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伊萬·丹尼洛維奇(1906.6.29—1945.2.18),蘇聯軍事首長,統帥,大將(1944),兩次蘇聯英雄(1943.10.17,1944.7.29)。曾獲列寧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各1枚,獎章多枚。

人物簡介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伊萬·丹尼洛維奇(1906.6.29—1945.2.18),蘇聯軍事首長,統帥,大將(1944),兩次蘇聯英雄(1943.10.17,1944.7.29)。曾獲列寧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一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各1枚,獎章多枚。
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4年參加蘇軍。畢業於基輔炮兵學校(1928)和工農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1936)。1928—1931年曆任排長、團測繪隊隊長、炮兵連政治副連長、炮兵偵察教導連連長等職。學院畢業後,先後任坦克營參謀長、營長。1938年5月起任坦克團團長。1940年7月起任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坦克第28師副師長,1941年3月起任該師師長,擔任此職時參加了衛國戰爭。
1941年6月23日起,他所指揮的這個師(1941年12月改為步兵第241師)在西北方面軍內對敵優勢兵力進行了艱苦的防禦戰,在希奧利艾西南、西德維納河、索利齊和諾夫哥羅德等地作戰中顯示出頑強的戰鬥力。他作為指揮員,意志堅強、在複雜情況下善於指揮、英勇無畏,兩次榮獲紅旗勳章。1942年6月任坦克第18軍軍長。1942年7月任第60集團軍(先後隸屬沃羅涅日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指揮該集團軍在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強渡傑斯納河、第聶伯河戰役中屢建戰功。在強渡第聶伯河時,因作戰英勇,集團軍有306人(包括司令員本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3年11月起,該集團軍又先後參加了基輔、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羅夫諾—盧茨克和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等戰役。1944年4月15日任西方面軍司令,4月24日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1944年夏季蘇軍實施的白俄羅斯戰役,更加顯示了他的統帥天才和迅速準確判斷情況、大膽定下決心的才幹。曾指揮方面軍部隊協同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粉碎了敵維捷布斯克集團,協同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完成了對明斯克東部德軍集團10萬餘人的合圍。1944年7月指揮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部隊實施了維爾紐斯戰役,解放了維爾紐斯和利達兩城,前出至涅曼河並強渡該河。1944年7—9月又率領方面軍進行了考納斯戰役,解放了考納斯。爾後,該方面軍部隊又參加了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實施的梅梅爾戰役,接著又進行了貢賓嫩戰役,推進至蘇聯國境,進入東普魯士和波蘭東北部。他因指揮得力,表現了英雄主義和勇敢精神,再次榮獲“金星”獎章。在東普魯士戰役進行時,率方面軍部隊於1945年1月實施了因斯特堡—柯尼斯堡戰役,並前出至柯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接近地,與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協同,對敵東普魯士集團實行了封鎖。所部在衛國戰爭時期因勝利作戰,受到最高統帥34次通令嘉獎。他本人在梅爾薩克市(今屬波蘭)附近負重傷後犧牲,享年37歲。
根據國防部長命令,其名字被永久列入榮獲列寧勳章、紅旗勳章的基輔基洛夫炮兵學校的名冊。因斯特堡市改名切爾尼亞霍夫斯克。維爾紐斯等市樹有其紀念碑。

軍事才能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實事求是,多謀善斷,指揮若定,堪稱“奇才”。他作風果斷,具有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善於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長使用坦克兵團,穿插迂迴,分割合圍。他善於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訓練軍隊,具有組織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卓越才幹。他所組織指揮的重大戰役,較好地體現了前蘇聯的軍事學術原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生前愛兵如子,他不吸菸,但每次見到赫魯廖夫,總是纏著後者把最好的香菸首先供給白三方面軍;他平等待人,在司令部商討作戰方案時從不用“我”,而是用“我們”。主要參加指揮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突破列寧格勒封鎖、庫爾斯克戰役、第聶伯會戰和柏林戰役等。

二戰蘇軍名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