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性焦慮障礙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在青春期之前的發病率為3.5%( Rosenha n& Seligman,1995)。女童的發病率為男童的將近兩倍。在嚴重的情況下,兒童可能因為分離焦慮障礙而不能上學或者參加戶外活動。同樣,因為兒童經常出現軀體症狀,所以他們通常接受多次軀體檢驗( APA,2000)。
診斷標準
DSM-IV對分離性焦慮障礙的診斷標準(APA,2000)
A.在離開家或者離開那些個體所依戀對象時,個體表現出與其發展年齡不相應的、過度的焦慮,表現出至少以下3項以上:
(1)當離開或者預期要離開家或者重要的依戀對象時,反覆出現過度的焦慮;
(2)持續和過度的擔心失去重要依戀對象,或者擔心重要依戀對象會被傷害;
(3)持續和過度的擔心發生不幸的事件,並因之導致和重要的依戀對象分離(例如,走失或者被綁架);
(4)出於對分離的恐懼,持續的不情願或者拒絕去學校或者其他地方;
(5)持續和過度的害怕、不情願處於以下情景:獨自一人,或者沒有和重要依戀一起在家,或者在其他場景但沒有重要依戀對象的陪伴;
(6)持續的不願意或者拒絕在沒有重要依戀對象在旁的情況下睡覺,或者不在家睡覺;
(7)重複做主題為分離的噩夢;
(8)在和重要依戀對象分離或者預期分離的時候,反覆出現軀體症狀(譬如頭痛、胃痛、噁心或者嘔吐)。
B.這種困擾的持續至少4周。
C.這種困擾出現在18歲之前。
D.這種困擾造成了臨床上的顯著痛苦,或者造成了社會、學業(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損害。
E.這種困擾並不唯獨出現在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的病程中。對於青少年和成年人,以上困擾並不能更好的被伴隨廣場恐懼的驚恐障礙所解釋。
早期發病:發病時間在6歲以前。
案例
患兒,男,2歲,活潑可愛,從出生後就受到媽媽的特別寵愛,一直由媽媽親自撫養。一個月前因為媽媽要上班了,所以只得把他送入託兒所。從入託兒所的第一天起,患兒就哭鬧不停,緊緊拉著媽媽的衣服不放,不讓媽媽走,在託兒所里不肯吃飯,不肯午睡,甚至不肯喝水。整天哭著吵著要媽媽,老師怎么哄勸都沒有效果。下午,他常常站在託兒所的門口等候媽媽,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回到家裡,總是跟著媽媽不放,害怕媽媽離他走開。晚上睡著後還常常驚叫”媽媽!”“媽媽!”
(引自翁暉亮,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