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劉依仁(1895—1989),名安國,字依仁,陝西下廟鄉周家莊人。陝西教育文化界著名人士, 曾任陝西女子師範、中山中學校長,在民國擔任過富平、鹹陽等地的縣長。解放後,被聘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並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89年逝世。
個人事跡
劉依仁1895生於陝西下廟鄉周家莊,小時上過私塾,後入華州高等國小堂,受教於顧熠山。1911年入西安省立第三中學,1915年曾被聘為續修陝西通志局採訪。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即今北京師範大學)博物科,參加了“五四”運動。
1920年畢業後,赴日本考察教育,著有《東渡日本教育考察記》。回國後,被教育部分配到察哈爾省第一中學教書。1921年回陝,在省立三中當訓育主任,第二年任校長,人稱“娃娃校長”。他雖然年青,但辦事認真,反對官僚干涉校務。在三中期間,他曾聘請共產黨人魏野疇來校任教務主任兼公民教員。魏野疇在學校宣傳共產主義思想,開展黨的活動,劉依仁從不干預。《續修陝西通志》的編撰恢復後,他又被聘為採訪,實地考察了全省的江河山川,後結合各種資料,編纂出版了《陝西交通挈要》一書。1923年,他還參加了李宜之、楊叔吉發起的文物保護會議,反對康有為在陝西盜取珍貴佛經。
1924年,魯迅來西安講學,他參與了接待工作。1926年離開省立三中,任省長公署參議,第二年又出任白水縣長,後在省教育廳任督學。在任督學期間,三原師範發生一起案件,涉及到一些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當局要藉此抓學生,劉依仁處理此事時,認為按照法律,16歲以下的人不負刑事責任,劉依仁就要來花名冊,將16歲以下的學生排除在外,從而保護了一批進步學生,並盡力防止事態擴大。此後,又任陝西女子師範、中山中學校長。1931年前後,任富平、鹹陽縣長。在鹹陽任縣長時,一改前任對過往軍隊拉關係,搞招待的陋習,不支應鴉片煙,不打牌招待。還主持編撰了《重修鹹陽縣誌》,他主張一部志書,資料要收全錄備,不要遺漏。1935年,回省教育廳任督學,1937年又至武功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任副教授兼高等職業學校校長。5年後,又回到省教育廳,任秘書主任、設計委員會總幹事、民眾教育委員會主席等職。後又到西安省立商業專科學校、西北工學院教書,再到陝西師範專科學校任校長。
解放後,劉依仁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1951年到甘肅天水參加土地改革。這一場農民反對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偉大鬥爭,使他受到極深刻的教育,真正認識了農民的偉大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正確。1952年後,他先後在西北軍政委員會文教廳、省文化局、省博物館工作,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61年被省人民政府聘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趕回老家,1976年12月得到平反。文革後任政協西安市委員會委員、民革陝西省委員會顧問、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委員、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顧問等職。他不顧八、九十歲高齡,積極參加文史館的學習和文史研究工作,尤其對編纂地方志和為社會各方面提供史料諮詢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