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亞中,男,副教授,1987年從廈門大學歷史學系畢業至今,在淮北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工作,一直從事專業課教學,開設的課程有《中國古代史》、《中國經濟史》等。其間擔任院黨總支副書記、書記等職,主持組建皖北歷史文化研究所,並獲安徽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專業研究方向是中國經濟史、安徽地方史。
專業論文
1、“也說‘耦’與‘耦耕’”《中國農史》2008.1.
2、“論汪志伊之為官”《福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2.
3、“汪志伊《荒政輯要》淺探”《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3.
4、“《荒政輯要》的成書原因及其地位”《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2.
5、“高校課程考試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與探討”《中國大學教學》2007.6.(第二作者)
6、“歷史時期影響安徽淮河以北地區農業經濟衰退的自然因素淺探”《農業考古》2006.4.
7、“汪志伊《荒政輯要》所見之荒政思想”《中國農史》2006.4. 人大複印中心《經濟史》2007.2.全文轉載
8、“唐宋以來皖北農業經濟發展軌跡管窺”《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6.
9、“《荒政輯要》的主要荒政思想”《安徽文獻研究集刊》第二卷(2005年)
10、“明潁國公傅友德行實編年”《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6.
11、“皖北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脫貧對策探討”《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5.
12、“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與歷史課教學”《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1.
13、“楚文化的積極因素”《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3.
14、“試論客郵”《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89.4.
15、“略論楚文化在漢代的影響”《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1.
16、“宋代太學生運動領袖陳東活動述略”《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3.
17、“‘耒’的演變與‘犁’的產生”《中國農史》1997.1
18、“論傅友德”《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1.
19、“楚文化的積極因素”《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3.
20、“《救荒急議》價值淺析”《宿州學院學報》2009.4.
21、“‘鄉飲酒禮’在明清的變化”《孔子研究》2009.5.
22、“姚碧《荒政輯要》初探”《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5.
23、“對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的反思”《歷史教學》(中學版)2010.5.
24、“《汪稼門奏稿》小考”《文獻》2011.2.
25、“清前期潁州府賦稅徵收試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1.3.
26、“由乾隆《潁州府志》看‘攤丁入畝’稅制改革”《中國地方志》2011.9.
27、“從譚嗣同慷慨就義的原因談對歷史的理解”《歷史教學》2011.8.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1、2006年主持安徽省社科規劃辦“安徽傳世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AHSKF05-06D71)。已結題;
2、2005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明清時期安徽農學著作研究”項目(編號2005SK194)。已結題;
3、2004年主持安徽省文獻整理中心題為“明清時期安徽農書及其地區性特色研究”的科研項目。已結題;
4、1999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皖北地區貧困的歷史原因及脫貧對策研究”項目(編號99JW0119)。已結題;
5、2009年主持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安徽明清荒政文獻研究”項目(編號2009sk209)。已結題;
6、2003年參與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唐會要》點校”項目(第一參與人);
7、2009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清代荒政及社會救助與疏導研究”(編號09YJA770018)。
主持或參與的教研項目
1、1999年主持學校一般教研項目“學習主體的遷移能力培養與《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完善”。已結題;
2、2005年主持學校重點教研項目“《中國經濟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已結題;
3、2004年參與校級重點教研項目“《社會生活概論》課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第1參與人)。已結題;
4、2000年參與校級一般教研項目“中學生創造性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已結題;
5、2000年參與本校題為“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的調查與培養”的教研項目。已結題。
歷年獲獎情況
1、2008年,校“優秀教師”;
2、2008年,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3、2007年,校“優秀主講教師”;
4、2007年,校“《中國古代史》精品課程優秀教學成果獎”;
5、2006年,校“第四屆科技節園丁獎”;
6、2004年,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7、2004年,校“大學生優秀論文指導獎”;
8、2003年,校“優秀教育實習指導教師”;
9、2003年,安徽省“暑期三下鄉先進個人”;
10、2003年,校“第三屆科技節園丁獎”;
11、2003年,校“五好家庭”;
12、1999年,校“優秀黨務工作者”;
13、1998年,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14、1998年,校“優秀教師”;
15、1996年,校“優秀輔導員”;
16、1995年,校“優秀共青團幹部”;
17、1994年,校“優秀輔導員”;
18、1993年,校“優秀共產黨員”;
19、1993年,校“優秀共青團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