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總論爭議問題比較研究1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平裝: 49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010074177
條形碼: 9787010074177
尺寸: 20.6 x 14.6 x 3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鄭澤善,男,黑龍江尚志人。1992年4月至2000年3月留日學習,2000年3月獲法學博士學位(中京大學)。1997年4月至2003年7月在中京大學、名古屋女子大學等多所大學任非常勤講師,主講法學概論等課程。2003年8月到南開大學法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刑法、比較刑法、外國法(日韓)。在《法學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中國研究月報》(日本)等中外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

內容簡介

刑法總論爭議問題比較研究1》作為刑法總論爭議問題比較研究的第一集,分19個專題針對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探討,這是作者回國後用了3年多課餘時間完成的。刑法總論中的爭議問題還有很多,作者準備在第二集中探討剩餘的大部分問題。本集中的部分專題曾經在《法學研究》、《中國刑事法雜誌》等期刊上發表過,而《刑法總論爭議問題比較研究1》的大部分內容在研究生的教學過程中曾經也進行過討論,因此,《刑法總論爭議問題比較研究1》主要是以研究生為主要對象而撰寫的,當然,也可供研究人員參考。
我國今天的刑法理論,基本上還處在20世紀80年代刑法理論界的認識框架之中,而這個框架是以並不成熟的20世紀30年代蘇聯刑法學理論為基礎的。然而,這種刑法理論結構與基礎本身,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存在著不少缺陷。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罪刑法定主義與刑法解釋
一、罪刑法定主義與刑法解釋原理
二、擴大解釋與類推解釋之區別
三、刑法解釋的界限
四、結語
第二章 刑罰法規的明確性原則
一、刑罰法規的明確性原則
二、刑罰法規的明確性原則的判斷基準及國外判例
三、刑罰法規的明確性原則與我國刑法
四、刑罰法規的明確性原則與我國的司法解釋
第三章 刑罰法規內容的適當原則
一、刑罰法規內容的適當原則的廣義內容
二、刑罰法規內容的適當原則的狹義內容
三、若干啟示
第四章 刑法與倫理道德
一、刑法思想與道德的關係
二、刑法理論與道德的關係
三、刑法的除倫理化、非犯罪化與犯罪化
第五章 單位犯罪的理論依據
一、單位犯罪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
二、雙罰制的處罰依據
三、餘論
第六章 刑法的適用範圍
一、網路犯罪對傳統刑法空間效力原則的衝擊
二、網路犯罪與刑法空間效力原則的相關學說
三、遏制網路犯罪之展望
第七章 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的構成要件
一、構成要件概念的形成
二、構成要件概念之爭
三、構成要件概念之意義與機能
第八章 違法性的本質
一、違法性本質論的爭論點
二、違法性本質論之爭與刑法機能
三、結果無價值論之缺陷
四、行為無價值論的相對合理性
第九章 因果關係與結果的歸屬
一、我國刑法理論中的因果關係之爭
二、大陸法系刑法理論中的因果關係之現狀
三、因果關係的認定
四、結語
第十章 不純正不作為
一、形式說的分類及缺陷
二、實質說的分類
三、保證人義務的發生根據
第十一章 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異同
二、關於緊急避險本質的中外學說
三、緊急避險的本質
第十二章 正當化事由錯誤
一、正當化事由錯誤之歸屬
二、有關正當化事由錯誤的中外學說
三、正當化事由錯誤的認定與處罰
第十三章 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
一、區分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的相關學說
二、事實錯誤與法律錯誤的區別基準
三、疑難案例評析
第十四章 管理、監督過失
一、管理、監督過失的實行行為
二、因果關係
三、預見可能性
四、信賴的原則
第十五章 犯罪著手
一、中外學說概觀及評析
二、犯罪著手的認定
三、特殊犯罪類型與著手
第十六章 未遂犯與不能犯
一、未遂犯之處罰根據
二、中外學說概觀及評析
三、未遂犯與不能犯的區別
第十七章 間接正犯
一、正犯與共犯的區別
二、間接正犯的正犯性
三、間接正犯之類型
四、間接正犯的認識錯誤
第十八章 想像競合與牽連犯
一、處斷的一罪
二、處斷的一罪之構成要件
三、處斷的一罪之問題點
四、處斷的一罪之根據及要件
第十九章 社區矯正
一、日本社區矯正制度的沿革及內容
二、保護觀察制度的類型及現狀
三、日本社區矯正管理機構與民間社會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