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條件
它出現在冷空氣團控制的地區,常大到數千公里,多在冰雪覆蓋的極地或高緯度地區形成。
中心地點
冷高壓主要出現在亞洲大陸中部,有兩個中心:主中心在50-55°N,95-100°E,次中心在鄂木斯克南方。高壓移動路徑以自西向東為主,北方有4條路徑補充,寒潮爆發時間向東偏南和東南方各有一條移動路徑。
在中國的過程
冷高壓是淺薄天氣系統,因此在天氣圖上一般是地面和低層表現為一高壓,它的中心氣壓在東移南下以後進入中國就開始逐步降低,一般到達中國中原地區只有1020hPa左右。
(1) 分裂南下:高壓中心停留在蒙古國和中國內蒙一帶,而分裂出一個高壓中心南下,東移入海,這就是分裂南下。
(2) 補充南下:如果已經分裂了一個高壓中心,很快後面又有一個中心南下,同時有明顯的副冷鋒,此稱為補充南下。這時表示隨補充的冷空氣南下,還要有明顯的天氣變化。
(3) 擴散南下:但有時補充下來的冷空氣不強,或與前面的冷空氣差異不大,無明顯的副冷鋒,冷空氣逐漸向南擴展,一般稱為擴散南下,特別是當冷空氣活動不強時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天氣狀況
在晚秋,冬、旱春季節,勢力強大的冷高壓入侵中國常會造成劇烈的寒潮天氣。冷高壓的前部有冷鋒為先導,冷鋒過後,冷高壓主體控制下的地區為晴朗少雲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