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姬小蜂

刺桐姬小蜂

刺桐姬小蜂屬植食性昆蟲,繁殖能力強,生活周期短,1個世代大約1個月左右,1年可發生多代。

基本信息

繁殖

刺桐姬小蜂刺桐姬小蜂
刺桐姬小蜂屬植食性昆蟲繁殖能力強,生活周期短,1個世代大約1個月左右,1年可發生多代。

危害

該蟲危害刺桐屬植物,如刺桐、雜色刺桐、金脈刺桐珊瑚刺桐、雞冠刺桐等,受到危害的植株葉片嫩枝等處出現畸形、腫大、壞死、蟲癭等症狀,嚴重的出現大量落葉、植株死亡

主要分布

模里西斯、留尼旺、美國夏威夷、新加坡和我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台灣南部2003年發現後,現已傳遍全島,造成台南和台東地區刺桐大量死亡。
刺桐姬小蜂是2004年定名的新種害蟲,在我國大陸是新記錄,在我國台灣被認為是繼紅火蟻之後的又一重大外來有害生物。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刺桐姬小蜂在我國的發生至少有2-3年的時間。近年來在新栽植的植株上發生和危害嚴重,主要發生在城區和近郊。
刺桐屬植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是我國優良的鄉土樹種和重要的藥用植物。近年來,我國廣東等一些省份從境外大量引進了一些能開花的刺桐屬植物,用於園林綠化。調查發現,刺桐姬小蜂主要危害引進植株。

分類地位

刺桐姬小蜂屬於姬小蜂科Eulophidae、齧小蜂亞科Tetrastichinae、胯姬小蜂屬Quadrastichus。
寄 主:據報導,刺桐姬小蜂僅為害刺桐屬植物,如刺桐Erythrinaindica、雜色刺桐E.variegata、金脈刺桐E.variegata var.orientalis、珊瑚刺桐E.coralloides、雞冠刺桐E.cristagalli、E.fusca、E.sandwicensis。根據初步調查,在深圳市種植的雜色刺桐、雞冠刺桐、龍牙花E.corallodendron和金脈刺桐等四種刺桐屬植物上發現該蟲。
危害症狀:刺桐姬小蜂嚴重為害刺桐屬植物,造成葉片、嫩枝等處出現畸形、腫大、壞死、蟲癭,嚴重時引起植物大量落葉、植株死亡。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較雄成蟲大,體長1.45-1.60mm,黑褐色,間有黃色斑。單眼3個,紅色,略呈三角形排列。複眼棕紅色,近圓形。觸角淺棕色,柄節柱狀,高超過頭頂;梗節長約為寬的1.3-1.6倍;環狀節1節:索節3節,各節大小相等,側面觀每節具1-2根長與索節相近的感覺器,每根感覺器與下一索節相接:棒節3節,較索節粗,長度與2、3索節之和相等,第1棒節長寬相當,第2棒節橫寬,第3棒節收縮成圓錐狀,末端具1乳頭狀突。前胸背板黑褐色,有3—5根短剛毛,中間具一凹形淺黃色橫斑。小盾片棕黃色,具2對剛毛,少數3對,中間有2條淺黃色縱線。翅無色透明,翅面纖毛黑褐色,翅脈褐色,亞前緣帶基部到中部具剛毛1根,翅室無剛毛,後緣脈幾乎退化,前緣脈:痣脈:後緣脈:3.9—4.1:2.8—3.1:0.1—0.3。腹部背面第一節淺黃色,第二節淺黃色斑從兩側斜向中線,止於第四節。前、後足基節黃色,中足基節淺白色,腿節棕色。
雄成蟲體長1.0—1.15mm,頭和觸角淺黃白色,頭部具3個紅色單眼,略呈三角形排列。複眼棕紅色,近圓形。觸角柄節柱狀,高超過頭頂;梗節長約為寬的1.5倍;索節4節,第1節小於其它各節,無輪生剛毛;棒節3節,較索節粗,長度與2、3索節之和相等,第1棒節長寬相當,第2棒節橫寬,第3棒節收縮成圓錐狀,末端具1乳頭狀突。前胸背板中部有淺黃白色斑。小盾片淺黃色,中間有2條淺黃白色縱線。腹部上半部淺黃色,背面第一、二節淺黃白色。足全部黃白色,

生物學特性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該蟲繁殖能力強,成蟲羽化不久即能交配,雌蟲產卵前先用產卵器刺破寄主表皮,將卵產於寄主新葉、葉柄、嫩枝或幼芽表皮組織內,幼蟲孵出後取食葉肉組織,葉片上大多數蟲癭內只有1頭幼蟲,少數蟲癭內有2頭幼蟲:莖、葉柄和新枝組織內幼蟲數量可達5頭以上。幼蟲在蟲癭內完成發育並在其內化蛹,成蟲從羽化孔內爬出。該蟲生活周期短,1個世代大約1個月左右,1年可發生多個世代,世代重疊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