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園村[天津市西青區前園村]

前園村位於天津市紅橋區,隸屬於天津市西青區,南側與西側被南運河環繞懷中,東側與北辛莊隔路相鄰,北至楊莊子商學院以及八十八中學。本村自鹹陽路貫穿南北,西青道公路貫穿東西,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優越。

地名溯源

大覺庵前艷彩霞,千窪錦繡屬僧家。遊人漫說豐臺好,佛地春開芍藥花。(大覺庵,在芥園河北,庵外中芍藥甚多)

這是乾嘉詩人崔旭的大覺庵詩,詩中不但說明大覺庵當時的盛況,同時也說明它的地理位置所在。

坐落今紅橋區西南角。南與西的南運河北岸和東岸為界,東與鹹陽路北辛莊僅隔路相鄰,北至楊莊子商學院以及八十八中學。

大覺庵系一佛教聖地,在村的東側。《津門雜記》記:“津沽極木無寸山,絕少遊覽之地。城西四五里,村名芥園、小園,大覺庵等處,人多藝花為業,所開花廠甚多。千紅萬紫,燦若朝霞,聊可供人玩賞。花農於每日清晨擔花售於市,人爭購之。”故每當春季,文人詩課遊玩於此,並吟詠之,一時稱之為勝地。昔時該地有退居津門的李實忱老人組織的國學研究社,講學於市里河東師範學校內,並聘請名師多人,講授國學、書法等,凡數年,學者甚多,一時頗有影響。後因經費籌集困難,始停辦了。如今由於市區擴大範圍,這裡是城鄉結合部,已無耕地,但還有花窖二三處,因村前尚有園田,現今名稱前園村。

文化特色

天津的金音法鼓

天津法鼓的發源地是西郊區西營門鄉前園村(原名大覺庵村),這個村的“金音法鼓老會”應本市民俗館的邀請,在國慶節參加演出。

“大覺庵金音法鼓老會”成立於明代,其曲牌由大覺庵廟裡的僧人所傳授。據說,該會的興盛時期人數達四百人,是當年天津皇會不可缺少的會道之一。

法鼓這門藝術,在民建流傳甚廣,由於法鼓會的祖始是“金音法鼓”,所以其他法鼓會大多用“音”字冠名,如“永音”、“花音”、“同音”等等。

法鼓會樂器由鼓、鈸、鐃、鉻子、鐺子組成,以鼓為主居中央;鈸左、鈸右各七八人;鉻子、鐺子各二人都在鼓後。開始演奏稱作“開”,先擊鼓數聲,繼之頭鈸連敲四聲,之後各樂器按譜齊奏。行會時只由鉻子、鐺子打《常遠點》曲牌以整齊步伐。表演時各種手持樂器要“耍”,並要輪流“獨奏”。法鼓曲牌約十幾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搖通鼓》等。著名的法鼓會還有龍亭的井音法鼓、芥園的花音法鼓、侯家後永音法鼓等。

十年動亂,“金音法鼓”這們傳統藝術在民間消失了,為了恢復和挽救失傳的民間藝術,前園村在區、鄉文化部門的協助下,積極挖掘整理法鼓曲牌,使“大覺庵金音法鼓老會”重新恢復了活動,使失傳的“金音”重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