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基礎

創意基礎

創意基礎是指人類在創作某件作品中的基礎條件。 創意,代表是一種跳躍式的思考;泛指一種新的構想或新的點子,它必須符合原創性、可行性與影響性三大條件。

涵義

「創意」和「創新」並不相同,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中,創意構成創新的主要成分;或者說,創意經由創新程式的充實與整合之後,才能轉變為某種具體的創新成果,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創造。

事實上,提起創新,還是有不少人對於它有某些迷思。例如,有人認為創新必然是由新科技所推動的。

其實,固然有許多創新的確如此,但也有某些事業觀念的創新,與新科技毫無關連。然而,在革命時代,創造新財富的不是知識,而是洞察力--能夠發現創新機會的洞察力。

管理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說:「矽谷精神不是『e』(電子商務),而是『i』(想像力(imagination)與創新(innovation)。」

「不創新,即滅亡」,不再只是口頭上的一種呼籲,同時,更值得留意的是,什麼才是真正的創新?

「不創新,無法常保競爭優勢。」因為,要創新,就必須讓不同的想法和觀點相互碰撞、激盪。因為,不斷的創新才會有不斷的機會,唯有不斷的進步,就不怕被人抄襲和模仿。

你不用擔心別人來抄襲你的創意,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斷的進步。並培養獨特的敏銳眼光,才能嗅到未來的市場發展。

歸納成功人物的特質,可以發現,他們都具有扭轉逆勢的特質,例如,勇於創新、接受挑戰、抓住機會、敢於築夢、發現問題、主動解決、積極樂觀、不輕言放棄、勇於從錯誤中學習、了解自己、務實不貪心等種種優點。

成功之前,先學習失敗,是卓越工作人的必修功課。如果抓住機會需要勇氣,拒絕利誘則需要更大的智慧型。

曾任扁帽創意總監的漫畫家水瓶鯨魚,做扁帽之前,水瓶鯨魚成功行銷包裝過伍佰、陳昇、林憶連、任賢齊等歌手。

離開滾石唱片後,面對類似的重金邀約,她認為寧可少拿一點錢,做有趣的事,並且把口碑做出來,這樣才不違背之前放棄高薪工作的初衷。

因為不貪心,懂得割捨,水瓶鯨魚後來更以「扁帽旋風」贏得外界的肯定。因為,心再大,也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底線。

從平凡中,才能追求卓越,星巴克(Starbucks)創辦人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從小因為父親跛腳失業,曾過著三餐不繼的日子。他在自傳里說:「出身越寒微的人,越會以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力爭上遊。」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沒有家財萬貫或傲人的學歷,卻以一己之力,開創出不凡的成就。

總之,改變是需要的。變代表一種突破,一種變革,一種不屈就的姿態。有創意,才能吸引別人的目光;有創意,才能獨特。

創意,就是成功的重要元素。

「創新」與「創意」雖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創意,也是某一種的創新。

企業要不斷成長,「創新」就十分重要。然而,創新的成本極高,失敗的比例也很大。台灣若要追求下一階段的經濟持續成長,當以創新與知識為核心,意即在價值活動上從「製造活動」移向「創新活動」,在生產要素上從「勞力資本」轉換成「知識資本」。

換言之,從「製造台灣」走向「創新台灣」或「知識台灣」,將是台灣產業艱辛困難,但必走的一條路,要如何厚植社會的創新能力,則是大家所共同關注的課題。

創新的具體內涵,各個學者有不同的詮釋,其實,我們可以分為創意、創新與創業三個不同的概念與階段。

所謂創意,指的是所有獨特、新穎、適當、有用的觀念、想法或作品,它可以是一個生活上的點子、一項科學上的發明,或是一種藝術的創作。

創意的產生主要依賴個人的創造力。創新是指將創意形成具體的成果或產品,能為顧客帶來新的價值,且得到公眾認可。

創業則是創新能夠形成新的產品標準或新的經營模式,同時匯聚足夠的資金,而讓其它持續存在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人追隨」應是創業的具體指針。任何一項創意,只有經過創新與創業的階段,才能真正稱為一項成功的創舉。

創意無所不在,所謂「人人有創意,處處有創意」。創造力絕不是少數菁英所獨享的特質,尤其在企業中,這個觀念更該推廣。創意並非研發或行銷企劃部門的專利,新的管理方式或推廣活動,同樣值得鼓勵與稱許。

創意可以發生在周遭的每一個角落。發明家愛迪生手下的技師為了避免實驗用的燈泡一再從燈座上摔下來,靈機一動的將煤油瓶上的螺紋蓋用在燈座上;銳跑公司在設計連續體公司的協助下,借用充氣式夾板,醫療點滴袋,以及診斷設備使用的小型幫浦和閥門,推出銳跑充氣式運動鞋。

引申

這些例子都說明,周遭既有的舊點子,如果善加利用,都可能衍生出很好的新構想與新用途。

當然,在現代社會中,要產生有價值的創意,絕對不能只是憑藉著靈機一動,而必須以厚植知識為基礎。

學者的學術創作發明以既有的知識為基礎;企業中許多新的行銷活動或新產品開發以系統的市場調查或訪客資料的分析採擷為基礎。信息、知識與靈感是創意產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創意,要能直接打動消費者的心,才能帶來商業價值。許多成功的案例中顯示,企業把社區需求視為機會,藉以發展各種構想和展示企業科技、尋找和服務新的市場,並解決存在已久的問題。

創意需要以知識為基礎,掌握基本的原理原則,才能夠大幅縮短創意的醞釀形成時期。但創意絕非局限於科技,亦非呆板的問題解決過程;能貼近顧客的心,關心顧客的喜怒哀樂,才能有突破性的創意產生。

「科技始於人性,創意始於人文」。

創意來自靈機一動,而靈感往往來自工作的投入與自在的心境。全心投入工作才能深刻體會顧客的關注點,這是創意來源的基本條件。但如果工作的壓力太大,則除了有效率外,在創意上很難有重大的突破。因此,除了認真工作,還需要有一份從容優雅的自在,讓工作過程中有學習、成長與成就的感覺,有這樣的心境,才會有創意。

創意的點子雖然大多出於個人,但是,組織里的氛圍往往是激發創意更重要的關鍵因素。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自主性高的工作條件,舒適自在的工作環境,以及相互支持鼓勵的工作夥伴,都能讓一個看似平凡的個人,有了源源不絕的創意動能。

換言之,創意不單單是依賴個人的靈光一現,更依賴團隊或組織的團體創造力。

創意的構想必須靠具體實踐,才能帶來新的價值,同時,也得到公眾的認可,才能稱之為一項真正的創新。因此,創意之後所引發的行動,才是創新是否成功的要件。

許多創意點子不錯,構想亦能引起共鳴,但常流於空談,而不見行動,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茲事體大。

為了讓創意能夠落實,應該建立實驗精神,讓創意能在一個較獨立的空間中,局部測試,了解其可行性;若確實可行,再大規模推動。

每一家企業的創新能力,都應以實驗為核心。任何一個創新組織都需要一套有效的實驗系統來協助決定應該追求哪些構想。

這個系統越迅速有效,創意的構想就可以越快的變成可以運作的實體或原型,創新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不要能將創意的產生視為可遇不可求,亦不能任由創意構想只在空中浮動。從擷取巧思、豐富創意構想到促進創意交流,都應視為一項常態性的工作。而「知行合一、實驗精神」應是每個創意人的基本態度。

將創新的成果轉換成一種可長可久的事業是一項更大的挑戰,其中的困難障礙都要逐一克服。

研發一項成功的新產品,需要透過細緻的流程設計、廠房興建與機具布置,才能大量生產;還要建立有效的物流系統,才能將產品交到顧客手上,一篇學術論著,需要經過更多的實證,才能驗證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適用性,同時還需要更多的辨證與融合,才能釐清新觀點與既有學理之間的異同與定位,而成為可長可久的學派。

各行各業、各個專業領域都有成功創業的故事,若以管理的專業術語來說,創業,其實是一項非常具有創意的過程。創業者必須尋找全新且獨特的營運範疇、建構新定位所需的關鍵核心資源,同時形成新的事業網路與合作夥伴,才能完成。

要擁有獨特的創意,才能創新、有了創新的概念,你才能創業,而獨特的創意才是你生存的最佳利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