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冰實驗

切冰實驗以簡單例子講述摩擦生熱能給人帶來的好處。

切冰實驗
找一根細鐵絲和一塊冰。把冰架起來,用兩手拉著鐵絲在冰上象拉鋸似地來回鋸,看!鐵絲從冰塊的一端切進去,又從另一端脫出來。
鐵絲沒有齒,為什麼能切進冰塊呢?原來,鐵絲和凍的摩擦在這裡起著重要的作用。摩擦產生的熱量,使冰塊在被切割的地方融化成水,因而鐵絲能在冰塊中緩慢地移動。
摩擦生熱在人類的歷史上立過大功。五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經學會了用火。那時的火是從森林中取來的。雷電擊中了森林中的乾枯樹木,引起大火。但是這種機會不是常有的,原始人為了保存火種,只好派人守著火堆,不斷地往火堆里添木柴。後來,經過許多人的研究,才發明了鑽木取火和敲石取火的方法。
人類創造了取火的方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就是在現代,火柴頭也要靠摩擦生了熱才能引燃,打火機也是靠火石摩擦後打出火星才能引燃,我們還使用著鑽木取火的原理。
利用摩擦生熱的原理不僅能切開冰塊,它還可以切開各種堅硬的東西。摩擦產生的高溫,能使被摩擦的部分熔化或者變軟,直至切斷。這個道理在工程和軍事上都有用呢!
有的工廠里安裝著一種切割鋼材的無齒圓鋸片,這種圓鋸片不僅沒有齒,而且是用比較柔軟的鋼片製造的,它的下邊有個水槽(有時還可以在鋸片的一側安上一個噴水管,自動向鋸片噴水)。切割鋼材的時候,鋸片以很高的速度旋轉,一塊44厘米長、8毫米厚的扁鐵,只要兩分鐘就被鋸開了。
你也許會問,鋸片和工件劇烈摩擦,鋸片也會因為受熱而變軟,這怎么辦呢?有辦法!用水來冷卻鋸片流動的水隨時把鋸片上的熱帶走,使鋸片的溫度不會太高,因而不會變軟。而鋼材卻沒有冷卻條件,所以沒有齒的鋸就能“削鐵如泥”了。
工件不動,鋸片旋轉,這是無齒鋸的一個重要特點。在鋸片和工作發生摩擦的時候,除了發熱以外,兩者接觸的部分照理還應該發生折斷或扭曲,產生磨損,但是實際上鋸片磨損得很慢,這是因為,鋸片是旋轉著的,它和工件的接觸點分散在整個圓周上邊,而工作和鋸片的接觸點則是固定的,因此工作磨損的機會就比鋸片多得多。同時還因為,鋸片是比較柔軟的鋼片,不容易折斷,扭曲變形以後還能恢復原狀。而工件一般是硬而脆的,容易被磨損。這就是鋸片能夠“以柔克剛”的秘密。
利用摩擦不但能鋸斷金屬,而且還可以焊接金屬。銅和鋁的焊接曾經是個難題,人們就是利用摩擦生熱的原理來解決的:讓電機帶動銅件快速旋轉,再讓不旋轉的鋁件在強大的壓力下頂住旋轉的銅件,銅鋁的摩擦面便產生高溫,在高溫下兩種金屬的接觸面都變軟了,金屬分子互相滲透,重新結合起來,等到冷卻以後,這兩種金屬就會變成難解難分的整體。摩擦生熱在這個過程中起著主要作用。
摩擦生熱能給人帶來好處,但它在很多場合也會給人類帶來麻煩。例如摩擦會使機器發熱,白白消耗動力,還會使機件磨損、變形。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要克服那些有害摩擦力並且想辦法散熱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