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挽弓當挽強

前出塞·挽弓當挽強

《前出塞·挽弓當挽強》是唐朝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前出塞·挽弓當挽強 即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杜甫的組詩作品。這九首詩通過一個征夫的訴說反映了杜甫從軍西北邊疆的艱難歷程和複雜感情。組詩尖銳地諷刺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不義戰爭,真實地反映了戰爭給兵士和百姓帶來的苦難。

原文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注釋

挽:拉

當:應當

擒:捉拿

列國:各國

疆:邊界

苟能:如果能

侵陵:侵犯

譯文

拉弓要拉最強的,射箭要射最長的。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殺人不能殺太多,各國都有邊界。如果能阻止各國戰爭,必須要殺許多人。

賞析

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人先寫《出塞》九首,後又寫《出塞》五首;加“前”、“後”以示區別。《前出塞》是寫天寶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的開邊黷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較有名的一篇。 詩的前四句,很象是當時軍中流行的作戰歌訣,頗富韻致,饒有理趣,深得議論要領。所以黃生說它“似謠似諺,最是樂府妙境”。兩個“當”,兩個“先”,妙語連珠,開人胸臆,提出了作戰步驟的關鍵所在,強調部伍要強悍,士氣要高昂,對敵有方略,智勇須並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數家珍,宛若總結戰鬥經驗。然而從整篇看,它還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襯筆。後四句才道出赴邊作戰應有的終極目的。“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詩人慷慨陳詞,直抒胸臆,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他認為,擁強兵只為守邊,赴邊不為殺伐。不論是為制敵而“射馬”,不論是不得已而“殺傷”,不論是擁強兵而“擒王”,都應以“制侵陵”為限度,不能亂動干戈,更不應以黷武為能事,侵犯異邦。這種以戰去戰,以強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論,安邊良策;它反映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的願望。所以,張會在《杜詩府粹》里說,這幾句“大經濟語,借戍卒口說出”。

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襄陽人。舉進士不第、因游長安。玄宗朝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數上賦頌、高自稱道。肅宗拜右拾遺。坐房事、出為華州司功。遇飢亂、棄官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嚴武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往來夔梓間。大曆中、客萊陽。一夕、大醉、卒。年五十九。有集六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