷來一帶被殲;1949年元月15日,解放軍攻克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至此,傅的嫡系主力基本喪失殆盡。杜任之知道這一情況,立即去讓劉厚同勸傅丟掉幻想,切莫坐失良機。

12月中旬的一天,劉厚同趕到中南海去見傅作義。傅心情沉重,道:“這下我的政治生命算完了。”劉不同意傅的說法,答道:“我看不見得,舊的完了,可以開始新的。宜生,你要認清形勢,繼續下決心走和談之路。”劉厚同頓了頓接著說:“蔣要你南下,萬不能從,去了只能使北方子弟與他同歸於盡。現北平陷於重圍之中,南下無路,西退亦不可能。時至今日,切不可三心二意,胡思亂想,還是順應人心,和談為上,現在咱們的談判資本雖不如初,但和談一成,北平免遭戰火,保住千年文化古都和人民生命財產不受損失,還是深得民心的。中共歷來說話算數,咱們還是有光明前途的。時不我待,萬不可一誤再誤。”劉厚同的一席肺腑之言,使傅作義當即決定再次發電毛澤東主席,準備再派代表前往談判。

重要事件

1949年元月7日和16日,傅作義又兩次派代表與解放軍平津前線領導人談判,終於達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定。31日,解放軍首批警衛部隊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劉厚同被選為天津市第一至第四屆人大代表,市第一至第二屆政協委員、常委。市政府安排他為文史館館員,後又任房管局局長。

1961年病逝於天津,享年79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