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利川蓴菜,指產於湖北省利川市所轄行政區域內生產的蓴菜。蓴菜是珍貴的水生蔬菜,蓴菜口感滑潤,為其他任何蔬菜所不及,堪稱一絕。同時,蓴菜的膠質中所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確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利川蓴菜,由於生長環境獨特,在口感和膠質含量方面都優於其它產區產品。2004年,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地理標誌產品予以保護。生產情況
20世紀70年代紐西蘭著名傳教士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發現野生蓴菜資源。1986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會社長高野善隆先生來到利川,考察了福寶山的野生蓴菜資源,發現利川蓴菜果膠豐厚,芽粗壯,品質遠優於西湖蓴菜,並對利川良好的生態條件極為讚賞,認為利川具有蓴菜批量生產的氣候條件、淨水及土地資源。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會社黑羽幫彥部長和工程師池內文男先生來到利川洽談蓴菜的基地建設、蓴菜加工、向日本出口等有關事宜。20世紀80年代以前,當地人把蓴菜拿來餵豬牛,食用並把蓴菜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開始於1988年。1988年,國家農業部的領導,到福寶山考察以後,發現福寶山的蓴菜開發前景好,批准了利川蓴菜的基地建設項目。[4]1992年6月,農業部、中國營養學會在恩施舉行“利川福寶山天然富鋅蓴菜開發與套用研討會”,眾多國內知名營養學家和植物學家對利川蓴菜讚譽有加。為做大蓴菜產業,在利川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的支持下,實施了利川市萬畝蓴菜基地建設項目第一期工程:即新建蓴菜基地3500畝(其中涼霧鄉陶家溝村1850畝,忠路鎮清坪村1200畝,忠路鎮梨山村450畝,改造傳統蓴菜基地2000畝),2004年,又實施了利川市萬畝蓴菜基地建設第二期工程,即在涼霧鄉、忠路鎮、福寶山開發區範圍內新建蓴菜基地5000畝。到2008年,利川市蓴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年產優質蓴菜1400餘噸,年可實現稅收超過1000萬元,成為中國蓴菜基地面積到產量最大的縣區。為擴大產業鏈,1999年4月,利川市成立天佛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蓴菜的科研、生產、加工、出口等業務,到2008年,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出口量第一的蓴菜專業生產廠家,以天佛公司為依託,形成了“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為解決蓴菜“難賣”問題,該市又相繼建起幾家較大規模的蓴菜加工企業,通過對蓴菜進行深加工,把蓴菜產品銷到了中國各地,每年還有近800噸蓴菜出口日本、韓國。2004年利川蓴菜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5年利川蓴菜基地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第5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其品牌效應不斷彰顯和提升,成為利川最負盛名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和暢銷市場的創匯產業。種植環境
利川屬雲貴高原東北的延伸部分,為高寒地區。巫山余脈和武陵山余脈在這裡交匯,境內四周山巒環繞,中部平坦,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全境地勢高於相鄰各縣(市),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懸圃。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使這裡夏無酷暑,雲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非常適宜蓴菜這種水生草本植物生長。生物特性
蓴菜又名蒪菜、水葵、馬蹄草、湖菜,屬睡蓮科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是珍貴的水生蔬菜,以幼嫩莖梢和水中的初生卷葉為食用部分,由於蓴菜口感滑潤,為其他任何蔬菜所不及,堪稱一絕。醫學研究表明,蓴菜的膠質中所含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確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因其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食用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蓴菜自古就被視為珍貴蔬菜,“蓴羹鱸膾”這個成語,就形象地反映了蓴菜絕佳的美味。據《晉書·張翰傳》載: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歸。相傳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蓴菜調羹進餐,並派人定期運回宮廷食用。蓴菜鮮嫩滑膩,用來調羹作湯,清香濃郁,被視為宴席上的珍貴食品。而蓴菜的藥用價值也在歷史上多有記載,《齊民要術》:“魏,性純而易生。種以淺深為候,水深則莖肥而葉少,水淺則莖瘦而葉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謂之藥菜,並得葵名。”《日華子本草》:“治熱疽,厚腸胃,安下焦,解百藥毒。”《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疾。”《本草匯言》:“藥菜涼胃療疽,散熱痹之藥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積,止暑熱成痢。”蓴菜在中國有4個較大產區:江蘇太湖地區、浙江西湖地區、四川螺吉山和湖北利川地區,其中又以湖北利川蓴菜最為有名,因此利川也被評為“中國蓴菜之鄉”。由於這些地方氣溫較高,蓴菜的品質特別是果膠遠遠比不上利川蓴菜。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通過了對利川蓴菜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准自2004年12月23日起對利川蓴菜實施原產地域保護(公告2004年第200號)。地域保護範圍
利川蓴菜原產地域範圍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利川蓴菜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利政函[2004]95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湖北省利川市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栽培管理。
1、種植範圍:保護範圍內海拔1000至1800米的福寶山生態開發區、涼霧鄉、汪營鎮、忠路鎮、柏楊壩鎮、團堡鎮、建南鎮、元堡鄉、文斗鄉等9個鄉、鎮、開發區。
2、基地選擇:同時滿足:(1)、充足的水源,灌溉用水pH值6.0至7.0。(2)、適宜的土壤: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壤,pH值5.7至7.0。(3)、適宜生長溫度:15℃至30℃之間。
3、種苗:建立種苗基地,培育2-3年生蓴菜作種苗,每根種苗3至5節,畝用種量200至250kg。
4、移栽:蓴菜田要清除雜草,施足底肥,每畝施入75kg菜餅。移栽時間為3至4月或9至11月。按株行距80×80cm栽入備好的田中。移栽後將田中灌水達到40cm深。
5、管理:排灌水成對角線型。3至8月間每月人工除草一次。蓴菜田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
6、採摘:採摘剛生長出的嫩芽,芽葉未展開,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均淨,不夾帶老葉。採摘時間為4月20至9月10日。
(二)質量特色。
1、鮮品質量要求。為嫩芽、嫩梢,膠質厚度≥2.5mm,芽苞粗壯。帶芽率≥80%,黑節率≤2%,散葉率≤10%。
2、成品質量要求。
分級:AS級、BM級、C級、D級。
感官指標:色澤呈茶黃色或綠色,湯汁較清;質地組織滑嫩,無粗纖維;無黑節、老梗、單梗及其他雜質。
3、理化指標:pH值3.0至4.0。蛋白質(以乾物質計):≥0.5%。總糖(以乾物質中的葡萄糖計):≥0.6%。加工後的成品蓴菜膠質厚度不小於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