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救國——國產牙粉第一人
劉凱平1890年出生在錦州義縣高台子鎮北磚城子村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劉廣德樂善好施,人稱 “劉善人”。
青年時代的劉凱平就有一種強烈的民族情結和愛國心,他用“劉鯁如”作為自己的別名:把日本侵占我國東北喻為“骨在喉,吞吐維艱”。當時,日本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在東北強占民田、製造慘案,並大量傾銷商品,連牙粉都是日本貨。日本生產的“苦林”、“獅子”等牙粉每年向遼寧拋售10萬打。 看到這些,劉凱平決心研製出中國人自己的牙粉。他幾經鑽研,終於研製成功,並將試製品送經警察廳化驗而獲得許可。
1914年,劉凱平研製的“地球牌”牙粉問世了。由於當時抵制日貨的社會風潮,加上國貨稀少,所以銷路很好。劉凱平用自己家鄉的地名“同昌”命名他創建的企業:“同昌行”(歷史上,“同昌”曾經是義縣的一個地名) ,可見他對家鄉的赤子情懷。
“同昌行”還增加了一種牙粉新產品,取名“老火車牌”。這個牌號比較新穎,人們對它印象良好。它的商標也寓意頗深,火車象徵著前進,有日新月異之意,也有振興民族工業之意。“老火車牌”牙粉選料考究、加工細緻,原料除了原來的碳酸鈣、薄荷腦等等之外,還增加了香料;在包裝上也有了很大的改進,除原有大、小袋包裝之外,還增加了鐵盒包裝,包裝袋的正面還都加印了“提倡國貨”四個鮮紅的大字。產品上市不久,銷售額就不斷上升,每年的營業額可達到兩萬奉元,工人一度增加到19人。當時,“老火車牌”牙粉在瀋陽的批發店就有春髮長、允隆久、福順隆、同增利等,產品還向鐵嶺、開原、海城、蓋縣、新民、錦州等地推銷。“老火車牌”牙粉開創了中國牙粉工業的新紀元。
劉凱平生產的“老火車牌”牙粉,比日貨便宜一半,使日本生產的牙粉產品受到冷落,給日商以沉重的打擊。日本人對劉凱平恨之入骨,日本牙粉商也千方百計地想置同昌行於死地。他們先是用重金收買,假借合股經營,以圖吞掉同昌行,但劉凱平根本不為所動。後來,他們又串通關東軍經濟課,多次到同昌行進行所謂的調查,以求找到藉口吞併同昌行。然而,劉凱平素來處事謹慎,經營有方,遂使日商的這一陰謀又破產了。到偽滿時期,“老火車牌”牙粉的商標雖然把“青天白日”圖案去掉了,但堅持不印“滿洲國旗”,原有“瀋陽”二字始終保留,堅持不改為“奉天”(“瀋陽”曾被日本人改名為“奉天”)。1930年,同昌行已雇用工人29名,營業額達到24萬元。這一年,他們在瀋陽中街賈記胡同購地2000平方米,興建了兩層樓房的廠房。
劉凱平熱心贊助公益事業。為贊助瀋海鐵路(瀋陽——海龍)、開豐鐵路(開原——西豐),買了許多股票;1930年,省立第一工科學校失火,劉凱平率職工親往救火,並當場捐出2000元作為救濟;1931年遼西水災,救災委員會在慶豐大舞台義演,同昌行捐出牙粉140萬袋,折合奉天幣7千元。對於家境困難,交不起學費的學生,凡有求於他的,他都熱情幫助。例如,1931年還幫助過一位姓陶的留德學生。他還拿出80元大洋幫助過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作為路費去執行任務。
抗日捐軀——民族氣節貫長虹
劉凱平創辦的同昌行是在提倡國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發展壯大起來的。那個年代,抵制日貨、提倡國貨,挽回利權的鬥爭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劉凱平積極投身抗日活動,結識了東北著名愛國人士閻寶航(是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知識分子,曾任遼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車向忱(東北抗日救國會成員,曾任遼寧省副省長)、杜重遠(曾任奉天省總商會副會長,1929年與閻寶航一同發起、組織了遼寧省國民外交協會,是熱忱的愛國主義者和堅決的民主戰士)等,同他們一起活動,並以基督教青年會為掩護商討抗日大事。積極在街頭巷尾演講,散發傳單,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公開與日本帝國主義抗衡,並以比日貨物美價廉的老火車頭牌牙粉來抵制日貨,給日本帝國主義在經濟上、政治上以沉重打擊,受到沈城人民的高度讚揚,被日本帝國主義視為眼中釘。
1932年初,劉凱平參加東北國民義勇軍,擔任高等顧問,並和中共地下黨保持聯繫。1932年2月21日清晨,因參與抗日活動,劉凱平被日本憲兵逮捕,在獄中他受盡了吊、打、灌、烤等酷刑,堅貞不屈,於當年6月6日英勇就義,年僅42歲。1987年6月25日,經國家民政部門批准,劉凱平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對於劉凱平的犧牲,他的二弟劉興治回憶說:“如果哥哥只做他的生意,人生就不會是這樣了。當時他目睹了祖國的山河破碎,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他走上了報國之路,並且鋒芒畢露,早已被日本人視為眼中釘。”
升華“藍天”--凱平精神勵後人
劉凱平犧牲後,同昌行幾經風雨。瀋陽的公司由其二弟劉興治經營。其長弟劉自新在天津、成都等地開辦了公司。其中,瀋陽、天津兩地的公司都堅持到了解放後的公私合營。天津的同昌行就是今天著名的藍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凱平精神是藍天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漫長的“八年抗戰”時期,劉凱平的長弟劉自新將其親手創辦的天津同昌行的管理權暫時移交給其三弟劉日新,自己到成都創辦並經營“四川同昌行”。四川同昌行盈利的絕大部分通過馮玉祥將軍發起的“節約獻金愛國運動”而捐獻用於抗戰,以及通過“成都市盲人福利協進會”而捐獻用於盲人福利事業。這是劉凱平精神的自然延續。抗戰勝利後,劉自新除短期赴上海籌劃出品“老火車牌牙膏”之外,主要負責經營天津同昌行,直至1958年實行公私合營。
75年過去了。歲月流逝,但是歷史的長河不會埋沒英雄。劉凱平那不甘沉淪、拼搏創業的奮爭精神,他的堅定的愛國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氣節,還有他開創的志在“藍天”的優秀民族工業品牌,都是值得我們珍視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