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山造城

從2012年4月份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正在延安市以超常規的方式進行。根據正在實施的“中疏外擴、上山建城”發展戰略,延安市將通過“削山、填溝、造地、建城”,將用10年時間,最終將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區建設面積,在城市周邊的溝壑地帶建造一個兩倍於目前城區的新城。 計畫總投資達千億,延安新區北區一期工程於2012年4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後半程工程將於2013年3月初開始,整個一期工程計畫2013年5月結束。

基本信息

運動介紹

位於延安市清涼山以北10.5平方公里的溝壑,在此時的寒冬里正是一片火熱的世界:2100多台大型機械在八個月里,日夜不停地轟鳴著,33座山頭正被一一削平,十幾道深溝正被填平。

削山造城 削山造城

這裡是延安新區北區一期工程工地的主戰場。從2012年4月份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正在延安市以超常規的方式進行。根據正在實施的“中疏外擴、上山建城”發展戰略,延安市將通過“削山、填溝、造地、建城”,將用10年時間,最終將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區建設面積,在城市周邊的溝壑地帶建造一個兩倍於目前城區的新城。

延安的“削山造城”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濕陷性黃土地區規模最大的岩土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也屬首例。和很多城市化進程依賴於債務融資一樣,延安新城建設的大規劃也許潛藏了不確定的風險。

運動背景

從2009年開始,整個城市好像一下子變得異常擁擠,高樓呼呼地生長出來,路窄人密,交通擁堵。

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高高聳峙,三面合圍的山崖底部,延安城區密集地分布在一個“Y”字形的三條主川道中。站在高處,三條主川道猶如大地的巨大裂隙,自中心點呈射線發散出去。

延安屬於典型的線形城市。延安市區地形最為寬闊的東川最寬處也不足一公里,長度卻超過了20公里。而地形更為狹長的南川,最寬處只有200米,只有兩三條馬路的寬度。

據介紹,延安36平方公里的城區容納近了50萬人口,人口密度接近北京、上海,達到每平方公里1.47萬人,“局部超過了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

官方資料顯示,延安的人均建設用地僅為72平方米,遠低於國家標準。一般城市半徑每增加1公里,可增加的建設用地在1萬畝以上;而延安的城市半徑每增加1公里,只能增加建設用地不足700畝。

據當地官員介紹,延安市區168處革命舊址周邊環境不斷受到侵占和蠶食,保護革命舊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難度和壓力大,“這一現狀,與革命聖地的地位極不相稱,與發展紅色旅遊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拓展城市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成為延安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但是,一“地”難求,地從哪兒來?

2011年12月召開的延安市第四次黨代會上,延安市決定實施“中疏外擴”、“上山建城”的城市發展新戰略,總占地78.5平方公里的新區建設將在城市周邊的丘陵地帶鋪排。宣稱,“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一個歷史與現代相輝映,城市格局完備、管理先進的新延安,將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呈現”。

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曾向媒體表示,“中疏”就是要把老市區的密度減下來,保護革命舊址,發展旅遊產業。“外擴”就是將老區部分城市功能擴到外面去,在山上建設一個現代的延安,突出紅色延安和現代化延安兩個特色。

延安新區建設無疑稱得上是個“大規劃”、“大手筆”,相當於在山上再造兩個延安老城區的面積。

運動進程

為保證規劃科學、技術可行,延安新區管委會邀請了30多位國內知名院士和專家多次專題對新區建設的岩土工程、水文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土方工程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嚴謹的評審論證,“專家組認為,延安上山建城在技術方面是科學可行的”。

新區一期工程建設的11張“通行證”已全部獲批。國土資源部已同意將延安增設為國家級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試點。這意味著新區工程建設的土地指標將全部解決。

根據陝西省發改委批覆,延安新區一期項目建設主要是土地整理、邊坡防護、防洪等基礎設施,資金來源由延安市政府多方籌措解決。延安新區融資平台與兩家金融機構簽署了20億元的信貸協定,一期工程總投資接近50億元。

其中包括一期工程的削山造地,以及市級行政中心、路網建設等相關配套工程多是通過BT模式、或由中標者墊資施工。

延安新區北區一期工程於2012年4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據了解,13個標段進駐的施工單位共13家,除中鐵十八局集團第五工程處、延安市嘉泰建築安裝公司、榆林長盛集團、榆林市大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之外,也有剛剛從煤礦撤資轉產的工程公司參與其中。

“因為進場施工要先交2000萬元的保證金,延安當地的不少工程公司望而卻步,但許多實力雄厚的榆林煤老闆都被吸引來參與投資建設。”延安當地一位曾參與前期招標的工程商介紹。

某標段的一位項目負責人透露,他的契約段,每天的機械租賃費、燃油費和人員工資等開支至少需要7萬元,而幹完1000萬元的工程只結算300萬元的工程款,項目的前期墊資將在1億元左右,“資金壓力還是很大”。

先期進行的岩土工程通俗點說就是削山填谷。據測算,一期工程10.5平方公里區域的總用土量為3.63億立方米,其中挖方量2億立方米,填方量1.63億立方米。

群山阻隔最易讓人氣餒卻步。但是,憑依資本的魔力,高峰期間,總計4000台挖掘機、裝載機和載重車像是一個龐大的金屬蟻群,各自分工,井然有序地進行著33個“移山”行動,對大山的征服的景象令人震撼不已。

如此宏大的新區建設相當於在丘陵地貌上進行一次“大手術”,由於工程地處濕陷性黃土地區,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複雜,濕陷性黃土具有特殊的岩土結構特徵和工程特性,同時又具有高填方、超大土石方量、建設環境複雜、相互影響因素多等特點,使得延安新區的工程技術問題突出。

新區建設的技術關鍵點是“三面一體一水”問題,即原地面處理、挖方區和填方區交界面處理、臨空面防滑坡、填築體和地下地表水防滲排放,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水的問題。

“溝道原本是過水的地方,現在削山填溝將阻斷原先的水路,那么上游的來水將如何疏導,稍有不慎將會造成地基沉陷。一棟樓房出點問題已經不得了了,何況我們是在建設一座城市。”一位參與延安新區建設規劃的專家表示。

建城難題

經過多位國家級專家的考察論證,鑒於濕陷性黃土地區施工後期,即“削山造地”的填方區會遇到黃土沉降這個技術難題,對此,在對填方區的地基處理上,採用分層碾壓處理方式,並對局部薄弱地方再用強夯機不斷夯實。

重達18噸的夯錘從20米的高空落下,一次又一次富有強烈震感地錘擊著大地。據延安新區開發公司的工程師介紹,填方區的壓實度,其控制性指標比修建高樓地基處理的設計標準還要高。

“現在面臨的許多技術問題都沒有先例可循,只能邊建設邊跟蹤研究。這樣的結果一是增大建設成本,二是有一些不確定性。”陝西省科技廳一位專家稱。

而延安市平山建城岩土工程已列為國家級科研課題和陝西省重大專項課題,全程跟蹤研究,為同類地區“上山建城”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建城花費

從2012年12月11日開始,因為出現凍土,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歷時八個月的北區一期工程陸續停工。據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北區一期岩土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造地10170畝。據官方預計,後半程工程將於2013年3月初開始,整個一期工程計畫2013年5月結束。

根據延安新區規劃,按北區一期工程對外公布的造地投資推算,延安新區10餘萬畝的造地投資將接近400億元,如果加上山體居民安居、相關市政設施配套建設改造及未來新城景觀建設等,建城的投資至少在千億元以上。還有人指出“削山造城”的財政風險。

負責新區工程建設的薛延江表示,削山造地每畝的成本約為32萬元,若把後續的城市配套成本加起來,每畝地也就是70萬-90萬元,老城區的土地成本中往往有拆遷成本,算下來,新區的土地成本相比可能還低些,延安地價一般在每畝二三百萬元,所以,新城建設中資金平衡沒有任何問題。

工程憧憬

而讓設計建設者感到理想的是,將來的新城和老城區挨得很近,兩者垂直距離不足一公里,新老城擁有共同的公共活動區域。不會像有的城市新城離老城太遠,出現那種老城容不下、新城無力去的難堪。

當地一位學者指出,根據測算,預計造地獲得的經濟效益為50萬-100萬元/畝,“僅一期工程就可能產生75億-150億元的直接收益”。

“不能簡單地認為延安‘削山造城’就是政績工程。”延安大學管理學院一位教授指出,這些年來,中西部與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差距在縮小,但城市化差距卻在拉大。中西部城市化發展處於高速增長期,“讓中西部慢下來,很難”。

得益於石油產業,2011年延安市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達到東部地區中等水平,城鄉收入水平已走到陝西省前列。按照延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20年延安城市人口將達到80萬人,2030年將達到100萬人。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研究城市經濟問題的學者之一,長安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王聖學表示,城市化進程中應有充足競爭力的產業和實體經濟來支撐。城市管理者避免人為拉大城市骨架,搞“大規劃”的造城運動,應樹立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的理念。

除了石油外,由於缺乏多樣性實體經濟的支撐,城市人口擴張不足,有當地學者認為,實踐大體量“削山造城”規劃,雖然不能一概否定,問題在於,這類新城的效率和收益率都會遞減,最後很難達到預期的發展邏輯。

延安計畫利用2-5年時間,將以石油化工、現代農業、旅遊服務業為龍頭,發展可持續經濟,推動城市化。

延安提出,將把新區建成環境優美、適宜人居的現代生態園林新城。但還有人擔心延安新城計畫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在“削山造城”的過程中尋找到對人類有利又對自然界損害最小的平衡點?

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要求,新區建設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按照“大平小不平”的原則,隨山就勢,科學設定坡降比,確保新城錯落有致。本著低密度、多綠地的原則,合理確定建築密度和高度,加強新區內外生態環境建設,對周邊山體有削有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