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山-1防空飛彈

凱山-1防空飛彈是一款中國自製的飛彈,於1989年開始建造。

資料

資料圖:解放軍KS-1A地空飛彈發射陣地
KS-1地空飛彈系統的首次試射是在1989年,在1991年的巴黎航展上首次與公眾見面,整個飛彈系統的研發工作截止到1994年,但並沒有贏得任何國內或者國際訂購用戶。
KS-1地空飛彈系統的改進型號KS-1A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問世。KS-1A型地空飛彈系統用機動式卡車載具,代替了先前的固定式發射裝置,並配備新型目標探測/追蹤雷達。
2001年KS-1A型地空飛彈系統經由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CPMIEC)走向國際市場,馬來西亞一位高級軍官2005年表示,該國原則上同意從中國購進KS-1A型地空飛彈系統,目前,雙方已簽訂一份諒解備忘錄,此項購買協定將列入馬來西亞的九年發展規劃中。
資料圖:解放軍紅旗12地空飛彈系統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對KS-1防空飛彈系統進行測試,但是,該型飛彈入役的再次推遲,表明解放軍對其表現不甚滿意。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2007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7、8月份的武器裝備展期間,一套KS-1A飛彈發射車和一座導航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同樣是在展覽期間,有張照片顯示,解放軍稱KS-1為“HQ-12”,這或許說明該型飛彈已經進入解放軍服役。
在第二發展階段HQ-2飛彈基礎上發展而來的KS-1(HQ-12),採用固體燃料推進,雙聯裝飛彈每枚重886公斤,能夠打擊在0.5~25公里的高度上飛行的目標,傾斜發射時射程為7~42公里(KS-1A型可達5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1200米/秒。
雷達制導的KS-1飛彈主要用於對付固翼機和直升機,同時,對空地飛彈和空中發射的精確制導武器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一套典型的KS-1防空飛彈連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部雷達、1座導航台、4部發射平台(即發飛彈8枚,每平台兩枚)以及18枚備用飛彈。
基礎型號的KS-1防空飛彈的固定式4腿柱發射平台,由HQ-2發射台發展而來,每個平台的傾斜支架上配備兩枚即發飛彈;改進型稱為KS-1A,其發射平台改為機動式6×6卡車,每部卡車同樣配備兩枚飛彈,而最新型的KS-1A配備兩聯裝廂式發射架,可提供更好的保護,維護性也更高。
資料圖:國產KS-1A配備6×6式輪式載車,配備兩聯裝飛彈

主要技術數據

飛彈尺寸:長 5.6米;彈徑0.4米;翼展1.2米
發射重量:900公斤
推進方式:固體火箭發動機
射高:0.5~25公里
射程:7~42公里;KS-1A型為 5~50公里
最高速度:1200米/秒
最大過載: 20G
制導方式:雷達制導
彈頭:100公斤高爆破片彈(採用無線電近爆引信)
首發命中率:不祥
最大目標機動負載: 4~5G
KS-1防空飛彈系統發展出一系列地面制導平台。
基礎型號的KS-1使用一種SJ-202型(某些報導推測它實際上是SJ-212型)雷達,這是一種相控陣三坐標目標探測/追蹤雷達,具備多目標追蹤、多目標打擊能力,這種制導平台固定在一部6輪牽引車上。

中國第一種研發雷達

SJ-202是中國第一種自主研發的相控陣三坐標雷達,探測距離115公里,追蹤距離80公里,導引距離50公里,據推測,該雷達的工作波段是G波段,可同時導引6枚飛彈攻擊3~6個目標,據說,還具備抗干擾能力。
另外一種制導平台是H-200型,也是一種相控陣三坐標雷達,可同時導引6枚飛彈攻擊3個目標,這種制導平台安裝在一種較大的8輪牽引車上。該雷達在2007年解放軍建軍80周年武器展上露過面。

與國外相應技術的對比

與“愛國者”的比較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外媒體紛紛報導:中國KS-1防空飛彈的制導雷達使用了美國“愛國者”系統的技術。可能是因為KS-1使用的制導雷達在外形上與“愛國者”系統的AN/MPQ-53相控陣雷達有些相似。另外,還可能和美國人的指責有關。90年代中期,大概在“凱山"系統首次展出模型前後,美國的一份報告指責中國“剽竊”“愛國者”技術,並且專門派遣了一個調查團到以色列(美國認為中國從以色列那裡得到了“愛國者”防空系統的詳細資訊)調查。但僅憑這兩項,就說KS-l的制導雷達同“愛國者”的AN/MPQ-53之間有淵源,恐有拉郎配之嫌。
從總體設計上看,“愛國者”系統使用的AN/MPQ-53是一種兼顧防空與反導而研製的相控陣雷達。而且,從其後期發展上看,更加傾向於反導。它採用脈衝壓縮體制,基型不具備都卜勒處理能力,因此低空性能欠佳,殺傷區低界近300米(尚不及俄制改進型SA-2的100米)。在實戰中,“愛國者’’也確實表現出低空性能差的弱點,例如進行了改進、具備都卜勒處理能力的PAC-2改型,在伊拉克戰爭中儘管攔截了多枚彈道飛彈,但是對伊軍發射的2枚飛行高度在200米左右的“蠶”式巡航飛彈均未做出反應。這對於一種主要用作反TBM的飛彈系統來說倒不是問題。而KS-l是一種以抗擊中低空機動目標為主的防空飛彈系統,如果也採用與“愛國者”相同的脈衝壓縮體制,必將導致低空攔截性能嚴重下降。另外,“愛國者”多次誤擊己方和友軍作戰飛機,據分析也是因為其最初設計用於反導、敵我識別程式過於簡單有關。這對於KS-1系統也是無法接受的。 從作戰軟體上看,兩者也存在很大不同。“愛國者”PAC-2採用的是TVM制導方式,“制導增強型”又使用了半主動雷達末制導,PAC-3則採用了主動雷達末制導。即便是PAC-2型,也與採用全程無線電指令制導的KS-1存在很大不同。前者的雷達需要完成搜尋跟蹤目標、跟蹤控制飛彈、接收飛彈下傳信號、末端照射目標等一系列任務,而後者雷達則不要求接收下傳信號,更不需要照射目標,波形不要求像“愛國者”那樣複雜。而且從控制率上看,指令制導通常採用瞄準線法(三點法)、前置角法、固定係數法等引導率,或者在此技術上進行彈道最佳化而無論是TVM制導還是主動、半主動雷達制導,都是以比例引導法為基礎的,從作戰軟體的編寫上也會存在很多不同。
有人喜歡對比兩種雷達的外形。其實,從外形上很難判斷出關鍵信息,因為其最關鍵的移項器並不裸露在外。對於制導雷達來說,有一些輔助天線用於截獲飛彈、對消旁瓣干擾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主要工作,如目標搜尋、跟蹤、飛彈跟蹤、制導都是主天線上的主波束分時完成的,不存在所謂的“負責TVM的導引天線”。基於以上幾點可以判斷:KS-1的雷達不太可能採用“愛國者”的MPQ-53雷達技術。當然,不排除兩者採取一些相似的技術,例如旁瓣對消等。

與俄制防空系統的對比

據國外媒體介紹,在爭取馬來西亞市場時,“凱山”是同俄羅斯BUK-M1-2中程防空飛彈系統競標後得到認可的。談到同國外產品的競爭,很多人都首先想到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其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高技術裝備在歷次局部戰爭中顯示出強大威力,大多數國家開始把武器的技術水平而不是價格放在首位。中國近幾年出口的軍品也多是靠先進技術和性能打開局面的。因此,“凱山”必然在性能上有獨到之處,才能戰勝性能不俗的BUK-M1-2。
BUK-Ml-2是一種介於9K37 BUK(SA-11)和BUK-M2(SA-17)之間的防空飛彈系統。根據《俄羅斯新兵器大全》的資料,一個BUK-M1-2作戰單元採用一部9Sl8Ml-l相摔陣目標搜尋雷達和9S470M1-2指控中心,最多6部9A310Ml-2發射照射車(一部車可照射、射擊一個目標),最多6部9A39Ml發射/裝填車,必要時可以發射飛彈。該系統可採用9M38Ml和9M317兩種型號飛彈。KS-1和BUK-M1-2的具體技戰術性能對比見下表(KS-1數據取自早期航展資料),可見俄式系統在多項指標上均超過KS-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