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管理法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利差管理法、差額管理法和期限管理法[1]。 利差管理法,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額,以便適應銀行的經營目標[2]。該方法是要在利率頻繁波動的情況下,實現最大限度的盤利。

利差管理法的利差

利差管理法利差管理法
它主要從理論上分析銀行的利差及影響利差的因素,從而為銀行實施資產負債管理、降低風險、提高收益創造條件。利差又稱淨利息收入,是銀行利息收入與利息支出的差額。利差有兩種表示方法:絕對數利差和相對數利差(即利差率)。絕對利差能幫助銀行估價淨利息收入能否抵銷其他開支,估計銀行的盈利狀況;利差率用於銀行估計利差的變化與發展趨勢,也用於銀行間經營的比較。利差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動性,則構成了銀行的風險,利差的大小及其變化決定了銀行的風險,利差的大小及其變化決定了銀行總的風險一收益狀況。利差受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內部因素包括銀行資產負債的結構、貸款的質量及償還期、吸收存款及借入款的成本和償還期等等。外部因素指總的經濟情況,市場利率水平、區域和全國範圍內金融機構的競爭狀況等等。西方銀行運用利差的“差異分析法”(即分別分析利率、資產負債總量及其組合對利差的影響程度的方法)分析利率、資產負債總量及其組合對銀行利差的影響。具體分析時,首先要假設其中兩個因素不變,改變第三個因素,然後觀察第三個因素對利差的影響,依此類推。除此之外,利率周期也對利差產生周期性的影響。銀行的得率管理就是要根據利率的周期性變化,不斷地調整資產風債結構,從而使利差最大化並保持相對穩定。

主要手段

1、增加利差。如準確預測利率的變動趨勢,增加盈利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加強投資的期限結構等。
2、創新金融衍生工具及交易方式。即運用金融期貨交易,金融期權交易利率互換衍生工具,進行利差管理與資產的避險保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