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說

於1879年提出:認為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物質形成的。 Fisher) 1947年我國地質學家章鴻釗則認為是在白堊紀時,太平洋的大量玄武岩爆發物質進入月球軌道形成的。

基本信息

【分裂說】

resonance hypothesis 即共振假說達爾文(Sir George Darwin) 於1879年提出:認為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物質形成的。這一假說被用來解釋大陸漂移的機制。1882 年菲希爾(Osmand Fisher) 從地球物理的觀點出發,在達爾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認定,月球是在地球歷史的早期,是由於其鏇轉作用同太陽的潮汐作用的共振效應而被分裂出去的, 他還主張太平洋是這一災變事件所遺留的疤痕。1911年貝克(H.B.Baker)提出,月地分離的時間是早新世或早上新世,由於地球軌道在那時的偏心率過大,地球內部的潮汐作用增加而使得地球的部分地殼分離。1934 年,尼森(H.Nissen)則認為月地分離的時間是二疊紀,原因是巨大的太陽鏇風撕裂大片地殼所致。1947年我國地質學家章鴻釗則認為是在白堊紀時,太平洋的大量玄武岩爆發物質進入月球軌道形成的。

附註

所有的月地分離說的主張者都把月地的分離地點認定在太平洋除了章鴻釗以外,都認為月球的成分是矽鋁質,這是太平洋底缺少矽鋁層的原因。由於太平洋失去大量物質,形成廣闊空洞,於是,殘留的矽鋁層便開始破裂,向太平洋方向運移。古登堡(B.Guthenberg 1934)認為,殘留的矽鋁層只存在於南極地區,形成矽鋁帽,以後開始擴散,向北運移達到赤道以北,用以解釋各主要大陸南部尖小的原因。尼森則用月地分離於二疊紀,以解釋海西運動及以後的造山運動。章鴻釗則用以對比白堊紀以後各期震旦運動在亞、美兩洲之間的同時性。月地分裂說經過後來的實事證明,特別是月球和洋底地質的詳細研究證明,這些假說都是不符合地質歷史事實的推斷或假設,是沒有根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