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齒肖蛸

前齒肖蛸

雌蛛體長9—15毫米,雄蛛體長6—12毫米。地理分布於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廣東、福建、台灣、江蘇、浙江、安徽、遼寧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前齒肖蛸

拉丁學名:TetragnathapraedoniaL.Koch

綱:蛛形綱

前齒肖蛸前齒肖蛸

目:蛛形目

科:肖蛸科

屬:0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葉蟬小造橋蟲棉鈴蟲、棉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9—15毫米。全體黑褐色,背甲窄長低平。中窩橫向。前眼列後曲;後眼列端直,前後側眼基部相連。螯肢短於頭胸部,但超過頭胸部長度的一半,螯爪基部背方有1個明顯的尖銳突起。前齒堤有9齒;後齒堤有10齒。胸板黑褐色。步足黃褐色具刺。腹部前端鈍圓,後端較尖,密布銀色鱗斑。腹背中央有1對黑色縱行條斑,上有一塊淡桔紅色斑紋和2對小圓點,另外有4對“人”字形斜紋與中央條紋相連,其中第一對斜紋直伸紡器之前緣。腹末背側有2對半月形或條紋黑斑。腹部腹面正中央,有一條寬黑帶,兩側有一條黑色線紋直至體末端匯合,紡器的兩側有2對橢圓形圓斑。

雄蛛:體長6—12毫米。螯肢較頭胸部長,螯爪基部無突起。前齒堤近螯爪基部的一端有1個分叉的針刺和內側似齒的突起,前齒堤有9齒,離螯爪基部不遠的地方有1個乳突狀齒,隔一段距離有2齒,前面的一齒特別粗大,再隔一段距離有5—6齒;後齒堤有7齒,近螯爪基部的一端有2齒,隔一段距離有1個乳突狀齒,後隔一段距離有1個小齒,又相隔一段距離有4—6齒。在前、後齒堤之間有3—4齒為本種的主要特徵。

卵袋:長橢圓形,以絲附著在枝條或葉片上。卵袋呈灰白色或暗黃色。每個卵袋有70一100粒。

幼蛛:前齒肖蛸幼蛛一般蛻皮5—6次,有6—7個齡期。

一齡:體長0.82毫米。頭胸部長0.35毫米,寬0.30毫米,腹部長0.52毫米,寬0.40毫米,4對步足長度依次是:0.70、0.65、0.60和0.70毫米。體淡黃色,半透明狀。體被皮刺。腹部橢圓形無斑紋。眼列不顯。在卵袋內。

二齡:體長0.80毫米,眼域寬0.20毫米,頭胸部長0.43毫米,寬0.40毫米,腹部長0.55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1.10、1.05、0.65和0.90毫米。8眼黑色,兩側眼基部分離。頸溝呈“V”字形。

三齡:體長2.25毫米,眼域寬0.25毫米,頭胸部長0.85毫米,背甲長0.60毫米,寬0.35毫米,腹部長1.40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3.10、2.10、1.25和1.95毫米。“V”字形的頸溝更加明顯,腹部顯著延長,並已出現斑紋。螯肢延長達頭胸部長度的1/2。

四齡:體長3.42毫米,眼域寬0.477米,頭胸部長1.19毫米,寬0.72毫米,背甲長0.69毫米,寬0.60毫米,腹部長2.23毫米,4對步足的長度依次是:10.74、7.41、3.52和6.87毫米。背甲中窩明顯,頭胸部後緣兩側各有一透明點。螯肢稍短於頭胸部。附肢各節末端呈現褐色環紋。

五齡;體長5.90毫米,眼域寬0.60毫米,頭胸部長1.60毫米,背甲長1.20毫米、腹部長4.30毫米,4對步足長度依次是:17.50、11.20、5.60和10.10毫米。附肢各節斑紋明顯。

六齡;體長9.20毫米,眼域寬0.75毫米,頭胸部長2.90毫米,背甲長1.60毫米,腹部長6.12毫米,4對步足長度依次是;28.20、17.05、7.60和15.50毫米。螯肢與頭胸部等長。胸板呈等腰三角形。腹部中央有褐色縱紋。雄蛛觸肢膨大。

生物學特性

(1)習性:前齒肖蛸在棉株間結大型水平圓網,以網捕食棉蟲。尤其是以靠近水邊棉田的四周較多。晝伏夜出,在夏季大多數在17點以後開始結網,白關多靜伏於棉葉背面,靜止時前二對步足伸向前方,後二對步是伸向後方,整個身體呈“一”字形。

(2)歷期;前齒肖蛸各個不同發育階段盼歷期在20一35℃溫區內與溫度呈負相關。幼蛛期以二齡歷期為最長,一齡歷期為最短。雌蛛歷期較雄蛛長(表180)。

(3)幼蛛存浩率:前齒肖蛸由卵孵化出的幼蛛,在自然情況下,由幼蛛發育到成蛛的過程,總有一些個體由於多種因素而死亡。根據我們試驗,幼蛛存括率與溫度有密切的關係。如在20℃恆條件下存活率為63.16%;23℃為66.67%;26℃為73.68%,29℃為85%;32℃為81.25%;35℃為66.67%。以29℃為最高。

(4)年生活史:前齒肖蛸在湖北省武漢市於11月下旬以第五代幼蛛在雜草和冬播作物田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幼蛛開始活動,4月下旬發育成熟並開始產卵,一年可完成4個世代,各世代出現的時期見表182。

(5)繁殖

產卵與護卵:在棉田內多產在棉枝上,也可產在葉面上。產卵過程與錐腹肖蛸基本相同。

產卵後的雌蛛護卵習性較錐腹肖蛸強。大多伏在卵袋上進行看護,即使在陽光照射下,一般也不移動位置而離開卵袋。因此,一頭雌蛛只守一個卵袋。護卵狀態與錐腹肖蛸相同。

產卵率:前齒肖蛸的雌蛛,並不是每頭都能產卵,產卵率平均在85%以上。溫度對產卵率有一定影響,在20℃時為80%,23℃為84.62%;26℃為90.91%;29℃為86.67%;32℃為83.33%;35℃為81.22%。以26℃為最高,20℃為最低。

產卵袋數:在正常情況下,前齒肖蛸雌蛛一生可產3—4個卵袋。溫度可影響產辯袋數,在20℃恆溫條件下單雌產2.00±0.94個;23℃為2.60±1.26個;26"C為2.80±I.55個;29℃為4.40±1.78個;32℃為3.10±1.60個;35℃為2.00±1.22個;以29℃恆溫條件下產卵袋數為最多。

卵袋含卵量:每個卵袋內含卵量平均為55粒左右。最高可達80粒以上。溫度對卵袋內含卵量的影響是:20℃為63.44±20.20粒;23℃為58.62±24.66粒;26℃為57.11±15.68粒;29℃為63.11±34.32粒;32℃為56.55±22.79粒;35℃為70.56±27.59粒;以35℃恆溫條件下產的卵袋最大。

產卵量:單雌一生產卵量一般在200粒左右。最多在300粒以上。但隨著溫度不同表現出明顯的差異;20℃恆溫條件下單雌的平均產卵量為104.60±57.12粒;23℃恆溫條件下單雌的平均產卵量為104.60±57.12粒;23℃為152.40±101.62粒;26℃為159.90±81.71粒;29℃為277.70±97.17粒,32℃為175.30±108.99粒;35℃為141.11±88.71粒;以29℃的產卵量為最高,依次是:26℃>23℃>32℃>35℃>20℃。由此可以看出,前齒肖蛸是一種耐高溫的蜘蛛。

孵化率:前齒肖蛸卵的孵化率較高,一般在90%以上。溫度對孵化率的影響較小。根據我們試驗,20—35℃之間的溫區內,孵化率沒有明顯的變化。

(6)種群增長指數;根據我們試驗,前齒肖蛸種群增長指數以29℃時最大為74.28;20℃時最小為20.74。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廣東、福建、台灣、江蘇、浙江、安徽、遼寧

相關文獻

[1]谷昭威,王昌貴,杜華兵,劉盛芳,康智,崔傳順,潘春霞,莊肅學,陳為勤.前齒肖蛸生物學特性觀察[J].山東林業科技,2002,(3).

[2]陳文華,趙敬釗.前齒肖蛸的生活史[J].動物學雜誌,1992,(2).

[3]趙敬釗,陳文華.溫度對前齒肖蛸發育歷期和繁殖力的影響[J].動物學雜誌,1992,(1).

[4]陳樟福,王春梅.肩斑銀鱗蛛Leucaugeblanda的捕食行為[J].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6).

[5]陳文華,趙敬釗.溫度對前齒肖蛸(Tetragnathapraedonia),實驗種群增長的影響[J].生態學報,1991,(2).

[6]陳文華,趙敬釗.前齒肖蛸世代實驗種群生命表[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4).

[7]趙敬釗,馬安寧.錐腹肖蛸和前齒肖蛸幼蛛形態比較[J].植物保護,198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