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
古代的函谷關“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辭海》)。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之說。
“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關一戰場。”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谷關歷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無論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函谷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這裡發生的許多戰役都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
函谷關不僅是一處軍事要略,更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神奇的函谷關上演了太多的傳奇,而每一個傳奇都在續寫著函谷關的神奇。
圍繞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百餘篇。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辭去官職,出關西行,時任函谷關關令尹喜一日朝東而望,忽見紫氣沖天,知有異人過關,隨親自迎候,果見老子騎青牛而來,尹喜盛情挽留,請其著書留世,於是一部彪炳千秋的五千言《道德經》從此問世,並流傳千古。關於這一史實,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這樣記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遷的記述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道德經》誕生在函谷關的史實,而且“紫氣東來”這個詞語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經典符號。
《道德經》的文約義豐博大精深,對教化人類有著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對這部經典著作有著極大的研究熱情。
當今,研究老子思想更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現象。英、法、美、日等40多個國家都在研究《道德經》,因此它的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位居第二,奠定了函谷關在道家學說的本源地位,2002年10月20日,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玉溪道人閔智亭將函谷關命名為“道家之源”。
靈寶地名的來歷也頗具傳奇,《資治通鑑》載: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甲寅,陳王府參軍田同秀(皇子陳王珪府參軍也)上言:“夢見玄元皇帝于丹鳳門之空中,告以‘我藏靈符,在尹喜故宅’”,上譴使於故函谷關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靈符,潛應年號;先天不違,請於尊號加‘天寶’字”, ……二月,辛卯……改桃林縣曰靈寶。靈寶地名從此沿用至今。
靈寶函谷關這塊誕生《道德經》的靈谷聖地,以它特有的氣場催生了很多傳奇,吸引了國內外名人政要紛至參拜,並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歷任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溫家寶、李克強等都曾先後來景區考察指導工作。函谷古道被國家列入“絲綢之路”整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也已把函谷關旅遊區作為文化和旅遊相融合的試點景區重點發展。
函谷關景區內的景觀建築,處處蘊含著老子文化的深刻內涵,讓人仿佛暢遊在《道德經》的長卷中。
1400畝的太極聖湖水面猶如一泓美麗的明眸,給函谷關增添了無窮魅力和靈氣。
老子聖像,手執《道德經》,姿容莊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令人肅然起敬。通高33.3米,突出老子“三生萬物”的哲學思想。紫銅鍛造貼金,昭示著道家文化的思想光芒普照大地。
長達365米、高達12米的道德天書鐫刻著《道德經》全文,單字1平方米見方,宛若長龍,氣勢恢宏,堪稱世界之最。
函谷關關樓為秦漢建築,雙門雙樓三層懸山頂四阿式,呈一個“鼎”字形,以“一夫當關,萬夫莫克”的霸氣矗立在函關古道上,再現著函谷關定鼎中原的氣勢。
主要景點
一、函谷關古鎮項目
古鎮定位為景區的服務功能區、老子文化的傳承區、民俗文化的展示區、休閒養生的生態宜居區,由商業服務區、生態宜居區、文化娛樂休閒區三部分組成,為文化旅遊和地產項目綜合體。函谷關古鎮由中國西北建築設計研究院進行規劃和設計,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項目分三期建設,項目總投資11億元(不含專用設備和土地費用)。函谷關古鎮開發現已完成項目立項、備案、環評等行政審批工作,總體規劃和一期工程設計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用地500畝已獲批,並辦理了土地使用相關手續,具備了開工條件。
二、函谷關道文化養生園項目
項目位於函谷關鎮區澗河東岸,占地3000畝,預計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由休閒養生古城區、國際大企業業會所區、養生公園、藝術村和商業服務區四大區塊組成。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
休閒養生古城區:按秦漢建築風格,傳承老子文化、建設體現天人合一、返璞歸真、陰陽相諧、虛實相間、崇尚自然的生態式賓館、高端別墅式休閒、度假酒店。項目占地500畝左右,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6.5億元。
國際大企業業會所區:按秦漢建築風格生態會所設計,預計引進100家大企業,成為傳承老子文化特色的企業培訓、休閒、度假的地方,預計項目占地1000畝(每企業占地10畝),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在10億元左右。
養生公園:以養生文化結合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大型休閒公園,占地500畝左右,投資金額在3億元左右。
藝術村和商業服務區:發揚靈寶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優勢,利用靈寶是中華文化源泉的資源,發掘當地剪紙、麵塑、皮影等民間工藝特色,組織起民間工藝大師,打造藝術文化村,迎合旅遊業的需求,展示和推廣靈寶工藝品、黃金飾品、蘋果、大棗等土特產品,品嘗靈寶特色小吃、欣賞黃河民俗文化等的地方。預計項目占地500畝,建成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5億元左右。
三、老子國學研究院項目
老子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影響著中國社會,也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興建老子學院,是老子文化傳播的需要,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的需要。學院位於函谷關景區西側,占地520畝,項目主要由老子國家研究院、國學會館、讀經堂、參事院、宿舍區、國書館、食堂、餐飲小院等建築組成,是道德文化的傳播弘揚地和世界道德文化學術研究交流中心。其建築風格為仿古建築,建築面積80680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建設用地520畝已獲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
四、大王后地明清古棗林
大王鎮後地村是靈寶大棗的最佳適生區和原產地,村中有歷史悠久的 4000 畝明清古棗園,構成了一道“園中村、村中園”的風景線。2000 年以來開闢為明清棗園遊覽區。每年春秋兩季都有數萬人次前來觀賞和採摘鮮棗,購買乾棗,遊客在此既得到了精神享受,又得到了經濟實惠,是一處非常具有誘惑力的生態遊覽區。規劃遊覽區內建設道路、農家小舍、農家餐飲等設施,投資估算8500萬元。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
五、漢王台遺址開發項目
漢王台位於秦函谷關西5公里處,氣勢宏偉,登台眺望,滔滔黃河盡收眼底。楚漢時期,漢王劉邦在此安營紮寨,調兵點將,東出函谷關,與項羽爭霸天下,完成一統大業。遺址恢復正在規劃中,投資估算1.5億元。
六、澗河水域旅遊風光帶
澗河水域旅遊風光帶指宏農澗河函谷關段治理後形成的旅遊景點,位於靈寶市函谷關鎮區東,起始位為梁村橋上游250.0m,終點為函谷關景區上游攔砂壩,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治理總長度為2.1km,其中河道疏浚2.1km,新修堤防2×2.0km,修建橡膠壩2座,規劃治理河道寬度214.0m,其中橡膠壩庫區寬194.0m,排洪渠寬20.0m。治理後水域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形成澗河旅遊風光帶,提升兩岸近萬畝土地的開發價值,是休閒養生、水上遊樂類項目的理想地段。項目投資約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