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

教學目標

通過此實驗,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課時安排:1——2課時

三.教學準備

一些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裝置、材料、錄像、課件等。

四.活動指導

1. 教師事先向學生講清楚教材中的關於這兩個實驗的裝置、原理和實驗過程。

2. 教師可用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經典實驗開拓學生思路,引導他們思考。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一些學校、市區圖書館的參考資料,以及告訴學生上百度、Google等網站去搜尋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網址可直接告訴學生)。

3.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討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如果教學需要,教師可先與某些學生在課下做一下探討)。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實驗材料的不同(如可用衛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氫鈉溶液代替清水)、實驗裝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書上驗證釋放氧氣的裝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配合錄像、課件、學生或教師的演示實驗。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講,這個實驗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多鼓勵學生。對於學生的一點點創新,都應給予鼓勵。

五. 評析

光合作用在教材中無疑是重點和難點,這個實驗做得好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部分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但由於這個實驗較難,教師要注意在課前給予學生較多的引導和幫助,並請他們在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六. 備註

1. 現在錄像器材便宜,攝像技術簡單,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製作適合自己的錄像帶(統一配置的錄像帶有時不一定能滿足自己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播放錄像時,要注意暫停鍵等功能鍵的使用。因為一氣兒將錄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時候,邊放邊結合錄像講解效果比較好。

2. 教師可自己或請專業人員製作能滿足自己教學需要的課件,也可從百度等搜尋網站尋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課件做參考。

3. 通過搜尋網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如:有的學生如果想利用儀器檢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氧氣的濃度變化的話,可告訴學生直接用“空氣中二氧化碳檢測儀”、“空氣中氧氣濃度檢測儀”等字樣在百度等搜尋網站上搜尋即可,但同時要提醒學生文明上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營養繁殖的概念和用莖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義;

3、了解組織培養的意義、原理和在實踐上的套用。

能力目標

通過植物營養繁殖操作的實習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我國組織培養技術所取得的成果及其套用實例,增強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並繼續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義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

從莖繁殖的種類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但是,和其它兩種比較(壓條、扦插)操作起來較複雜,技術性相對較強。

從嫁接的意義上看:嫁接又是果樹栽培上一種廣泛運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過種子繁殖不能保持親本的優良品質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還可以通過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蟲害的能力,此外通過嫁接還可以改善果實的品質。所以說:嫁接的技術在農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組織培養的概念、原理和意義也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從概念上講,組織培養指的是:在人工配製的營養物上(培養基)、在無菌的條件下,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這種技術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規模發展及利用還是近幾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術的組成部分。

從原理上講:組織培養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離體情況下,培養植物體上的一個體細胞使其生長發育成為一株完整的植物體。

從意義上講:組織培養可以廣泛的套用在:植物學基礎理論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種改良和細胞大量培養上。

3、理解“細胞的全能性”和準備營養繁殖的教具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學生一般認為: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都是由種子發育而來的。而植物體上的一個細胞在特定的環境中也能培養出一株植物體,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教師要設法使學生能夠明白:植物體上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含有全部的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下,這些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產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議

本節課的重點,不是要求學生學會營養繁殖的具體技術,而是把營養繁殖與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聯繫起來。例如,扦插時為什麼要選擇健壯的枝條?這可以聯繫有機物的貯藏。

關於扦插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壯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條,將枝條的下部浸在清水裡,在溫暖向陽的條件下,不久就在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課時可以展示長有不定根的枝條。

關於嫁接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對紅梅、碧桃、菊花等進行嫁接,上課時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體。

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營養繁殖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本章還安排了一節實習。為了便於上好實習課,也可以指導學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進行操作練習。

關於組織培養,最好在課前收集一些圖片資料,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組織培養具有多項用途,千萬不能讓學生得出片面的結論,以為組織培養只是一項用來進行營養繁殖的先進技術。

二。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義;組織培養的概念、原理和在生產實踐上的意義。

難點:通過演示實物或直觀教具,讓學生增加對營養繁殖和組織培養的感性認識。

手段:教師講解與學生觀察相結合。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錄像介紹讓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了解,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營養繁殖在生活實際中的套用。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綠色開花植物是靠種子來繁殖的。那么,你能舉出不靠種子繁殖的例子嗎?”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引入新課題:植物體依靠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繁殖,稱為營養繁殖。

二、講授新課:

(一)用莖繁殖:

播放錄像:介紹扦插、嫁接、壓條的具體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

講解三種營養繁殖的特點。

提出問題:你認為這種營養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點?

組織學生討論。

總結:用營養繁殖可以保持植物體的優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講解: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個植物細胞內都含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下,這些遺傳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或組織)產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錄像:介紹組織培養的過程。

講解:

組織培養是指:在人工培養基上,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

提問:你認為組織培養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發言。

講解:

1、利用組織培養,快速、大量地生產有經濟價值試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應市場需要。

2、利用組織培養進行工廠化育苗。

3、大量生產無毒苗,改善苗木的質量,提高經濟產量。

板書設計:

第四節 營養繁殖

一、用莖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壓條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動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裝入潮濕的沙子,並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濕潤,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種植株:

(1)各種球莖;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於沙中;

(3)切下一塊甘蔗莖埋於沙中;

(4)一段竹子,把節埋在沙里;

(5)胡蘿蔔、小蘿蔔和甜菜每樣都要帶些根;

(6)一個洋蔥頭;

(7)一段鳶尾屬植物的莖;

(8)含有芽眼的土豆塊;

(9)一根柳枝等。

觀察根的生長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