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倍河原合戰

分倍河原合戰(日語漢字:分倍河原の戦い,假名: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羅馬字:Bubaigawaran otatakai)是在武藏國多摩郡分倍河原(現今東京都府中市)進行的合戰,在歷史記錄上曾發生過2次。

簡介

分倍河原合戰(日語漢字:分倍河原の戦い,假名: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羅馬字:Bubaigawaranotatakai)是在武藏國多摩郡分倍河原(現今東京都府中市)進行的合戰,在歷史記錄上曾發生過2次。

第一次

此戰發生於日本元弘三年(公元1333年)五月十五日至五月十六日,交戰雙方分別是由新田義貞率領的朝廷軍與由北條泰家率領的鎌倉幕府軍。

背景

隨著朝廷與幕府的戰爭(元弘之亂)進行到第三年,關東的強力御家人新田義貞在上野國起兵倒幕,使得戰爭局勢徹底逆轉,也使得後者成為了決定戰爭最終結局的關鍵人物。當新田義貞初起兵的時候身邊止有150騎,但其走到利根川畔時已經有兵力七千餘騎。尤其是當新田義貞軍與自鎌倉逃出的足利高氏嫡子千壽王(即未來的足利義詮)合流之後,在上野、下野、上總、常陸、武藏得到大批御家人勢力支持,兵力擴展到20萬7千騎之巨,成為了當時朝廷軍最大的一支集團。面對如此巨軍,前線的鎌倉幕府軍根本沒有抵抗之力,在小手指原與久米川兩戰兩敗,於是,幕府軍決定全面退卻至多磨川地帶,於分倍河原集結。

如此關頭之下,鎌倉方面決定孤注一擲,傾其全軍就在分倍河原進行戰略決戰。因此,由北條泰家率領北條家全部留守兵力——共十萬騎——向分倍河原移動,並在此處與撤退下來的櫻田貞國軍數萬騎會合,此般集合成幕府軍最後的兵力。鎌倉方的戰略是,以逸待勞靜候新田義貞軍到來,隨後在防守反擊中一舉殲滅新田集群。

交戰

新田義貞軍在獲得了久米川之戰勝利之後,先休整二日進行整補,其後便於五月十五日向分倍河原進發,尋找幕府軍主力求戰。於是新田軍在此處與幕府軍相遇並交戰。新田軍儘管有兵力上占絕對多數,但是幕府軍背水一戰士氣高昂,結果新田軍一敗塗地。新田義貞倉皇率部向堀金(今日本狹山市堀兼)逃生,撤退中,亂軍將武藏國分寺也燒毀。

新田義貞又在堀金成功重整軍勢,另一方面,幕府軍得勝之後全軍上下耽於慶功,全無抵防敵軍再臨的意識。而坐擁兩倍於敵兵力的新田義貞絕不肯就此放棄。他聽從部將三浦義勝之計策。於十六日凌晨發動夜襲。幕府軍根本沒有料到前日敗績的新田軍會再來,措手不及,毫無還手之力,將士皆戰心全無,自顧逃生。主將北條泰時眼見敗局已定,只得引敗軍匆匆往鎌倉方向逃奔。

新田義貞夜襲成功之後,仍率所部進行追擊,當日白天,鎌倉軍在霞關(今日本東京都多磨市關戶)被新田軍追及,全軍覆沒。包括橫溝八郎、安保入道等大批高級將領陣亡。主將北條泰時僅以身免。

後續

此次作戰新田義貞殲滅了北條氏鎌倉幕府最後剩餘的主力部隊,從此鎌倉方面完全轉入守勢。在此之後,北條家在被其作為根據地的關東地區也徹底失去支持者,關東、東山諸國的御家人集體向新田義貞輸誠。這種情況之下,新田義貞便傾舉東國之力,號稱六十萬騎(《太平記》語),以泰山壓卵之勢壓向鎌倉,並最終一舉滅亡鎌倉幕府。

第二次

此戰發生於日本享德四年(公元1455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交戰雙方分別是由足利成氏率領的鎌倉公方(即日後之古河公方)軍與由上杉顯房率領的上杉軍

背景

於永享之亂中滅亡的鎌倉公方在經過十年之後,再度展開行動,以圖復興鎌倉公方。對此,曾與鎌倉公方敵對的室町幕府進行了一番討論,決定是否恢復鎌倉公方。結果,管領細川勝元表示反對,但前管領畠山持國表示贊成,並且越後守護上杉房顯支持畠山持國,於是,鎌倉公方宣告恢復。並預定由前鎌倉公方足利持氏遺子永壽王丸出任此職,而由前關東管領上杉憲實(山內上杉家家主)之子上杉憲忠以為輔佐。

不過,基於之前的永享之亂正是因為已經出家的上杉憲實與足利持氏意見對立而發生,因此上杉憲忠考慮到永壽王丸必對上杉憲實及其兒子們相當怨恨而希望能退位。但是山內上杉家的家宰長尾景仲和扇谷上杉家的家宰太田資清強烈建議憲忠就任,因此憲忠亦同意就任關東管領。

文安四年(公元1447年),永壽王丸和上杉憲忠進入鎌倉,而上杉憲忠被任命為關東管領。兩年後(即寶德元年,公元1449年),永壽王丸元服並被任命為從五位下左馬頭,更受領將軍足利義成(後來的義政)之“成”字而改名為足利成氏,並正式就任第5代鎌倉公方。但是成氏登用永享之亂和結城合戰中為鎌倉公方家殉死的武將遺族如結城成朝、簗田持助、里見義實等人為側近,引起上杉氏和上杉家臣團的強烈反對。

寶德二年(公元1450年),發生了簗田持助奉足利成氏的命令而沒收相模國鎌倉郡長尾鄉(今日本橫濱市榮區長尾台)的事件。長尾鄉是上杉氏的筆頭重臣長尾氏的發祥地,而且此地的御靈宮是長尾氏一門祭祀祖先的中心。這次事件激起了長尾景仲等長尾氏一族的憤慨,於是與同情長尾氏的太田資清(景仲的女婿)一同展開強烈抗議,但是鎌倉公方並沒有答應返還領地。

對此,當年四月二十日,長尾景仲和太田資清決定發動政變,二人率領500騎突入鎌倉。不過成氏在事前就得到政變的情報,於夜裡在小山持政等人保護下逃離鎌倉並在江之島堅守。翌日(四月二十一日),突入鎌倉的長尾景仲等人慾搜獲足利成氏未果而追往江之島。在江之島,小田持家、宇都宮等綱、千葉胤將等各率其部前來救援成氏,於是兩軍在由比濱交戰,結果長尾太田軍大敗全輸。

在長尾太田軍慘敗前,不明就裡的主君上杉憲忠亦為了救出足利成氏甚至命令小幡氏等出陣,於是百口莫辯的長尾景仲和太田資清就逃往資清的主君上杉持朝(前扇谷上杉家當主)的糟谷館(今日本神奈川縣伊勢原市)。雖然上杉憲忠完全沒有參與這次事件,不過在知道襲擊者是長尾景仲和太田資清後亦變得謹慎起來。

得知這次事態的幕府讓當時已復歸管領職的畠山持國作出仲裁,於是畠山持國下達了對成氏有利的裁定。因此成氏得以在八月四日返回鎌倉,上杉憲忠亦在十月恢復職務,而長尾景仲等人的罪亦因為懇願而被赦免。不過此後鎌倉公方和山內上杉家的武士亦因頻頻發生爭奪領地的事件而愈發對立。

與之相對,再度代替持國就任管領的細川勝元乘機提出削減鎌倉公方的權力。另一方面,憲忠的義父上杉持朝考慮到繼續對此放任不理的話會對女婿憲忠有危險,於是秘密與長尾景仲一同進入山內上杉氏的本國上野國並準備討伐成氏。

而掌握了以上行動的足利成氏和周邊亦開始秘密準備對抗的策略。

經過

享德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1455年1月15日)夜,身在鎌倉管領屋敷的上杉憲忠收到足利成氏發出的緊急出仕命令。之後長尾景仲因為年終將近,於是拜託同樣是家宰的義兄長尾實景留守在長尾鄉的御靈宮準備參詣,憲忠則就這樣前往成氏的御所。

不過之後進入御所的憲忠被結城成朝、里見義實、武田信長等手下包圍,憲忠在完全無法抵抗的情況下被結城家臣多賀谷高經(後來的賀谷朝經)、氏家兄弟討取。同一時間,岩松持國率領的別動隊襲撃管領屋敷,殺害包括長尾實景在內的大量上杉家臣。

聞知上杉憲忠被暗殺的長尾景仲急速返回鎌倉,直接前往管領屋敷放火併把憲忠的正室(上杉持朝的女兒)等生還者送往上杉持朝的糟谷館避難。到達糟谷館的長尾景仲與上杉持朝及持朝的嫡男(扇谷上杉家現當主)上杉顯房、犬懸上杉家的憲秋、小山田上杉家的藤朝等上杉一族要人協定,決定要把身在京都的上杉憲忠弟弟房顯迎為關東管領並討伐成氏。之後景仲直接進入領國上野並聚集士兵,派遣使者向越後守護上杉房定請求援軍,並且派遣嫡男景信直接前往京都把這次事件報告幕府,以及要求迎接房顯一事。

翌年一月五日,足利成氏為了攻略上杉氏的本國上野而從鎌倉出發並進入武藏國府中的高安寺。另一方面,得到情報的上杉持朝為了奪取鎌倉而出陣,不過在翌日於相模國島河原(今日本神奈川縣平冢市)中被留守鎌倉的武田信長擊退。得知此事的長尾景仲則直接率領上野和武藏的士兵向府中出擊,上杉一族亦為了與其合流而出陣。

一月二十一日,結集府中近郊的上杉軍二千餘騎攻向高安寺,不過成氏軍亦在分倍河原率領500騎出擊,因為沒有預想到成氏軍的突擊,上杉軍陷入混亂,先鋒上杉憲秋在立河原(今日本東京都立川市)被敵人直接攻擊。受到致命傷的憲秋在千鈞一髮間被家臣救走,但是之後在高幡不動(一說指是荏原郡池上)自殺。得知憲秋自殺的上杉顯房等人被激怒,翌日領著新力軍500騎進擊分倍河原。正式的戰鬥就此爆發。

在戰鬥開始後,上杉軍的先鋒大石房重等人被討死,不過因為鎌倉軍亦受到很大傷害,雙方不分勝負。之後結城成朝等軍勢襲擊上杉軍,因此上杉軍開始後退,更因為前往相模的退路被切斷,上杉軍開始往東面潰走。而結城成朝率領的成氏軍則繼續追擊,上杉顯房和上杉藤朝在武藏夜瀨(今日本東京都三鷹市)被包圍,於二十四日自殺,而逃難的長尾景仲則與殘軍一起狼狽地逃到常陸國小栗城(今日本茨城縣筑西市)。

後續

此後足利成氏乘勢攻略上杉家在武蔵國內的據點,當知道長尾景仲在小栗城後,於三月三日進入下總國古河城,得到那須資持、筑波潤朝、小田朝久等人加勢後開始攻擊小栗城。儘管期間發生了小田朝久突然死去的事情,不過成氏軍仍然在閏四月攻陷小栗城並令景仲敗逃。另一方面,扇谷上杉家方面,上杉顯房的兒子上杉政真被擁立為當主,而太田資清因當主戰死之罪而出家,並由其子太田資長(即後來的太田道灌)繼任家宰一職。

京都方面,室町幕府在很早就收到關於此戰的戰報,但是同情鎌倉公方的意見始終存在,於是議論變得相當複雜。不過還是因為管領細川勝元的意見而在當年三月下達成氏討伐令,上杉氏一族和周邊的守護今川范忠(駿河守護)、小笠原光康(信濃守護)、宇都宮等綱(下野)、千葉胤直(前任下總守護)等人被命令出兵。雖然宇都宮家和千葉家在江之島合戰中是屬於成氏側,但是宇都宮等綱因其父親持綱(先代當主)被足利成氏的父親持氏所殺而一直等待覆仇的機會,千葉氏在江之島合戰時期的當主胤將突然死去,而與持氏對立的先代當主胤直復歸,於是這兩家與今川氏、小笠原氏一同加入成氏討伐軍。

在京的今川范忠被後花園天皇賜予錦御旗後直接返回本國並帶兵出陣,在六月十六日擊破武田信長等人後占領鎌倉。而越後守護上杉房定亦秘密從京都進入越後並擁立新的關東管領上杉房顯,之後在上野國三宮原(今日本群馬縣吉岡町)與岩松持國等上野國成氏派交戰。不過另一方面,宇都宮等綱受到成氏直接攻擊,且因為宇都宮城被攻陷而被重臣們流放,而千葉胤直亦被反對討伐軍的親成氏派重臣原胤房擁立的馬加康胤攻滅。

成氏見到這個狀況後,判斷出自己難以返回鎌倉而進入古河城並宣布古河城成為新的御所,於是被稱為古河公方。之後古河軍和上杉軍在關東各地繼續交戰,漸漸地占領利根川(註:當時的利根川與現在的不同,是流向南方的江戶灣)東側,而西側則是被上杉氏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年七月,朝廷以關東的戰亂為理由而把元號改為康正,於是利根川的西側使用“康正”的元號,但是東側的成氏陣營不跟隨追討自己的朝廷和幕府的改元,依然繼續使用“享德”的元號(以後朝廷曾試過5次改元,但是成氏陣營在之後23年間仍然使用“享德”的元號,其間在京都爆發應仁之亂之際依然維持著有敵對意思的中立)。

此後,關東地方陷入了長達28年的“享德之亂”的狀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