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幾何原本序

刻幾何原本序

《幾何原本》前六卷譯成後,刻書時寫了這篇序文,序文注重說明數學這門純理科學是一切實用科學的基礎;進而指出他傳播這部著作的目的,在於使人們掌握幾何學的基礎知識,了解幾何學的求證方法,從而學到邏輯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藉以準確、精密地分析事物。這種見解是很重要的。他在幾百年之前,能探求到數理學習對思維鍛鍊的關係,應當看做是認識方法上的一項重要發展。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刻《幾何原本》序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徐光啟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唐、虞(1)之世。自羲、和(2)治歷,暨司空、后稷、工、虞、典樂(3)五官者,非度數(4)不為功。《周官》六藝(5),數與居一焉;而五藝者,不以度數從事(6),亦不得工(7)也。襄、曠(8)之於音,般、墨之於械(9),豈有他謬巧(10)哉?精於用法爾已。故嘗謂三代(11)而上,為此業者,盛有元元本本,師傅、曹習(12)之學,而畢喪於祖龍之焰(13)。漢以來多任意揣摩,如盲人射的(14),虛發無效;或依擬形似,如持螢燭(15)象,得首失尾。至於今而此道盡廢,有不得不廢者矣。

《幾何原本》者,度數之宗(16),所以窮方圓平直之情,盡規矩準繩(17)之用也,利先生(18)從少年時論道暇,留意藝學(19),且此業在彼中(20)所謂師傅、曹習者,其師丁氏(21),又絕代(22)名家也,以故其精其說。而與不佞游(23)久,講談余晷(24),時時及之。因請其象數(25)諸書,更(26)以華文。獨謂此書未譯,則他書不可得論。遂共翻其要約(27)六卷,既卒業而復之(28),由顯入微(29),從疑得信。蓋不用為用,眾用所基(30),真可謂萬象之形囿(31),百家之學海(32)。雖實未竟(33),然以當(34)他書,既可得而論矣。私心自謂:“不意古學廢絕二千年後,頓(35)獲補綴唐、虞、三代之闕典遺義,其禆(36)益當世,定復不小。”因偕二、三同志,刻而傳之。

先生曰:“是書也,以當(37)百家之用,庶幾有羲、和、般、墨其人乎,猶其小者;有大用於此,將以習(38)人之靈才,令細而確(39)也。”余以為小用、大用,實在其人。如鄧林(40)伐材,棟樑榱桷(41),恣(42)所取之耳。顧惟先生之學,略有三種:大者修身事天(43);小者格物(44)窮理;物理之一端,別為象數。一一皆精實典要,洞(45)無可疑。其分解擘(46)析,亦能使人無疑。而余乃亟傳其小者,趨(47)欲先其易信,使人繹(48)其文,想見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學可信不疑,大概如是,則是書之為用更大矣。他所說幾何諸家藉此以為用,略具其自敘中不備論。吳淞徐光啟書。

作品注釋

(1)唐、虞——唐堯、虞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2)羲、和——堯命羲氏、和氏管理曆法,故稱治歷的官為“羲、和”。

(3)暨(計jì)——以及。司空——治平水土的官。后稷——管理農業的官。工——管理土、金、石,木等工程的官。虞——管理山林、澤藪的官。典樂——管理音樂的官。

(4)度數——數學。度,數學名詞,是計算圓弧和角的單位。

(5)《周官》——即《周禮》,記述西周官制的專著。六藝——就是:禮、樂、射、御(騎馬)、書(文字學)、數。見《周禮·地官·保氏》。

(6)不以度數從事——不依靠度、數來進行工作。

(7)工——巧。

(8)襄——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曠——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官。

(9)般——公輸般,春秋時魯國的巧匠。墨——墨翟,即墨子,春秋末年魯國哲學家,也長於工程技術。械——指器械的製作。

(10)謬巧——欺騙人的法術。

(11)三代——夏、商、周。

(12)師傅、曹習——老師傳授,民眾學習。曹,民眾。

(13)畢——全部。祖龍——秦始皇。“祖”就是“始”,“龍”是“國君”的象徵,所以當時有人稱始皇為“祖龍”。祖龍之焰,指前213年(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採納李斯意見,下令焚書事。

(14)的——目標。

(15)螢——螢火蟲。燭——照。

(16)宗——根本。

(17)規——畫圓形的器具。矩——畫方形的器具。準繩——驗平直的器具。

(18)利先生——即利瑪竇。

(19)藝學——工藝之學。

(20)彼中——他們那方面。指西歐。

(21)丁氏——即格拉維。格拉維(Clavius)一字在拉丁文里是“Clavius”,意義是“釘子”,利瑪竇和徐光啟就譯他的姓為漢文“丁”字。

(22)絕代——一代少見的。

(23)不佞——我。按,“不佞”本是“不才”(沒有才幹)的意義,古人借用來作為“我”字的謙稱。游——交遊。

(24)講談——講談道理。晷(鬼guǐ)——日影,引申為時刻的意義。

(25)象數——數學。

(26)更——改變,翻譯。

(27)要約——要點。

(28)卒業——完成。復之——重看一遍。按,“卒”字原刻本作“平”,疑誤,據《明清耶穌會士譯著提要》校改。

(29)微——隱微。

(30)不用為用,眾用所基——意思說:拿那種看似無用的東西來安排用場,是各種用途的基礎。因為數學主要是純理科學,所以徐光啟有這話。

(31)萬象——種種形象。囿——薈萃的地方。

(32)學海——學術的海洋。形容它的深廣。

(33)竟——完畢。格拉維注補的《幾何原本》共有十五卷,此時只譯出六卷,故說“未竟”。

(34)當(dāng)——敵,相比。

(35)頓——立即。

(36)裨——補。

(37)當(dāng)——充任。

(38)習——訓練。

(39)令——使人。細——精細。確——確切,正確。

(40)鄧林——大樹木的名稱。我國古代的神話說,夸父追太陽,中途渴死,棄其枝,化為一片大樹木,叫做鄧林。

(41)榱(催cuī)——房屋的椽子。桷(決jué)——方形的屋椽。

(42)恣——任意。

(43)修身事天——指傳習耶穌教,信仰上帝。

(44)格物——推究物理。

(45)洞——透徹。

(46)擘(bò)——分析。

(47)趨——同“趣”,旨趣的意思。

(48)繹(益yì)——尋究。

作品賞析

徐光啟(右)與利瑪竇在一起 徐光啟(右)與利瑪竇在一起

《幾何原本》是公元前約三百年時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lid)所著,凡十三卷;十六世紀時,義大利教士兼數學家格拉維(Clavius,1537—1612)為之闡釋,又作續補二卷,是為十五卷本《幾何原本》(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XV)。耶穌會教士義大利人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曾從格拉維學習,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1620)他來華傳教,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徐光啟認識他以後,就要求他介紹西方數學的重要著作,利瑪竇就推薦此書,並與徐光啟合譯其前六卷,於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起譯,至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介紹西洋數學的譯本。其餘各卷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才由李善蘭和英國教士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在1857年(清鹹豐七年)補譯完成。但徐光啟首先將歐幾里得幾何學介紹到國內,對我國的數學發展和學術革新,都有重要的影響。

這篇序文從1607年刻初版本《幾何原本》錄出,刻本系用徐光啟的手筆摹刊的。但裡面有個別的字可能是刊刻之誤,以《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里的文字為準。

作者簡介

徐光啟畫像 徐光啟畫像

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號玄扈,上海徐家匯(今屬上海市)人,明末科學家。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中進士。1632年(祟禎五年)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並參與機要,第二年任文淵閣大學士。畢生致力於介紹和研究西方科學,並用西方各國科學上的研究成果來研究中國原有的科學。

徐光啟精通天文、數學、農學和軍事。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入天主教後,與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前六卷及《測量法義》等書,這是西方三角學及測量術傳入我國之始。1625年(天啟五年)至1628年(崇禎元年)編著《農政全書》,對中國農學發展作出重大貢獻。1629年(崇禎二年)編纂《崇禎曆書》,奠定了我國近三百年曆法的基礎。他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