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新理念

法理刑法學是實定刑法的客觀評論者,是實定刑法是非的裁判者。 又是每一個刑法學學人自己觀點和理論不斷修正的過程。 人到我國刑法理論的浩瀚海洋之中。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0年7月25日)
精裝: 317頁
開本: 32開
ISBN: 9787313024169, 7313024169
條形碼: 9787313024169
尺寸: 20.6 x 14.6 x 1.8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楊興培(又名楊新培),1955年9月出生,上海人。1983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學位。1986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刑法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現為華東政法學院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在與《中國刑法學教程》、《刑法概論》、《刑法原理與司法適用》、《新刑法學專論》、《犯罪學大辭典》等多部著作的撰寫,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法學》等國內法學專業刊物上發表法學論文100多篇,多項科研項目獲獎。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刑法確立基本原則的意義和作用,提出了在我國建立公正、公平的刑事法律關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對犯罪構成進行重構的構想、完善我國刑事立法的途徑等。

媒體評論

前言
這是一本匯集著我平時學習、分析、研究刑法心得體會的書,也是一本記錄著我從學術幼稚逐漸走向成熟道路上一串串腳印的書,又是一本凝聚著我過去一段時間對刑法學這門古老而又應當獲得新生的學科進行這樣或那樣深深思考而付出心思、心血的書。當我將這本用心思、心血凝成的,但又恐怕還不太成熟的書奉獻於刑法學界時,我的心情稍感一時的輕鬆和滿足,也許會一閃即逝。因為作為一個刑法學學人,我對刑法學某些問題已有過認真的思考。儘管我不敢妄言,書里的觀點和理論都是正確的,但我以此書表明:我畢竟已踏上了一條將終身為之獻心的道路,無怨無悔;並以此為新的起點,慢慢地但卻堅定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跨步向前。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在我國的整個法學體系中,刑法學是一門倍受關注、重視的學科,這不但是因為幾千年古老中國的法學文化一直沉湎於“重刑輕民”的歷史慣性之中,更因為是在當今中國處於社會急劇轉型時期,我們迫切地需要以探求科學真理為目的的刑法理論,迫切地需要一部有深厚刑法
理論作支撐的,深蘊著科學性、合理性且又適合中國國情的刑法。無庸諱言,一聲“法學幼稚”的叫喝,令整個法學界多少人汗顏,刑法學尤甚。但當夜深人靜之時,每一個從事刑法學研究的人捫心自問,此言是否乃中的之語?中國刑法理論有一種共和的現象,即它常常並長時間地表現在過多地追求表象的東西,跟隨著政治形勢和立法規定亦步亦趨。在刑法理論研究中,到處瀰漫著注釋刑法學的氣氛,就是一個明證。一部部厚如磚塊似的刑法學教科書,儘管有些有著權威的理論色彩或理論的權威表現,但其中很多不外乎卻又是一條條刑法條文的重複和一
句句呆板的注釋。所幸,現在有所改觀。當前,我國的刑法理論正處在全面突破舊框框的關鍵時刻,面臨多元化理論體系的嘗試和多層次理論結構的確立。刑法學是一門以刑事立法的規律和刑事司法的操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刑法作為“法律”的組成部分,追求嚴謹,追求劃一,
是其應有的表現;刑法學作為“學問”的表現形式,追求科學,追求合理,是其應有的作風。刑法理論體系的多元化,表明刑法理論可以像其他學科一樣應當允許有不同的體系和可以進行多方位、多側面的思考角度;目的只有一個,以探求刑法應當蘊含的科學性、真理性為歸宿。“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能夠到達光輝的頂點,無論是捷徑還是曲徑,大可不必強求一致。刑法理論結構的多層次,表明刑法理論可以劃分為注釋刑法學、法理刑法學和哲理刑法學,每一個層面的刑法理論都應有其自身的任務。注釋刑法學是實定刑法的追隨者,甚至是盲從者,法雲亦云。但因有實定刑法的強有力支撐,是非都無可非議。對於刑法注釋,我們有時在想能否由全國人大或有關權力部門只要組織全國學界精華,匯總智識集中注釋一次即可足矣,這從經濟學角度而言,真不知節省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法理刑法學是實定刑法的客觀評論者,是實定刑法是非的裁判者。為了探求刑法內在的規律性、合理性,有必要對實定刑法的是非得失進行公允的評價,有時甚至是嚴厲的批判。哲理刑法學則是實定刑法的深刻剖析者和現有理論的時代超越者,它從哲學的真理性角度出發探求刑法的科學性、應然性所在,以追
求公正、公平和正義在刑法中的回歸,從而為刑法最終超越感性的認識並進入到理性的選擇提供航標燈的作用。本書正是站在法理刑法學的層面上,試圖超越注釋刑法學的羈絆而展開思考和論述的。本書是否已經實現此初衷,作者常感心有餘而力不足。本書是否稍有可讀可信之處,自待刑法學界諸同志者評判。
中國有著一個喜歡崇尚經典的傳統。但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經典的東西並非全是救世的良藥。這個世界的希望,更多地在於人們不斷的思索和不斷的實踐之中。刑法蘊含的真理又何嘗不是如此。讓思想衝破牢籠,這是時代的呼喚。因為經典的東西,甚至是經典的創
作者有時會把歷史禁錮在他們的視野中,但歷史總還是會從他們身邊跨越過去而向前發展的。每一次歷史的跨越,每一種歷史的進步,都必然地表現為對某一種過去似乎被視為神聖事物的褻瀆。但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因此,本書存在的與某些人們已耳熟能詳的理論有異者,是因為作者堅信刑法理論總是要向前發展的。刑法理論的研究應當尊重經典,但決不能拘泥於已有的經典。也正因為如此,本書的某些理論觀點和理論闡述,並不是作者想對刑法理論秩序重新進行邏輯演繹和排列,而僅僅是對刑法理論的點滴思考和進行某種探索嘗試而已。
本書於前幾年寫成,其間,我國刑法已完成了向新刑法過渡的過程。為此,本書根據發展、變化了的理論形勢,作了某些方面的調整和增刪。儘管如此,細心的讀者也許還是能發現,書中存在著某些穿鑿的痕跡O然而,刑法理論的發展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刑法理論的完善,
又是每一個刑法學學人自己觀點和理論不斷修正的過程。作者也欲在今後的歲月中,不斷審視、反思自己已有的觀點和理論,不斷根據自己新的思考進行新的補正、充實和完善。在浩瀚的刑法理論海洋中,本書只能作為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不管書中的觀點、理論是否有可取之
處,它畢竟是我自己學習、思考、研究和奮鬥的過程記載和思想記錄。所以,我還是大膽地把它呈獻出來。
我寫此書之時,常恐落筆不慎,出現謬誤。但我深知自己筆力有限,其間謬誤恐還是在所難免。我決不忌諱科學的指責和理論的商榷。為此,我懇請諸讀者不吝賜教,予以指出。我將及時吸取各種學術營養,不斷勇於修正錯誤,以便使自己不斷以點滴之思形成的思想浪花匯
人到我國刑法理論的浩瀚海洋之中。
楊興培
1999年7月

目錄

第一章 現代刑法的靈魂——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刑法基本原則的考察與評價 第二節 罪刑法定原則 第三節 罪刑相適應原則第二章 現代刑法的核心——刑事法律關係 第一節 刑事法律關係序說 第二節 刑事法律關係的主體 第三節 刑事法律關係的客體 第四節 刑事法律關係的內容 第五節 刑事法律關係在刑事實踐和刑法理念中的地位第三章 犯罪的法律結構——犯罪構成 第一節 犯罪構成的屬性評價 第二節 犯罪主體的重新評價 第三節 犯罪客體的重新認識 第四節 犯罪構成的重新構建第四章 犯罪的內在要素——主觀罪過 第一節 主觀罪過的心理特徵及其本質 第二節 犯罪故意明知內容的再認識 第三節 社會危害性不是明知的必要內容 第四節 疏忽過失的認定依據及心理本質第五章 犯罪的外在表現——客觀危害 第一節 客觀危害的表現形式及其本質 第二節 不作為的行為屬性及其構成要素 第三節 危害結果的認定及在刑法中的地位 第四節 正確認識和認定刑法上的因果關係第六章 阻卻犯罪的法定情由——正當防衛 第一節 正當防衛的法律屬性 第二節 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不法侵害的範圍與性質 第三節 防衛適當的必要限度 第四節 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第七章 “未得逞”的犯罪狀態——犯罪未遂 第一節 “犯罪著手”的含義及其認定標準 第二節 “犯罪未得逞”的含義及其認定標準 第三節 “意志以外原因”的含義及其認定標準第八章 多人參與的犯罪形態——共同犯罪 第一節 共同犯罪人的分類依據與立法完善 第二節 共同犯罪中的對合犯形式 第三節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第九章 以凶懲惡的司法活動——刑罰的裁量 第一節 建立中國特色的量刑模式 第二節 二次性複合量刑方式 第三節 “死緩制度”的適用與完善第十章 刑事立法的完善——刑法的補充立法 第一節 刑法的補充修改 第二節 刑法的立法解釋 第三節 刑法的立法編纂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