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貼花,陶瓷裝飾技法之一。以剪(刻)成的紙花在坯體上(或施底釉)貼伏平整,施釉後把紙花剝去,然後燒制而成.這種方法吉州窯製品上曾大量使用,平定柏井窯中也有,四川榮昌陶器現仍沿用。
簡介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早在漢唐時期,民間婦女就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為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圖案。家庭主婦們靠一把剪刀或刻刀和紙,就能剪刻出喜愛的花樣,如北方的窗花、南方的鞋花、帽花等。
套用
而把剪紙藝術運用到陶瓷的裝飾上,與陶瓷相結合,則是宋代吉州窯的獨創。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吉州窯的工匠憑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一雙巧手,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泥塊、紙張等簡易材料,創造出具有濃郁鄉土氣息、風格獨特的剪紙工藝,這種剪紙貼花裝飾瓷,給人以古樸自然的韻味,形成吉州窯產品獨具的淳樸風格,使民間瓷器放出異彩。剪紙貼花藝術的出現,也與宋時上層社會飲茶、品茶風尚極盛有直接關係。北宋陶谷《清異錄》“茶百戲”條載:“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叟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漏影春”條載:“漏影春法,用鏤紙貼盞,糝茶麵去紙,偽為花身,別以荔肉為葉,松實、鴨腳之類珍物為蕊,沸湯點攪”。可見,剪紙貼花裝飾工藝是“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而產生的,是漏影春法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