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冷水鎮地處好溪沿岸,為“中國香菇之鄉”磐安香菇的重要產區和主要集散地。東界仁川鎮,南鄰縉雲縣,西毗永康市,北緣新渥鎮。鎮人民政府駐地冷水村,距縣城22公里。省道磐縉公路穿境而過,縣道鄉道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2015年根據金華市市政府公布的擴容名單,磐安縣冷水鎮與婺城區蔣堂鎮、金東區澧浦鎮、蘭谿市梅江鎮、東陽市千祥鎮、義烏市大陳鎮、永康市石柱鎮、浦江縣白馬鎮、武義縣泉溪鎮等新晉為市級中心鎮。
建置沿革
鎮名以人民政府所在地冷水村命名。該村旁有3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曾在此收集到石?、石斧等新石器和西周中晚期人類活動遺物。古址旁有清泉一眼,從不枯竭,炎夏飲之寒冷透骨,故名冷川,俗稱冷水。古屬東陽郡永康縣。唐萬歲登封元年(696),劃入縉雲縣。宋元明清時期為縉雲縣美化鄉石龍里二十七都。民國年間(1912~1949),為龍門鄉。1949年,屬縉雲縣潘潭鄉。1953年9月,潘潭鄉劃入磐安縣管轄。1954年3月,由潘潭鄉劃出冷水、泗岩、虬里、西英、岩潭、小章、楊山、水坑弄、山乾、彈上等村,翠峰鄉劃出西湖、外田口、後陳等村,建立冷水鄉,駐地冷水,屬大皿區(黃余田)。1956年3月,潘潭鄉和雅塘鄉的白岩、朱山、河南、大溪等村併入冷水鄉,又將西湖、楊山、外田口、後陳、山乾、彈上等村劃給翠峰鄉。1958年,為衛星公社(新渥)冷水管理區(大隊)。不久,磐安縣併入東陽,衛星公社併入安文公社,故稱東陽縣安文公社冷水管理區(大隊)。1961年,原公社改為區建置,原管理區(大隊)改稱公社,故為安文區冷水公社。198
3年11月,磐安復縣後,為磐安縣安文區冷水鄉。1992年撤區,為縣直屬鄉。1997年9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為縣直屬鎮。
特色農業
【全國最大的鮮香菇集散地——冷水香菇市場】1986年,冷水村部分農戶培植香菇獲利豐厚,引起全鄉農民的廣泛注意,到1988年香菇生產成為全鄉的主要種植產業。1990年始,省農科院作為重點基地扶植,縣設香菇生產專業辦公室加以領導,省農科院等單位委託縣食用菌公司在此設點常年收購,各地有關公司和菇商也紛紛到此收購,因此橋頭馬路香菇市場自發形成。1991年,因勢利導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香菇專業市場,成交量2300噸,成交額6000多萬元。1992年7月,市場擴建為9635平方米(其中乾菇市場106個攤位,占地4400平方米;鮮菇市場有102間交易房,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高峰容納量為萬餘人。投售貨源除磐安縣外,有福建、麗水、慶元、仙居、縉雲、東陽、永康等省市縣的菇農菇商進入市場。上海、江蘇、福建、廣東等省市常駐冷水採購者有500餘家。磐安縣也有從事販運的菇商30餘家。至1996年,打通了亞洲,歐洲,北美以及香港、澳門的銷售渠道,銷售量為2.9萬噸,銷售額為2.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香菇集散地。
【注重效益農業新品種試種】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離不開良種良法的試驗推廣,2007年以來來,冷水鎮注重效益農業新品種的試種推廣工作,根據本地區氣候、土質等特點,淘汰易感病、品質差的品種,因地制宜選擇一些適宜本地區種植的抗性強、品質優、產量高的優良品種,做好引進試種工作,以逐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去年該鎮先後引進了春玉米鮮食品種泰國甜玉米(KTT10)、巴西陸稻(旱種)、日本秋蘿蔔、日本南瓜、百合等新品種,試種結果較為理想。但也有一些新品種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效益不佳,如去年該鎮試種的30餘畝日本南瓜由於季節問題和試種時間過早,未能取得較好收益。鎮農技站對試種結果進行了總結分析,認為技術上不成熟是其中的關鍵,並準備將日本南瓜的種植季節由春季改為秋季,同時通過加強技術培訓來解決栽培中的問題,力爭今後取得明顯效益。1988年,冷水鎮在胡山、莊頭、潘潭、水坑弄等村落實了鮮食甜玉米試種面積170多畝,試種情況表明,這種甜玉米生長期短、生長良好、經濟效益明顯。平均畝產920.3公斤,以每公斤0.8元的收購價計算,畝產值達736.24元,比同等常規春玉米畝產值增395元。優良的品種,良好的效益,提高了農戶種植積極性,一些農戶主動要求引種甜玉米。今年冷水鎮共落實了甜玉米栽培面積270多畝,比去年足足多了1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