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南生(1937-)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和美國油畫家協會會員。195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 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新疆工作29年。先後在新疆美術家協會,新疆展覽館,新疆師範大學美術系任職任教,並任新疆師範大學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新疆美術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桂林地區文藝界聯合會副主席。於1992年赴肯亞和南非進行藝術考察、交流、及寫生;1994年應邀赴美國舉辦畫展,現定居美國。
作品展出
作品在國內經常參加國家、省、市級美展;六次入選全國美展;並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六次個人畫展。
國外畫展:《橋頭》(中國首屆油畫精品赴日本展),《制銅匠》(國際中國美術家作品展;墨西哥),《春》、《草地上的孩子》(第二十屆聯合畫會藝術年– El Cerrito;美國),《餵驢》(當代名家書畫展;美國)。《霧中之船》(粉畫)(中國粉畫展;台灣、新加坡),《父親》(粉畫)(第五屆國際粉畫年展;美國),
國內畫展:《墾荒隊的午餐》(全國美展;北京),《柯爾克孜族小學生》(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北京),組畫《新疆南部風情》(新疆好美展;北京、烏魯木齊),《給人們帶來光和熱》(宣傳畫)(全國美展宣傳畫展;西安),《草原醫生》(連環畫)(全國中國畫連環畫展;蘭州、北京、香港)。
個人畫展:《雙囍畫展》(美國San Diego、Millbrae),《劉南生師生畫展》(南非Johannesburg),《劉南生畫展》(美國San Francisco City College、Foster City Art Gallery),《劉南生畫展》(新疆烏魯木齊市、廣西桂林市)。
獲獎
作品《春》、《有趣的表演》獲一九九六年由El Cerrito Art Association 頒發的Memorial Award,組畫《南疆風情》一九八五年獲北京<新疆好畫展>“佳作獎”,《新疆和平解放》(素描)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頒發的一九八四年省科技成果二等獎,《灕江煙雲》獲中國國際文藝博覽會獎盃。
作品收藏
作品《牲畜市場》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灕江翠竹》由桂林博物館收藏,四幅素描由中國美術學院收藏,《克孜爾千佛洞》由新疆博物館收藏,《橋頭》由日本收藏,《灕江晨霧》(粉畫)由台灣長青坊收藏。
出版發表
作品發表:《太陽報》(美國San Diego),《The Best of Portrait Painting》(美國),《Always Bright》(美國),《Fine Art Connoisseur》(美國),《美術家》(香港),《良友》(香港),《藝術家》(台灣),《世界日報》(美國),《僑報》(美國),《台灣新聞》,《中國美術館藏畫集》(北京),《桂林博物館藏畫》(桂林),《劉南生畫集》(中國長春出版社),《美術》(北京)等;另有連環畫單行本出版(新疆人民出版社),同時整版發表於《新疆畫報》;另外還出版過多幅宣傳畫。
國內外講學
肯亞Art Department of Nairobi College(1992),美國China Art Institute of San Diego(1994),南非Johannesburg(1993),新疆醫學院。
入選詞典
人名入選《中國美術家人名詞典》(中國),《中國現代書畫篆刻家名鑒》(日本),《世界現代美術家大辭典》(中國),《北美華裔藝術家名人錄》(美國)。
其他
1994年,與美國畫家Jim Bliesner在美國San Diego和Millbrae舉辦《雙囍畫展》的開幕式上,中國駐Los Angeles總領館副總領事蒞臨祝賀,美國San Diego、Millbrae市長分別為《雙喜畫展》剪彩,致辭,祝賀;市長簽發褒獎信,並宣布其畫展開幕日為該市的“雙喜日”。
藝術簡述
劉南生,1958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先後師從馬三和、費以復、丁正獻、黎冰鴻、呂洪仁等。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活躍在中國畫壇,數次參加全國美展,並有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與中央美院的朱乃正、杜健、鍾函、文國璋,中國美院的全山石、汪誠一、鄭勝天、金一德、胡振宇、秦大虎等,其他如常書虹、劉文西、劉天呈等都過從甚密。
他先在新疆生活工作了29年,並於1992年遠赴非洲、美國、墨西哥進行藝術考察,並在美國數次舉辦個人畫展。
劉南生從小酷愛畫畫,少年時即進入陶行知在上海辦的育才中學進行專業繪畫訓練,後被浙江美術學院破格錄取,開始五年的更加系統的繪畫學習。嫻熟紮實的專業功底使得日後的創作得心應手。
他早年曾於工作之餘,長年深入新疆農村牧區,以一支速寫筆,敏銳的眼光,嫻熟的技巧,以及發自內心的愛,捕捉到了許許多多普通人的生活細節,數十本速寫本成為劉南生日後創作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
劉南生堅信藝術來源於生活。他關注普通人,他的作品的內容多取材於老百姓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不但表現他們的外在美、而且致力於表現內在寬闊的胸襟、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他作品塑造出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十分接地氣;他的作品和觀眾距離如此之近,如同面對面拉家常,沒有任何隔閡,沒有自我狹小生活的顧影自憐,完全是一種平等親密的視角,而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俯視的態度;他畫中人物也完全沒有那種目光呆滯,動作僵硬,扭捏做作,不知所云,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子湖畔求學的五年滋養了劉南生,並為他注入了江南的靈性;而生活了二十九年的大西北,更是以其雄渾的氣魄,豪邁的氣勢,在靈魂深處增添了氣度和力量。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劉南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結構嚴謹,用筆老辣, 格調生動厚重,高雅質樸,重視傳神而不拘泥小處。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少老街道湮滅了,老宅子消失了,老作坊逝去了,老手藝失傳了,田園牧歌被高樓大廈所取代,天人合一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還有人記得家鄉的藍天白雲、清澈小河、兒時悠遊的時光嗎?
賣土堿的漢子,賣毛驢的老人,剪羊毛的大叔……,透過平凡的人的生活,展現出來的是真正的人,大寫的人。劉南生作品定格了一個時代,保存了大量久遠的記憶,提醒著今天的我們是不是可以適當放慢腳步,適時駐足,想一想什麼是我們生活的真正目的?
自述
劉南生
我於一九五八年從浙江美術學院(後改名為中國美術學院)畢業之後,被分配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美術家協會。在那裏的二十九年期間,我的足跡遍及天山南北:我騎過哈薩克族人的高頭大馬、住過哈薩克族人的氈房、喝過他們自釀的馬奶酒和奶茶、吃過他們自製的乳酪;我住過農民的土坯房,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我熟悉那巍峨的雪山、湛藍的天空、挺拔的塔松、不毛的戈壁、青翠的草原、美麗的綠洲、可愛的小毛驢;我神往巴扎(市集)獨具西域特色的土陶罐、銅壺、小花帽,還有那獨居特色的建築和民居。
後來,我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數次乘帶蓬的小漁船遊覽美麗的灕江,忘情地體驗“神姿仙態桂林的山,如情似夢灕江的水”: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清澈的江水、朦朧的倒影、隨波逐流的竹排、站在竹筏上的引頸張望的魚鷹;兩岸山腰間變幻莫測的霧靄、時隱時現的造型奇特的山峰;岸邊阿娜多姿的鳳尾竹、悠悠吃草的水牛。我翻山越嶺去壯觀的龍脊梯田、偏僻的瑤寨採風:我喝過瑤家自製的油茶、住過他們的吊腳樓、欣賞過瑤族的舞蹈。
之後,我去非洲、美國、墨西哥進行藝術考察,領略了那裏的異國情調:非洲人的歌舞、木雕、民間藝術;野生動保護區裏的獅子、斑馬、長頸鹿、鱷魚;墨西哥漁民的生活。我乘火車橫跨美國東西,參觀了美國聖地牙哥、舊金山、華盛頓、紐約等城市的藝術博物館,有幸欣賞世界名家一流的油畫精品,了卻了我多年來渴望觀看名畫原作的夙願。
無論是新疆、桂林、湖南,還是墨西哥,儘管惡劣的環境使老人和男人們的臉上起了皺紋、雙手變得粗糙、衣服上沾滿灰塵,但是他們的心靈深處卻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新疆的婦女們除了從事農耕和放牧,還要操持家務:做飯、擠牛奶、做乳酪、照顧家人。儘管她們住的是簡陋的土坯房或氈房,生活單調、平凡,但是她們依然追求美,比如她們在屋前種花、屋後種果樹以美化環境,她們用色彩絢麗的頭巾和裙子打扮自己。無論生活多麽艱難,他們不忘享受生活,比如在勞動之後,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彈熱瓦甫、唱歌、跳交誼舞“麥西來甫”、參與“姑娘追”、叼羊、阿肯彈唱會等活動。在高山上的瑤寨,沒有公路、沒有汽車、沒有電力,遠離都市的喧囂和燥動不安,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追求美是姑娘們的天性:瑤族姑娘用五彩絲線在新娘裝上刺繡美麗圖案、用閃閃發光的銀飾裝扮新娘戴的頭巾。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的生活跨越亞非美,親歷不同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風土人情。平凡的人們淳樸善良、堅忍不拔、吃苦耐勞、樂觀向上和對美的追求不但展現出他們外在的美,而且透射出他們內在的激情。這一切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藝術境界,並給了我靈感,激發了我強烈的創作欲望。每到一地,我用我的畫筆畫了大量的速寫、記錄了美麗的風景、人們平凡的生活、和美的心靈,並根據那些速寫努力創作出題材廣泛、獨居特色的油畫。
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來自藝術家對他所表現的物件的真誠的愛、對內涵的體驗、對美的發掘、以及熟練的寫實技巧。同時,藝術家還必須尋求某種表現其作品特定主題的形式,這就是藝術家個人風格的體現。用傳統的寫實藝術手法來表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並與觀眾分享,這就是我的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