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在漢文化中,旗幟的起源和發展歷史大致可追溯到可記載的禹時期,即從牛尾的“旌”、“幡”開始。後來軍武及帝王儀仗等為壯大聲勢需要而廣泛壯大和發展了。常說的“旌旗招展”或飛龍、飛虎、飛彪旗等等是分公用的。而“督旗”、“牙旗”、“刀旗”等等是以形狀定義的。
製作材料
在國外,這種刀旗非常盛行,但他們看這種旗子的形狀象羽毛,因此叫做feather banner.這種羽毛廣告旗比國內的要大很多,最高的15米,並且容易摺疊,攜帶方便,伸縮桿就象釣魚竿,伸縮自如。特別是11米玻璃鋼伸縮桿,廣告行業還可以當作測量桿,無線電愛好者可用做魚竿天線。10米支撐桿MFJ-1910FRP學稱纖維增強塑膠(fibreglass reinforced plastic),中國在習慣上稱之為玻璃鋼。它是以合成樹脂為基體材料,以玻璃纖維及其製品為增強材料組成的複合材料。
刀旗的材質工藝一般有噴繪刀旗,寫真刀旗,熱轉印刀旗等。
套用範圍
刀旗作為一種優秀的廣告媒介及種類,套用於各種戶外活動/賽事/商務推廣包括:展會、新品發布會、產品促銷等。插節式結構的旗桿不僅方便攜帶,而且安裝快速。
媒介優勢
1.由於路燈是道路交通上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與廣告客群群體的出行直接相交,則刀旗媒體的直接優勢即為強制性接受廣告媒體。
2.對廣告客群群體具有極強且持久的衝擊力。試想某一條公路兩側顯現整齊劃一的廣告牌,首先在視覺感官上體現整齊統一而不失和諧,進而在心理上達成壯觀的美感而不產生排斥,進一步造成極強的衝擊力,同時在時間與空間上,白天的日光下與夜晚的燈光下,都各有不同的長時間衝擊效果。
3.易於短期內樹立廣告主品牌效果。尤於刀旗自身的地利優勢,長時間的衝擊客群群體的視覺,通過每天的接觸,在客群群體的潛意識中便樹立了該廣告的品牌意識,在短期的潛移默化中即能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迅速地提升了廣告主品牌知名度,促進廣告效益。
媒介劣勢
1.受媒體尺寸規格限制,廣告內容也同時受限,如需詳盡表達某廣告主廣告內容需求,則在空間視覺上會產生一定的反作用,例如文字過多等。
2.數量與價格的影響。刀旗此類媒體若要形成廣告效果,廣告主應在數量上的需求應形成一定規模,而數量是價格成正比。因此刀旗針對的廣告主存在一定的局限範圍。
相關規定
《北京市標語和宣傳品設定規範》
第十條 設定標語和宣傳品應當符合下列標準:
(五)路邊刀旗。設定路邊刀旗的總高度不超過2米。三角形刀旗,其立邊長度(高度)不超過0.5米,底邊長度(寬度)不超過0.5米;方形刀旗,其立邊長度(高度)不超過0.7米,底邊長度(寬度)不超過0.5米。刀旗應當設定在活動場館周邊以及道路的主路、輔路、便道以外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