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考
宋元帝劉劭其實並不是在元嘉三年生的,因為他出生時正值劉義隆在服父喪,於是一直到喪期結束,於元嘉三年閏正月時正式宣布長子誕生。因此其生年應當在永初三年(423年)以後一直到元嘉三年以前,應該略大記載上出生年份一到兩歲。
“始生三日,帝往視之,簪帽甚堅,無風而墜於劭側,上不悅。初命之曰劭,在文為召刀,後惡焉,改刀為力。年六歲,拜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為更築宮,制度嚴麗。年十二,出居東宮,納黃門侍郎殷淳女為妃。十三加元服。好讀史傳,尤愛弓馬。及長,美鬚眉,大眼方口,長七尺四寸。親覽宮事,延賓客,意之所欲,上必從之。東宮置兵與羽林等。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將軍彭城王義康、竟陵王誕、桂陽侯義融並從。”
史書記載
宋書
《宋書·卷九十九·列傳第五十九》:
元兇劭,字休遠,文帝長子也。帝即位後生劭,時上猶在諒闇,故秘之。三年閏正月,方雲劭生。自前代以來,未有人君即位後皇后生太子,唯殷帝乙既踐阼,正妃生紂,至是又有劭焉。體元居正,上甚喜說。
年六歲,拜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更築宮,制度嚴麗。年十二,出居東宮,納黃門侍郎殷淳女為妃。十三,加元服。好讀史傳,尤愛弓馬。及長,美鬚眉,大眼方口,長七尺四寸。親覽宮事,延接賓客,意之所欲,上必從之。東宮置兵,與羽林等。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將軍彭城王義康、竟陵王誕、尚書桂陽侯義融並從,司空江夏王義恭自江都來會京口。
二十七年,上將北伐,劭與蕭思話固諫,不從。索虜至瓜步,京邑震駭。劭出鎮石頭,總統水軍。善於撫御。上登石頭城,有憂色,劭曰:"不斬江湛、徐湛之,無以謝天下。"上曰:"北伐自我意,不關二人也。"
上時務在本業,勸課耕桑,使宮內皆蠶,欲以諷厲天下。有女巫嚴道育,本吳興人,自言通靈,能役使鬼物。夫為劫,坐沒入奚官。劭姊東陽公主應閣婢王鸚鵡白公主云:"道育通靈有異術。"主乃白上,托雲善蠶,求召入,見許。道育既入,自言服食,主及劭並信惑之。始興王浚素佞事劭,與劭並多過失,慮上知,使道育祈請,欲令過不上聞。道育輒云:"自上天陳請,必不泄露。"劭等敬事,號曰天師。後遂為巫蠱,以玉人為上形像,埋於含章殿前。
初,東陽主有奴陳天興,鸚鵡養以為子,而與之淫通。鸚鵡、天興及寧州所獻黃門慶國並預巫蠱事。劭以天興補隊主。東陽主薨,鸚鵡應出嫁,劭慮言語難密,與浚謀之。時吳興沈懷遠為浚府佐,見待異常,乃嫁鸚鵡與懷遠為妾,不以啟上,慮後事泄,因臨賀公主微言之。上後知天興領隊,遣閹人奚承祖詰讓劭曰:"臨賀公主南第先有一下人慾嫁,又聞此下人養他人奴為兒,而汝用為隊主,抽拔何乃速。汝間用主、副,並是奴邪?欲嫁置何處?"劭答曰:"南第昔屬天興,求將驅使,臣答曰:'伍那可得,若能擊賊者,可入隊。'當時蓋戲言耳,都不復憶。後天興道上通辭乞位,追存往為者,不忍食言,呼視見其形容粗健,堪充驅使,脫爾使監禮兼隊副。比用人雖取勞舊,亦參用有氣乾者。謹條牒人囗名上呈。下人慾嫁者,猶未有處。"時鸚鵡已嫁懷遠矣。劭懼,馳書告浚,並使報臨賀主:"上若問嫁處,當言未有定所。"浚答書曰:"奉令,伏深惶怖,啟此事多日,今始來問,當是有感發之者,未測源由爾。計臨賀故當不應翻覆言語,自生寒熱也。此姥由來挾兩端,難可孤保,正爾自問臨賀,冀得審實也。其若見問,當作依違答之。天興先署佞人府位,不審監上當無此簿領爾。急宜犍之。殿下已見王未?宜依此具令嚴自躬上啟聞。彼人若為不已,正可促其餘命,或是大慶之漸。"凡劭、浚相與書疏類如此,所言皆為名號,謂上為"彼人",或以為"其人";以太尉江夏王義恭為"佞人";東陽主第在西掖門外,故云"南第",王即鸚鵡姓,躬上啟聞者,令道育上天白天神也。
鸚鵡既適懷遠,慮與天興私通事泄,請劭殺之。劭密使人害天興。慶國謂宣傳往來,唯有二人,天興既死,慮將見及,乃具以其事白上。上驚惋,即遣收鸚鵡,封籍其家,得劭、浚書數百紙,皆咒詛巫蠱之言,得所埋上形像於宮內。道育叛亡,討捕不得。上大怒,窮治其事,分遣中使入東諸郡搜討,遂不獲。上詰責劭、浚,劭、浚惶懼無辭,唯陳謝而已。道育變服為尼,逃匿東宮,浚往京口,又載以自隨,或出止民張旿家。
江夏王義恭自盱眙還朝,上以巫蠱告之,曰:"常見典籍有此,謂之書傳空言,不意遂所親睹。劭雖所行失道,未必便亡社稷,南面之日,非復我及汝事。汝兒子多,將來遇此不幸爾。"
先是二十八年,彗星起畢、昴,入太微,掃帝座端門,滅翼、軫。二十九年,熒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連雪,太陽罕曜。三十年正月,大風飛霰且雷。上憂有竊發,輒加劭兵眾,東宮實甲萬人。車駕出行,劭入守,使將白直隊自隨。
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當鎮江陵,復載道育還東宮,欲將西上。有告上云:"京口民張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內,似是嚴道育。"上初不信,試使掩錄,得其二婢,云:"道育隨征北還都。"上謂劭、浚已當斥遣道育,而猶與往來,惆悵惋駭。乃使京口以船送道育二婢,須至檢核,廢劭,賜浚死,以語浚母潘淑妃,淑妃具以告浚。浚馳報劭,劭因是異謀,每夜輒饗將士,或親自行酒,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詹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謀之。
道育婢將至,其月二十一日夜,詐上詔云:"魯秀謀反,汝可平明守闕,率眾入。"因使超之等集素所畜養兵士二千餘人,皆使被甲,召內外幢隊主副,豫加部勒,雲有所討。宿召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夜呼斌及左衛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弩將軍王正見,併入宮,告以大事,自起拜斌等,因流涕,眾並驚愕,語在淑傳。明旦未開鼓,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畫輪車,與蕭斌同載,衛從如常入朝之儀,守門開,從萬春門入。舊制,東宮隊不得入城,劭與門衛云:"受敕,有所收討。"令後隊速來,張超之等數十人馳入雲龍、東中華門及齋閣,拔刀徑上合殿。上其夜與尚書僕射徐湛之屏人語,至旦燭猶未滅,直衛兵尚寢。超之手行弒逆,並殺湛之。劭進至合殿中閣,太祖已崩,出坐東堂,蕭斌執刀侍直。呼中書舍人顧嘏,嘏震懼不時出,既至,問曰:"欲共見廢,何不蚤啟?"未及答,即於前斬之。遣人於崇禮闥殺吏部尚書江湛。太祖左細杖主卜天與攻劭於東堂,見殺。又使人從東閣入殺潘淑妃,又殺太祖親信左右數十人。急召始興王浚,率眾屯中堂。又召太尉江夏王義恭、尚書令何尚之。
劭即偽位,為書曰:"徐湛之、江湛弒逆無狀,吾勒兵入殿,已無所及,號惋崩恤,肝心破裂。今罪人斯得,元兇克殄,可大赦天下。改元嘉三十年為太初元年。文武並賜位二等,諸科一依丁卯。"初,使蕭斌作詔,斌辭以不文,乃使侍中王僧綽為之。使改元為太初,劭素與道育所定。斌曰:"舊逾年改元。"劭以問僧綽,繒綽曰:"晉惠帝即位,便改號。"劭喜而從之。百僚至者裁數十人,劭便遽即位。即位畢,稱疾還入永福省,然後遷大行皇帝升太極前殿。是日,以蕭斌為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領軍將軍;何尚之為司空;前右衛率檀和之戍石頭;侍中營道侯義綦為征虜將軍、晉陵南下邳二郡太守,鎮京城;尚書殷仲景為侍中、中護軍。大行皇帝大斂,劭辭疾不敢出。先給諸王及諸處兵杖,悉收還武庫。殺徐湛之、江湛親黨新除始興內史荀赤松、新除尚書左丞臧凝之、山陰令傅僧祐、吳令江徽、前征北行參軍諸葛詡、右衛司馬江文綱。以殷仲素為黃門侍郎,王正見為左軍將軍,張超之及諸同逆聞人文子、徐興祖、詹叔兒、陳叔兒、任建之等,並將校以下龍驤將軍帶郡,各賜錢二十萬。遣人謂魯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為卿除之矣。"使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對掌軍隊。以侍中王僧綽為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何偃為侍中。成服日,劭登殿臨靈,號慟不自持。博訪公卿,詢求治道,薄賦輕徭,損諸游費。田苑山澤,有可弛者,假與貧民。
三月,遣大使分行四方,分浙以東五郡為會州,省揚州立司隸校尉,以殷沖補之。以大將軍江夏王義恭為太保,司徒南譙王義宣為太尉,衛將軍、荊州刺史始興王浚進號驃騎將軍。王僧綽以先預廢立,見誅。長沙王瑾、瑾弟楷、臨川王燁、桂陽侯覬、新諭侯球,並以宿恨下獄死。禮官希旨,謚太祖不敢盡美稱,上謚曰中宗景皇帝。以雍州刺史臧質為丹陽尹,進世祖號征南將軍,加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南平王鑠中軍將軍,會稽太守隨王誕會州刺史。江夏王義恭以太保領大宗師,諮稟之科,依晉扶風王故事。
世祖及南譙王義宣、隨王誕諸方鎮並舉義兵。劭聞義師大起,悉聚諸王及大臣於城內,移江夏王義恭住尚書下舍,義恭諸子住侍中下省。自永初元年以前,相國府入齋、傳教、給使,免軍戶,屬南彭城薛縣。劭下書,以中流起兵,當親率六師,觀變江介,悉召下番將吏。加三吳太守軍號,置佐領兵。四月,立妻殷氏為皇后。世祖檄京邑曰:
夫運不常隆,代有莫大之釁。爰自上葉,或因多難以成福,或階昏虐以兆亂,鹹由君臣義合,理悖恩離。故堅冰之遘,每鍾澆末,未有以道御世,教化明厚,而當梟鏡反噬,難發天屬者也。先帝聖德在位,功格區宇,明照萬國,道洽無垠,風之所被,荒隅變識;仁之所動,木石開心。而賊劭乘藉冢嫡,夙蒙寵樹,正位東朝,禮絕君後,凶慢之情,發於齠昪,猜忍之心,成於幾立。賊浚險躁無行,自幼而長,交相倚附,共逞奸回。
先旨以王室不造,家難亟結,故含蔽容隱,不彰其釁,訓誘啟告,冀能革音。何悟狂慝不悛,同惡相濟,肇亂巫蠱,終行弒逆,聖躬離荼毒之痛,社稷有翦墜之哀,四海崩心,人神泣血,生民以來,未聞斯禍。奉諱驚號,肝腦塗地,煩冤腷臆,容身無所。大將軍、諸王幽間窮省,存亡未測。徐僕射、江尚書、袁左率,皆當世標秀,一時忠貞,或正色立朝,或聞逆弗順,並橫分階闥,懸首都市。宗黨夷滅,豈伊一姓,禍毒所流,未知其極。
昔周道告難,齊、晉勤王,漢歷中圮,虛、牟立節,異姓末屬,猶或亡軀,況幕府職同昔人,義兼臣子。所以枕戈嘗膽,苟全視息,志梟元兇,少雪仇恥。今命冠軍將軍領諮議中直兵柳元景、寧朔將軍領中直兵馬文恭等,統勁卒三萬,風馳徑造石頭,分趨白下;輔國將軍領諮議中直兵宗愨等,勒甲楯二萬,征虜將軍領司馬武昌內史沈慶之等,領壯勇五萬,相尋就路;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孰;或迅楫蕪湖,入據云陽。凡此諸帥,皆英果權奇,智略深贍,名震中土,勛暢遐疆。幕府親董精悍一十餘萬,授律枕戈,駱驛繼邁。司徒睿哲淵謨,赫然震發,征甲八州,電起荊郢;冠軍將軍臧質忠烈協舉,雷動漢陰;冠軍將軍朱修之誠節亮款,悉力請奮。荊、雍百萬,稍次近塗,蜀、漢之卒,續已出境。又安東將軍誕、平西將軍遵考、前撫軍將軍蕭思話、征虜將軍魯爽、前寧朔將軍王玄謨,並密信俱到,不契同期,傳檄三吳,馳軍京邑,遠近俱發,揚旍萬里。樓艦騰川,則滄江霧咽;銳甲赴野,則林薄摧根。謀臣智士,雄夫毅卒,畜志須時,懷憤待用。先聖靈澤,結在民心,逆順大數,冥發天理,無父之國,天下無之。羽檄既馳,華素響會,以此眾戰,誰能抗禦,以此義動,何往不捷!況逆醜無親,人鬼所背,計其同惡,不盈一旅,崇極群小,是與此周,哲人君子,必加積忌。傾海注螢,頹山壓卵,商、周之勢,曾何足雲。
諸君或奕世貞賢,身囗皇渥,或勛烈肺腑,休否攸同。拘逼凶勢,俯眉寇手,含憤茹戚,不可為心。大軍近次,威聲已接,便宜因變立功,洗雪滓累;若事有不獲,能背逆歸順,亦其次也;如有守迷遂往,黨一凶類,刑茲無赦,戮及五宗。賞罰之科,信如日月。原火一燎,異物同灰,幸求多福,無貽後悔。書到宣告,鹹使聞知。
劭自謂素習武事,語朝士曰:"卿等但助我理文書,勿措意戎陳。若有寇難,吾當自出,唯恐賊虜不敢動爾。"司隸校尉殷沖掌綜文符,左衛將軍尹弘配衣軍旅,蕭斌總眾事,中外戒嚴。防守世祖子於侍中下省,南譙王義宣諸子於太倉空屋。劭使浚與世祖書曰:"聞弟忽起狂檄,阻兵反噬,縉紳憤嘆,義夫激怒。古來陵上內侮,誰不夷滅,弟洞覽墳籍,豈不斯具。今主上天縱英聖,靈武宏發,自登宸極,威澤兼宣,人懷甘死之志,物競捨生之節。弟蒙眷遇,著自少長,東宮之歡,其來如昨,而信惑奸邪,忘茲恩友,此之不義,人鬼同疾。今水步諸軍悉已備辦,上親御六師,太保又乘鉞臨統,吾與烏羊,相尋即道。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爾。故略示懷,言不盡意,主上聖恩,每厚法師,今在殿內住,想弟欲知訊息,故及。"烏羊者,南平王鑠;法師,世祖世子小名也。
劭欲殺三鎮士庶家口,江夏王義恭、何尚之說之曰:"凡舉大事者,不顧家口。且多是驅逼,今忽誅其餘累,正足堅彼意耳。"劭謂為然,乃下書一無所問。使褚湛之戍石頭,劉思考鎮東府。浚及蕭斌勸劭勒水軍自上決戰,若不爾,則保據梁山。江夏王義恭慮義兵倉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戰。乃進策曰:"賊駿少年未習軍旅,遠來疲弊,宜以逸待之。今遠出梁山,則京都空弱,東軍乘虛,容能為患。若分力兩赴,則兵散勢離。不如養銳待期,坐而勸釁。"劭善其議,蕭斌厲色曰:"南中郎二十年少,業能建如此大事,豈復可量。三方同惡,勢據上流,沈慶之甚練軍事,柳元景、宗愨屢嘗立功。形勢如此,實非小敵。唯宜及人情未離,尚可決力一戰。端坐檯城,何由得久。主相鹹無戰意,此自天也。"劭不納。疑朝廷舊臣悉不為己用,厚接王羅漢、魯秀,悉以兵事委之,多賜珍玩美色,以悅其意。羅漢先為南平王鑠右軍參軍,劭以其有將用,故以心膂委焉。或勸劭保石頭城者,劭曰:"昔人所以固石頭,俟諸侯勤王爾。我若守此,誰當見救。唯應力戰決之,不然不克。"日日自出行軍,慰勞將士,親督都水治船艦,焚南岸,驅百姓家悉渡水北。使有司奏立子偉之為皇太子,以褚湛之為後將軍、丹陽尹,置佐史,驃騎將軍始興王浚為侍中、中書監、司徒、錄尚書六條事,中軍將軍南平王鑠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青徐冀五州諸軍事、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新除左將軍、丹陽尹建平王宏為散騎常侍、鎮軍將軍、江州刺史。
龐秀之自石頭先眾南奔,人情由是大震。以征虜將軍營道侯義綦即本號為湘州刺史,輔國將軍檀和之為西中郎將、雍州刺史。十九日,義軍至新林,劭登石頭烽火樓望之。二十一日,義軍至新亭。時魯秀屯白石,劭召秀與王羅漢共屯朱雀門。蕭斌統步軍,褚湛之統水軍。二十二日,使蕭斌率魯秀、王羅漢等精兵萬人攻新亭壘,劭登朱雀門躬自督率,將士懷劭重賞,皆為之力戰。將克,而秀斂軍遽止,為柳元景等所乘,故大敗。劭又率腹心同惡自來攻壘,元景復破之;劭走還朱雀門,蕭斌臂為流矢所中。褚湛之攜二子與檀和之同共歸順。劭駭懼,走還台城。其夜,魯秀又南奔。時江夏王義恭謀據石頭,會劭已令浚及蕭斌備守。劭並焚京都軍籍,置立郡縣,悉屬司隸為民。以前軍將軍、輔國將軍王羅漢為左衛將軍,輔國如故,左軍王正見為太子左衛率。二十五日,義恭單馬南奔,自東掖門出,於冶渚過淮。東掖門隊主吳道興是臧質門人,冶渚軍主原稚孫是世祖故史,義恭得免。劭遣騎追討,騎至冶渚,義恭始得渡淮。義恭佐史義故二千餘人,隨從南奔,多為追兵所殺。遣浚殺義恭諸子。以輦迎蔣侯神像於宮內,啟顙乞恩,拜為大司馬,封鐘山郡王,食邑萬戶,加節鉞。蘇侯為驃騎將軍。使南平王鑠為祝文,罪狀世祖。
加浚使持節、都督南徐會二州諸軍事、領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給班劍二十人;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南平王鑠進號驃騎將軍,與浚並錄尚書事。二十七日,臨軒拜息偉之為太子,百官皆戎服,劭獨袞衣。下書大赦天下,唯世祖、劉義恭、義宣、誕不在原例,餘黨一無所問。先遣太保參軍庾道、員外散騎侍郎朱和之,又遣殿中將軍燕欽東拒誕。五月,世祖所遣參軍顧彬之及誕前軍,並至曲阿,與道相遇,與戰,大破之。劭遣人焚燒都水西裝及左尚方,決破柏崗方山埭以絕東軍。又悉以上守家之丁巷居者,緣淮豎舶船為樓,多設大弩。又使司隸治中監琅邪郡事羊希柵斷班瀆、白石諸水口。於時男丁既盡,召婦女親役。
其月三日,魯秀等募勇士五百人攻大航,鉤得一舶。王羅漢副楊恃德命使復航,羅漢昏酣作伎,聞官軍已渡,驚懼放仗歸降。緣渚幢隊,以次奔散,器仗鼓蓋,充塞街衢。是夜,劭閉守六門,於門內鑿塹立柵,以露車為樓,城內沸亂,無復綱紀。丹陽尹尹弘、前軍將軍孟宗嗣等下及將吏,並逾城出奔。劭使詹叔兒燒輦及袞冕服。蕭斌聞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為,宣令所統,皆使解甲,自石頭遣息約詣闕請罪,尋戴白幡來降,即于軍門伏誅。四日,太尉江夏王義恭登朱雀門,總群帥,遣魯秀、薛安都、程天祚等直趣宣陽門。劭軍主徐興祖、羅訓、虞丘要兒等率眾來降。劭先遣龍驤將軍陳叔兒東討,事急,召還。是日,始入建陽門,遙見官軍,所領並棄仗走。劭腹心白直同諸逆先屯閶闔門外,並走還入殿。天祚與安都副譚金因而乘之,即得俱入。安都及軍主武念、宋越等相繼進,臧質大軍從廣莫門入,同會太極殿前,即斬太子左衛率王正見。建平、東海等七王並號哭俱出。劭穿西垣入武庫井中,隊副高禽執之。浚率左右數十人,與南平王鑠於西明門出,俱共南奔。于越城遇江夏王義恭,浚下馬曰:"南中郎今何所作?"義恭曰:"四海無統,百司固請,上已俯順群心,君臨萬國。"又曰:"虎頭來得無晚乎?"義恭曰:"殊當恨晚。"又曰:"故當不死耶?"義恭曰:"可詣行闕請罪。"又曰:"未審猶能賜一職自效不?"義恭又曰:"此未可量。"勒與俱歸,於道斬首。
南史
《南史·卷十四·列傳第四》:
元兇劭,字休遠,文帝長子也。帝即位後,諒暗中生劭,故秘之。元嘉三年閏正月方雲劭生。自前代人君即位後,皇后生太子,唯殷帝乙踐阼,正妃生紂,至此又有劭焉。始生三日,帝往視之,簪帽甚堅,無風而墜於劭側,上不悅。初命之曰<召刀>,在文為召刀,後惡焉,改刀為力。
年六歲,拜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為更築宮,制度嚴麗。年十二,出居東宮,納黃門侍郎殷淳女為妃。十三加元服。好讀史傳,尤愛弓馬。及長,美鬚眉,大眼方口,長七尺四寸。親覽宮事,延賓客,意之所欲,上必從之。東宮置兵與羽林等。十七年,劭拜京陵,大將軍彭城王義康、竟陵王誕、桂陽侯義融並從。
二十七年,上將北侵,劭與蕭思話固諫,不從。魏太武帝至瓜步,上登石頭城,有憂色。劭曰:"不斬江湛、徐湛之,無以謝天下。"上曰:"北伐自我意,不關二人;但湛等不異耳。"由是與江、徐不平。
上時務本業,使宮內皆蠶,欲以諷勵天下。有女巫嚴道育,夫為劫,坐沒入奚官。劭姊東陽公主應閣婢王鸚鵡白公主,道育通靈,主乃白上,托雲善蠶,求召入。道育云:"所奉天神,當賜符應。"時主夕臥,見流光相隨,狀若螢火,遂入巾箱化為雙珠,圓青可愛。於是主及劭並信惑之。始興王浚素佞事劭,並多過失,慮上知,使道育祈請,欲令過不上聞。歌舞咒詛,不捨晝夜。道育輒云:"自上天陳請,必不泄露。"劭等敬事,號曰天師。後遂為巫蠱,刻玉為上形像,埋於含章殿前。初,東陽公主有奴陳天興,鸚鵡養以為子而與之淫通。鸚鵡、天興及寧州所獻黃門慶國並與巫蠱事,劭以天興補隊主。東陽主薨,鸚鵡應出嫁,劭慮言語泄,與浚謀之,嫁與浚府佐吳興沈懷遠為妾。不啟上,慮事泄,因臨賀公主微言之。上後知天興領隊,遣閹人奚承祖讓劭曰:"汝間用隊主副,儘是奴邪?欲嫁者又嫁何處?"劭答:"南第昔屬天興,求將吏驅使,視形容粗健,便兼隊副;下人慾嫁者猶未有處。"時鸚鵡已嫁懷遠矣。劭懼,書告浚,並使報臨賀主,上若問嫁處,當言未定。浚答書曰:"啟此事多日,今始來問,當是有感發之者。計臨賀故不應翻覆言語,自生寒熱也。此姥由來挾兩端,難可孤保,正爾,自問臨賀冀得審實也。其若見問,當作依違答之。天興先署佞人府位,不審監上當無此簿領,可急宜撻之。殿下已見王未?宜依此具令嚴自躬上啟聞。彼人若為不已,政可促其餘命,或是大慶之漸。"凡劭、浚相與書類如此。所言皆為名號,謂上為"彼人",或以為"其";謂太尉江夏王義恭為"佞人";東陽主第在西掖門外,故云"南第"。王即鸚鵡姓。"躬上啟聞"者,令道育上天白天神也。鸚鵡既適懷遠,慮與天興私通事泄,請劭殺之。劭密使人害天興。既而慶國謂往來唯有二人,天興既死,慮將見及,乃以白上。上驚惋,即收鸚鵡家,得劭、浚手書,皆咒詛巫蠱之言。得所埋上形像於宮內。道育叛亡,捕之不得。上詰責劭、浚,劭、浚唯陳謝而已。道育變服為尼,逃匿東宮。浚往京口,又以自隨,或出止人張旿家。上謂江夏王義恭曰:"常見典籍有此,謂之傳空言,不意親睹。劭南面之日,非復我及汝事。汝兒子多,將來遇此不幸耳。"
先是二十八年,彗星起畢、昴,入太微,掃帝坐端門,滅翼、軫。二十九年,熒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連雪,陽光罕曜。時道士范材修練形術,是歲自言死期,如期而死。既殯,江夏王疑其仙也,使開棺視之,首如新刎,血流於背,上聞而惡焉。
三十年正月,大風飛霰且雷,上憂有竊發,輒加劭兵,東宮實甲萬人。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當鎮江陵,復載道育還東宮,欲將西上。有告上云:"京口人張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內,似是嚴道育。"上使掩得二婢,云:"道育隨征北還都。"上惆悵惋駭,須檢覆,廢劭賜浚死。初,浚母卒,命潘淑妃養以為子。淑妃愛浚,浚心不附。妃被寵,上以謀告之。妃以告浚,浚報劭,因有異謀。每夜饗將士,或親自行酒,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謀之。
其月二十一日夜,詐作上詔,云:"魯秀謀反,汝可平明率眾入。"因使超之等集素所養士二千餘人皆被甲,雲"有所討"。宿召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及左衛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弩將軍王正見併入,告以大事,自起拜斌等,因流涕。並驚愕。明旦,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畫輪車,與蕭斌同載,衛從如常入朝儀,從萬春門入。舊制,東宮隊不得入城,劭語門衛云:"受詔有所收討。"令後速來,張超之等數十人馳入雲龍東中華門。及齋閣,拔刃徑上合殿。上其夜與尚書僕射徐湛之屏人語,至旦燭猶未滅,門階戶席並無侍衛。上以幾自鄣,超之行弒,上五指俱落,並殺湛之。劭進至合殿中閣,文帝已崩。出坐東堂,蕭斌執刀侍直,呼中書舍人顧瑕。瑕懼,不時出,及至,問曰:"欲共見廢,何不早啟。"未及答,斬之。遣人於崇禮闥,殺吏部尚書江湛。文帝左細仗主卜天與攻劭於東堂,見殺。又使人入殺潘淑妃,剖其心觀其邪正。使者阿旨,答曰:"心邪。"劭曰:"邪佞之心,故宜邪也。"又殺文帝親信左右數十人。急召始興王浚率眾屯中堂。
劭即偽位,百僚至者裁數十人,乃為書曰:"徐湛之弒逆,吾勒兵入殿,已無所及。今罪人斯得,元兇克殄,可大赦,改元為太初。"素與道育所定也。蕭斌曰:"舊逾年改元。"劭以問侍中王僧綽,僧綽曰:"晉惠帝即位便改年。"劭喜而從之。初使蕭斌作詔,斌辭以不文,乃使王僧綽。始文帝未崩前一日甲夜,太史奏:"東方有急兵,其禍不測,宜列萬人兵於太極前殿,可以銷災。"上不從。及劭弒逆,聞而嘆曰:"幾誤我事。"乃問太史令曰:"我得幾年。"對曰"得十年"。退而語人曰:"十旬耳。"劭聞而怒,毆殺之。
即位訖,便稱疾還入永福省。然後遷大行皇帝升太極殿,以蕭斌為尚書僕射,何尚之為司空。大行大斂,劭辭疾不敢出。先給諸處兵仗,悉收還武庫。遣人謂魯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為卿除之。"使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對掌軍隊。以侍中王僧達為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何偃為侍中。
成服日,劭登殿臨靈,號慟不自持。博訪公卿,詢求政道,遣使分行四方。分浙江以東五郡為會州,省揚州,立司隸校尉,以殷沖補之。以大將軍江夏王義恭為太保,司徒南譙王義宣為太尉。荊州刺史始興王浚進號驃騎將軍,王僧綽以先豫廢立見誅。長沙王瑾弟偕、臨川王曄、桂陽侯覬、新渝侯玠,並以宿恨死。禮官希旨,諡文帝不敢盡美稱,謚曰中宗景皇帝。及聞南譙王義宣、隨王誕等起義師,悉聚諸王於城內。移江夏王義恭住尚書下舍,分義恭諸子住侍中下省。四月,立妻殷為皇后。
孝武檄至,劭自謂素習武事,謂朝士曰:"卿等助我理文書,勿厝意戎陣。若有寇難,吾嘗自出,唯恐賊虜不敢動耳。"中外戒嚴。防孝武世子於侍中省,南譙王義宣諸子於太倉空屋。劭使浚與孝武書,言"上親御六師,太保又執鉞臨統,吾與烏羊相尋即道。上聖恩每厚法師,令在殿內住,想弟欲知訊息,故及"。烏羊者,南平王鑠;法師,孝武世子小名也。劭欲殺三鎮士庶家口,江夏王義恭、何尚之說曰:"凡舉大事,不顧家口;且多是驅逼。今忽誅其餘累,政足堅彼意耳。"劭乃下書,一無所問。
浚及蕭斌勸劭勒水軍自上決戰,江夏王義恭慮義兵倉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戰。乃進策以為"宜以近待之,遠出則京師空弱,東軍乘虛,容能為患。不如養銳待期"。劭善其議。蕭斌厲色曰:"南中郎二十年少,業能建如此大事,豈復可量!"劭不納。疑朝廷舊臣不為之用,厚撫王羅漢、魯秀,悉以兵事委之,多賜珍玩美色以悅其志。羅漢先為南平王鑠右軍參軍,劭以其有將用,故以心膂委焉。或勸劭保石頭城者,劭曰:"昔人所以固石頭,俟諸侯勤王耳。我若守此,誰當見救,唯應力戰決之。"日日自出行軍,慰勞將士。使有司奏立子偉之為皇太子。
及義軍至新亭,劭登朱雀門躬自督戰。將士懷劭重賞,皆為之力戰。將克,而魯秀打退鼓,軍乃止。為柳元景等所乘,故大敗。褚湛之攜二子與檀和之同歸順。劭懼,走還台城。其夜,魯秀又南奔。二十五日,江夏王義恭單馬南奔。劭遣浚殺義恭諸子,以輦迎蔣侯神像於宮內,乞恩,拜為大司馬,封鐘山郡王,蘇侯為驃騎將軍。使南平王鑠為祝文,罪狀孝武。二十七日,臨軒,拜子偉之為皇太子,百官皆戎服,劭獨袞衣,下書大赦,唯孝武、劉義恭、義宣、誕不在原例。
五月三日,魯秀等攻大航,鉤得一舶。王羅漢昏酣作妓,聞官軍已度,驚放仗歸降。是夜,劭閉守六門,於門內鑿塹立柵,以露車為樓。城內沸亂,將吏並逾城出奔。劭使詹叔兒燒輦及袞冕服。蕭斌聞大航不守,惶窘不知所為,宣令所統皆使解甲,尋戴白幡來降,即于軍門伏誅。四日,劭腹心白直諸同逆,先屯閶闔門外,並走還入殿。程天祚與薛安都副譚金因而乘之,即得俱入。臧質從廣莫門入,同會太極殿前。即斬太子左衛率王正見。建平、東海等七王並號哭俱出。劭穿西垣入武庫井中,副隊高禽執之。浚率左右數十人,與南平王鑠於西明門出,俱南奔,于越城遇江夏王義恭。浚下馬,曰:"南中郎今何在?"義恭曰:"已君臨萬國。"又稱字曰:"虎頭來,得無晚乎?"義恭曰:"恨晚。"又曰:"故當不死?"義恭曰:"可詣行闕請罪。"又曰:"未審猶得能一職自效不?"義恭又曰:"此未可量。"勒與俱自歸,命於馬上斬首。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宋文帝劉義隆
母親:文元皇后袁齊媯
兄弟姐妹
弟弟
始興王劉濬
宋孝武帝劉駿
南平穆王劉鑠
廬陵昭王劉紹
竟陵王劉誕
建平宣簡王劉宏
東海王劉褘
義陽王劉昶
武昌王劉渾
宋明帝劉彧
建安王劉休仁
山陽王劉休佑
海陵王劉休茂
鄱陽哀王劉休業
臨慶沖王劉休倩
新野懷王劉夷父
桂陽王劉休范
巴陵哀王劉休若
姐妹
海鹽公主
長城公主
臨川長公主劉英媛
淮陽長公主
新蔡公主劉英媚
南陽公主
東陽獻公主劉英娥
琅邪貞長公主
南郡獻公主
尋陽公主
廬江公主
妻妾
皇后:殷玉英
夫人:王鸚鵡
子女
兒子
(至少有4子)
劉偉之,嫡子、太子。被劉駿處斬,母皇后殷玉英。
劉迪之,被劉駿處斬,母不詳。
劉彬之,被劉駿處斬,母不詳。
劉某(名不詳),被劉駿處斬,母不詳。
女兒
(至少有1女)
劉氏,被劉駿賜死,母不詳。
中國歷代皇帝之南朝皇帝
王朝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南宋 | 高祖 | 武皇帝 | 劉裕 | 永初 | 420年—422年 |
劉義符 | 景平 | 423年 | |||
太祖(初謚中宗) | 文皇帝(初謚景皇帝) | 劉義隆 | 元嘉 | 424年—453年 | |
劉劭 | 太初 | 453年 | |||
世祖 | 孝武皇帝 | 劉駿 | 孝建、大明 | 453年—464年 | |
劉子業 | 永光、景和 | 465年 | |||
太宗 | 明皇帝 | 劉彧 | 泰始、泰豫 | 465年—472年 | |
劉昱 | 元徽 | 436年—476年 | |||
順皇帝 | 劉準 | 升明 | 476年—479年 | ||
南齊 | 太祖 | 高皇帝 | 蕭道成 | 建元 | 479年—482年 |
世祖 | 武皇帝 | 蕭賾 | 永明 | 482年—493年 | |
蕭昭業 | 隆昌 | 493年—494年 | |||
海陵恭王 | 蕭昭文 | 延興 | 494年 | ||
高宗 | 明皇帝 | 蕭鸞 | 建武、永泰 | 494年—498年 | |
東昏煬侯 | 蕭寶卷 | 永元 | 499年—500年 | ||
和皇帝 | 蕭寶融 | 中興 | 501年—502年 | ||
南梁 | 高祖 | 武皇帝 | 蕭衍 | 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 502年—549年 |
蕭正德 | 正平 | 549年 | |||
太宗 (初謚高宗) | 簡文皇帝(初謚明皇帝) | 蕭綱 | 大寶 | 549年—551年 | |
蕭棟 | 天正 | 551年 | |||
蕭紀 | 天正 | 552年—553年 | |||
世祖 | 元皇帝 | 蕭繹 | 天正、承聖 | 552年—554年 | |
肅宗 | 閔皇帝 | 蕭淵明 | 天成 | 555年 | |
穆宗 | 孝成帝 | 蕭方智 | 紹泰、太平 | 555年—557年 | |
蕭莊 | 557年─560年 | ||||
宣皇帝 | 蕭察 | 大定 | 555年—562年 | ||
明皇帝 | 蕭巋 | 天保 | 562年—585年 | ||
孝靖皇帝 | 蕭琮 | 廣運 | 586年—587年 | ||
陳 | 高祖 | 武皇帝 | 陳霸先 | 永定 | 557年—559年 |
世祖 | 文皇帝 | 陳蒨 | 天嘉、天康 | 559年—566年 | |
陳伯宗 | 光大 | 566年─568年 | |||
高宗 | 宣皇帝 | 陳頊 | 太建 | 568年—582年 | |
長城煬公 | 陳叔寶 | 至德、禎明 | 582年—58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