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倫理基礎

刑法的倫理基礎

二、古代刑法的倫理解讀 一、近代刑法的特徵 二、近代刑法的倫理解讀

圖書信息

作 者: 張武舉 著

刑法的倫理基礎刑法的倫理基礎
叢 書 名: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術文庫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87365出版時間:2008-09-01版 次:1頁 數:324裝 幀:平裝開 本: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探討了刑法與倫理的基本關係,以期為刑法合理化提供價值方向。此書以現代文明和現代刑法面臨的危機為切入點,結合歷史事實,在人性一道德一倫理一法律一刑法的關係中,推導出刑法不得違背民眾的是非善惡觀念的結論,並提出了刑法適用解釋的倫理立場與方法
現代人類面臨著空前的威脅: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對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掠奪式開發利用,使現代人類面臨著來自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以往的各種社會策略不僅未能使人類擺脫衝突、貧困、犯罪和戰爭,反而使全人類陷入了核威脅、恐怖主義之類的嚴重危機之中。在現代文明危機面前,人們希望現代法治成為救贖人類的重要力量,希望現代刑法能夠成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現代刑法似乎不堪重託——伴隨著刑法規範的極度膨脹和刑罰適用量的迅猛增加,刑法效能卻呈現出急劇下降之勢。這招致了社會公眾的普遍反感:個人主義者譴責刑法的適用範圍過寬,團隊精神者指責刑法對犯罪打擊不力。刑法實踐的失敗,呼籲刑法理論重新反思以往的制度規範,為立法者提供恰當的刑法改進方案。但是,令人焦慮的是,現代刑法學似乎並沒有從睡夢中清醒過來,而是一味沉迷於構築學術壁壘、開展無謂的學術爭論之中,在嚴峻的社會形勢和神聖的理論使命面前束手無策、備顯窘態。在包括刑事立法者和司法人員在內的社會公眾的心目中,刑法理論幾乎成了與刑法實務無關的“說法”。危機和困境迫使我們反思以往的刑法和刑法理論,重新設計刑法的未來。

作者簡介

張武舉,男,1971年生,漢族,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刑事法基本理論研究。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危機與出路(代序)
第一節 文明危機中的現代法治
一、現代文明危機的表征
二、現代文明危機的根源
三、現代法治的目標
第二節 現代刑法面臨的危機
一、刑法規範過度膨脹
二、刑罰效能低下
三、現代刑法危機的根源/2l
第三節 現行刑法學的困境及出路
一、內部困境
二、外部責難
三、現代刑法學的出路
第二章 人性、倫理與法律
第一節 人性與道德
一、人性的認識路徑
二、人性的內容
第二節 倫理乃是最基本的道德
一、倫理的概念
二、倫理不同於一般的道德
三、倫理是最為抽象、最為穩定和持久的道德
第三節 倫理的價值與載體
一、倫理的價值
二、倫理的載體
第四節 法律的倫理根基
一、法律的必要性
二、法律產生的可能性
三、法律的產生過程
四、法律的本質
五、法律的正義法則和效力法則
第三章 刑法的倫理特性
第一節 刑法的淵源
一、刑法精神的倫理淵源
二、刑法規範的倫理淵源
第二節 刑法的地位和法律特性
一、刑法的社會地位
二、刑法的法律特性
第三節 刑法是最具倫理性的法律
一、獨特的調整對象決定了刑法是最具倫理性的法律
二、獨特的調整手段決定了刑法是最具倫理性的法律
三、獨特的調整方式決定了刑法是最具倫理性的法律
第四節 刑法基本範疇的倫理內涵
一、犯罪
二、行為,
三、刑事責任
四、刑罰
第五節 刑法效益的倫理前提
一、刑法也須講效益
二、刑法效益原則並不排斥倫理
三、合乎倫理是刑法取得良好守法效益的前提
四、合乎倫理是取得良好司法效果的保障
第四章 刑法史的倫理解讀
第一節 刑法誕生歷程的倫理解讀
一、誕生之初的人類刑法
二、刑法誕生的倫理解讀
第二節 古代刑法的倫理解讀
一、古代刑法的特徵/19l
二、古代刑法的倫理解讀
第三節 近代刑法特徵的倫理解讀
一、近代刑法的特徵
二、近代刑法的倫理解讀
第五章 現代刑法尤其需要強調倫理
第一節 現代刑法不可能道德中立
一、中立論的現代論調
二、中立論的謬誤
第二節 現代刑法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
一、民主和憲政的發展
二、“全球化”的深入
三、現代法治的基本使命
第三節 現代刑法的倫理立場
一、排斥民眾的是非善惡共識是無理的
二、尊崇民眾的是非善惡共識是現代民主、憲政的要求
三、尊崇民眾的是非善惡共識是現代刑法立法正義的要求
四、尊崇民眾的是非善惡共識是現代刑事司法正義的要求
第六章 中國刑法的特殊倫理使命
第一節 “和而不同”與中國刑法學
一、“和而不同”的傳統哲理
二、多元文化中的中國刑法學
第二節 中國傳統刑法的倫理特色
一、中國傳統刑法文化源起於倫理思想
二、“倫理法”特色的定格及其影響
三、罪、惡衝突的中國傳統式解決
第三節 西方現代刑法的倫理復歸
一、西方法治思想源起於德治思想
二、中世紀西方刑法的倫理濫觴
三、罪、惡衝突的近代“西方式”解決
四、20世紀以來西方刑法學的倫理復歸
第四節 弘揚中國倫理法傳統
一、本土文化的價值
二、刑法全面“西化”行不通
三、弘揚中國傳統刑法特色的指導思想
第七章 刑法適用解釋的倫理要求
第一節 現代刑法適用解釋的必要性與特殊性
一、刑法適用解釋的必要性
二、刑法適用解釋的特殊性
第二節 刑法解釋的倫理立場與方法
一、對以往刑法解釋思想理論的質疑和追問
二、倫理解釋論的主旨與理論優越性
三、倫理解釋論的現實可行性
四、對兩種刑法解釋觀念的否定
五、餘論——關於刑法解釋的主體和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

前言

受命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術文庫》(以下簡稱《法學學術文庫》)寫序是件幸運的苦差事。言其幸運是組織的信任,言其苦差實頗費心力。
愚意以為,《法學學術文庫》的出版是學校科研的盛舉。述其作用論其特點,必須回放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予以說明。偉人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偉人還說過,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
眾所周知,今天的西南政法大學(1995年前名為西南政法學院,人們常簡稱其為西政)已經五十有五啦,假如是個自然人,當此年齡段該是知天命多時了。五十五個年頭,它有過創業的艱辛,有過成功的喜悅,有過失敗的悲哀,有過耀眼的光環。它少年慘遭磨難,青年恰逢盛世。從縱向看,大致可切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奠基期。時間跨度當從1953年建校算起至1966年上半年。學校從批准到選址,從選址到成立,從成立到教學,基本是順應政治之需。司法改革運動又“使一大批並無政治問題的法學專家、教授被拒之於新的司法機關和大學講壇之外”彼時不以做學問為時髦而以講政治為榮耀。雖有少許著述出台但基本上是談不上法學研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