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中國知識青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傑出典範。1940年出生。1958年7月,邢燕子從寶坻縣巴莊子農業中學畢業。但邢燕子沒有回到天津市區,也放棄了繼續升學、深造的機會,而是回到了寶坻縣司家莊村。因為邢燕子早已下定決心,要“做祖國第一代有文化農民”,她希望和家鄉人民一起,儘快改變家鄉經濟文化落後狀況。在經過兩年的鍛鍊後,19歲的邢燕子被安排到了生產第一線。在那裡,邢燕子和鄉親們插秧苗、種高粱,帶領女團員組成“燕子突擊隊”,在艱苦環境下數年如一日地勞動。在經過兩年的鍛鍊後,19歲的邢燕子被安排到了生產第一線。在那裡,邢燕子和鄉親們插秧苗、種高粱,帶領女團員組成“燕子突擊隊”,在艱苦環境下數年如一日地勞動。
司家莊村是窮村,年輕小伙子多去外地支援建設,剩下許多老弱婦孺。1959年夏季薊運河水位上漲,司家莊以西百十米有一條護河土堤,是莊上莊稼豐收的重要保證。邢燕子帶領姑娘們主動承擔堆“土牛”的任務。
“土牛”每個長2米、寬1米、高0.5米,間隔二三米,以備汛期搶險補漏。堆“土牛”是公認的重活,姑娘們每兩個人抬著100多斤重的泥兜,天上還下著雨,邢燕子帶領的姑娘隊不但能夠完成任務,還自願要求增加20立方米的土方。
自然災害面前,司家莊在1959年出現了糧食危機,全村口糧嚴重不足,生產自救迫在眉睫。邢燕子帶領姑娘們在村里老人的指導下,用各種工具往水坑外提水。幾天之後坑裡的水越來越少,最後居然打出了幾百斤的魚蝦。那一年,邢燕子才19歲,但在鄉親們的眼中,她已經成為了樸實能幹的大姑娘。
1960年開始全國範圍內出現糧食供應緊張,但司家莊卻由於捕魚等自救措施度過了災荒。為避免受到災害影響,邢燕子帶領司家莊姑娘們天氣還沒暖和就下了地。天氣冷,土地硬,她們花費了平常幾倍的力氣,才將糧食播種完成。由於時間早,這裡的麥田避開了自然災害的影響,提前獲得豐收。
1973年的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邢燕子當選為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此後又連續當選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此後,邢燕子還當選為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分管全市的農業和知青工作,是不駐會的市委書記,也是不拿國家工資的市委書記。
邢燕子不拿工資,仍在村里記工分,與社員的報酬一樣,拿的只是隊里女勞動力的平均分。1994年夏,北運河遭到洪水襲擊,防護堤需要加固。領導考慮到邢燕子的年紀和資歷,不準備安排她參加勞動。但邢燕子再次用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她主動參加勞動,堅決不搞特殊化。
1981年,邢燕子來到天津市北辰區一家知青農場擔任農場黨支部副書記,開始了在北辰的生活。在這裡,邢燕子依然是勞動者的“榜樣”。上班時間邢燕子挑著大桶撒肥,幫小賣部售貨員售貨,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哪裡需要她,她就去哪裡。
1984年,邢燕子當選為北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為了履行好人大代表職責,邢燕子經常深入基層單位,徵求大家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