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勒計畫

凱勒計畫(Keller plan) 一種由程式教學發展而來的個別化教學形式。1963年因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凱勒及其同事創立而得名。在凱勒計畫中,課程被分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包括導言、學習目標、學習程式、具體的學習內容及一些自測題。學生自定步調學完一個單元後,就到 “監督者”(通常為學完該單元的學生)處進行簡短的測驗。測驗成績達不到85分的學生必須重新學習,過一段時間後再測,直到掌握後才能進入下一單元的學習。對成功完成了前面各個單元的學生,給予聽報告、看電影和參加演示的優先權,以資鼓勵。

該計畫的主要特點是學生自定學習步調和強調學習的掌握程度。西方的研究表明,該計畫比較適用於大學本科的教學,使用該計畫的學生成績提高較顯著。80年代以來,該計畫從認知派學習理論中汲取營養,強調教材編寫中貫徹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除運用於高等教育中的課程學習外,還廣泛運用於軍隊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