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夏末秋初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
①《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
②《陝西中草藥》:味苦,性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涼血,散瘀,祛風,除濕。治腸風痔血,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痔瘡,清熱解毒。
②《四川中藥志》:散血,清熱,除風濕。治腸風下血,跌打損傷及風濕骨痛。
③《陝西中草藥》:清熱,涼血,除風濕,排膿生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淋洗。
相關配伍
①治腸風下血:刺楸樹根、漏蘆根。燉豬大腸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脫肛:刺楸根、五倍子各五錢至一兩。熬水洗。(《重慶草藥》)
③治跌打損傷:鮮刺楸樹根四兩,土鱉蟲一錢。酒煎內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骨折:刺揪根、三月泡根、大母豬藤根、水麻葉各等分(鮮用)。捶絨,拌酒糟或酒,先以手法將骨折處復位,再包此藥,後上夾板固定,對時一換。(《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癢子:刺楸根、騷羊牯、天葵子各二兩。燉五花肉服。(《重慶草藥》)
⑥治筋骨痛:鮮刺楸根二兩,杜衡一錢,雞血藤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及婦慎服。
化學成份
根含多糖,水解後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水溶性多糖有葡聚糖和果膠質。
相關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痔瘡,清熱解毒。
2.《四川中藥志》:散血,清熱,除風濕。治腸風下血,跌打損傷及風濕骨痛。
3.《陝西中草藥》:清熱,涼血,除風濕,排膿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