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類
副腫瘤綜合徵(paraneoplastic syndromes,PNS)是發生在某些惡性腫瘤患者體內,在未出現腫瘤轉移的情況下,即已產生影響遠隔的自身器官,而引起功能障礙的疾病。各種副腫瘤綜合徵的發病率不明,主要由於PNS 症狀多出現於發現腫瘤之前,有些患者僅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電生理學等輔助檢查才發現異常。影響的遠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經系統,也稱之為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它並不是由腫瘤直接侵犯該組織或器官而產生的一組症狀,而是全身性癌腫的遠隔效應(remote effects),如肺癌、卵巢癌等可以出現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炎性和神經退行性變的遠隔效應。
早在1888 年,Oppenheim 描述了1 例惡性腫瘤合併周圍神經病的病例。次年他又描述了1 例淋巴肉瘤合併延髓性麻痹,認為是第一例中樞神經系統的遠隔效應。Auche(1890)報導了胃、胰腺、子宮的惡性腫瘤合併周圍神經病。Guichara(1956)提出了副腫瘤綜合徵這一名詞。從此後在國內、外陸續有許多文獻報導副腫瘤的各種不同的臨床類型。
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因此,在臨床上會有許多種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它可以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瀰漫性灰質腦病、小腦變性、癌性脊髓病及邊緣系統腦炎等;可以累及周圍神經系統產生多發性神經病、複合性單神經炎;以及累及神經肌肉接頭而產生重症肌無力、Lambert-Eaton 肌無力綜合徵、神經性肌強直及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等。
副腫瘤綜合徵可以僅累及單一神經或肌肉中的某一結構,如小腦的浦肯野細胞,肌肉的膽鹼能突觸,出現單一的臨床表現,前者表現為小腦性共濟失調,後者為肌無力綜合徵。而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所產生的臨床症狀常常並不是單獨出現,而是與其他的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所產生的症狀重疊出現。有時臨床表現為一單獨的神經系統損害,但是其病理改變卻比較廣泛,不過仍以其中一種結構損害的症狀為主要突出的表現。
在臨床及病理上,本組綜合徵與常見的腫瘤導致的非轉移性病變不同,後者如條件致病菌感染、放療或化療引起的副作用、營養障礙及血管性疾病等。由副腫瘤綜合徵所造成的損害而出現的臨床表現,要較腫瘤本身更早,並更為嚴重。因而,在臨床上需要對此綜合徵有高度的重視,這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未出現腫瘤轉移的情況下,即已產生影響遠隔的自身器官,而引起功能障礙的疾病。由於腫瘤的產物異常的免疫反應或其他不明原因,可引起內分泌、神經、消化、造血、骨關節、腎臟及皮膚等系統發生病變,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這些表現 不是由原發腫瘤或轉移灶所在部位直接引起的而是通過上述途徑間接引起,故稱為副腫瘤綜合症。
副腫瘤綜合症發生在<1%的癌腫病例中,後者大多數是肺癌,乳腺癌或卵巢癌病例。
⒈副腫瘤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 如腦,脊髓,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等,副腫瘤綜合徵可分10餘種,根據受損部位不同表現為不同的臨床症狀,體徵,副腫瘤綜合徵按主要累及的部位可分為:
⑴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小腦變性(PCD),副腫瘤性腦脊髓炎(PEM),副腫瘤性斜視性眼陣攣-肌陣攣(POM)及脊髓炎等。
⑵累及周圍神經:少見,不足1%的癌症患者出現累及周圍神經的PNS,包括亞急性感覺神經元病(SSN),亞急性運動神經病(SMN),感覺-運動或自主神經元病等。
⑶累及神經-肌肉接頭及肌肉:如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徵(LEMS),皮肌炎,多發性肌炎及壞死性肌病等。
⒉副腫瘤綜合徵共同的臨床特點
⑴多數患者的PNS症狀出現於腫瘤之前,可在數年後才發現原發性腫瘤。
⑵亞急性起病,數天至數周症狀發展至高峰,而後症狀,體徵可固定不變,患者就診時多存在嚴重的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喪失。
⑶PNS的特徵性症狀包括小腦變性,邊緣葉腦炎等,均提示副腫瘤性,小腦變性患者除眩暈,復視及共濟失調,可出現輕度跖反射伸性。
⑷腦脊液細胞數增多,蛋白和IgG水平升高,電生理檢查可見相應的周圍神經或肌肉病變。
⒊患者血清和CSF中可檢出五種與本綜合徵有關的主要抗體
⑴抗-Hu抗體(抗神經元抗體),與副腫瘤性腦脊髓炎有關。
⑵抗-Yo抗體,是特異性抗小腦Purkinje細胞抗體(anti-Purkinje cell antibody,APCA),與副腫瘤性小腦變性和生殖系統或婦科腫瘤有關。
⑶抗-Ri抗體(抗神經元骨架蛋白抗體),與副腫瘤性斜視性眼肌陣攣-肌陣攣和乳腺癌相關。
⑷癌症相關性視網膜病(CAR)抗體。
⑸抗電壓門控鈣通道抗體,見於LEMS及僵人綜合徵(SMS)患者,前三種抗體具有相當的特異性,可證實癌腫的存在,使醫生針對相關的臟器進行檢查。
副腫瘤綜合徵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相關的抗體檢查,未發現原發性腫瘤前易誤診,臨床遇到持續神經系統症狀的患者難以解釋時應疑診PNS,神經科醫生對本綜合徵的警惕性尤為重要。
某些PNS患者有特徵性表現,如PCD,POM及Lambert-Eaton綜合徵等常提示與腫瘤有關,如系統檢查未發現癌腫,需定期複查,腦脊液及電生理檢查有助於診斷,血清或CSF特異性自身抗體可確診PNS和提示潛在的腫瘤性質。
病因
目前認為免疫因素肯定是十分重要的發病因素之一。 腫瘤抗原引起對腫瘤本身的抗原 抗體反應,產生大量的抗體。這種 抗體可以與神經系統內的某些類似 抗原性的成分發生交叉性 免疫反應,這種交叉性免疫反應既抑制腫瘤的生長,使腫瘤變小或生長緩慢,但也損害了神經系統,造成 神經功能障礙。如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徵的患者中大約有2/3的患者同時合併有小細胞性 肺癌,因腫瘤產生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C與 小細胞肺癌細胞的鈣通道,以及與膽鹼能突觸處的鈣通道均能產生 免疫反應,故在膽鹼能突觸處的IgG與鈣通道的反應,阻止了動作電位到達突觸時的鈣內流,使乙醯膽鹼釋放減少,產生肌無力症狀群, 血漿置換後 Lambert-Eaton肌無力綜合徵患者血清中的IgG被去除,患者症狀得以恢復,用置換後血漿直接接種於 實驗動物也可造成肌無力。
病理生理
探討發病機制有助於闡明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制及 腫瘤免疫學。目前有關的發病機制有以下假說:
抗體介導學說
Wilkinson(1964)描述,伴神經肌肉病的腫瘤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體,已證實骨髓瘤性 多發性神經病、Lambert-Eaton 綜合徵等均與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有關。用副 腫瘤抗原免疫動物或被動輸入腫瘤 抗體,可複製出與人類副腫瘤病變及臨床表現相同的動物模型。
細胞免疫機制
患者的腫瘤組織和CNS 病理切片可發現,血管周圍CD4+T細胞和CD19/20+ B 細胞炎性浸潤,細胞間質中CD8+ T 細胞、單核細胞及 巨噬細胞浸潤;抗-Hu 抗體陽性的PNS 患者的 外周血淋巴細胞表型,與抗-Hu 抗體陰性的患者及正常對照組比較, CD4+ CD45+ RO+輔助T 淋巴細胞顯著增多,這些細胞可分泌IFN-γ,提示發生特異性Th1 輔助細胞亞型反應,Th2 亞型增生不明顯。
遺傳因素
特異性HLA-Ⅰ類或Ⅱ類基因產物可遞呈 腫瘤抗原,但特異性HLA 單倍型可否引起副腫瘤綜合徵還不清楚。人類HLA-B8、HLA-DQ 及HLA-DR 等與自身免疫病的關係密切,但迄今在抗-Hu 自身抗體 攜帶者中未發現特異性HLA血清型。PNS 與遺傳因素的相關性尚需研究證實。
治療方法
注射用磷酸氟達拉濱用於B細胞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療,這些患者至少接受過一個標準的包含烷化劑方案的治療,但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病情並沒有改善或持續進展。 磷酸氟達拉濱用於B細胞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療,這些患者至少接受過一個標準的包含烷化劑方案的治療,但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病情並沒有改善或持續進展。萊福樂用於B細胞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療,這些患者至少接受過一個標準的包含烷化劑方案的治療,但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病情並沒有改善或持續進展。顯示全部藥品
隱藏部分藥品
隱藏部分藥品
神經系統副腫瘤綜合徵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一)治療
目前PNS尚無特效療法,可試用血漿置換、維生素類藥物、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等,療效未證實。有些患者治療原發腫瘤後PNS症狀明顯緩解。該綜合徵早期診治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狀緩解,及早發現潛在的腫瘤早期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延長壽命。
(二)預後
與導致本綜合徵的全身腫瘤預後相關,也與神經系統損害部位及範圍相關。預後各不相同。
診斷注意
一些腫瘤患者在發現腫瘤之前,先表現出副腫瘤綜合症,如果醫護人員能夠考慮到副腫瘤綜合症並進一步搜尋,可能及時發現腫瘤。另一方面,已確診的腫瘤患者出現此類症狀時,應考慮到副腫瘤綜合症的可能,避免將之誤認為是腫瘤轉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