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美國東亞安全模式的轉變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軍事誼文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叢書名: 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文庫
平裝: 236頁
開本: 16
ISBN: 9787801509307, 7801509307
條形碼: 9787801509307
尺寸: 23.6 x 16.6 x 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王玉華,女,1978年生,山東棲霞人。2000年7月畢業於山東經濟學院,2010年12月獲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現為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系講師。主要從事亞太國際關係和地區安全研究,先後在《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和平與發展》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內容簡介

王玉華編著的《冷戰後美國東亞安全模式的轉變》對美國在東亞構建的安全模式的演變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梳理,通過戰略的巨觀方法和歷史的分析方法,明確提出了美國構建東亞安全的結構性變化,即從扇形安全模式到格線安全模式的轉變。《冷戰後美國東亞安全模式的轉變》對讀者了解美國的東亞安全戰略及全球戰略具有參考價值。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美國東亞安全模式的緣起
第一節 美國東亞安全政策的緣起
一、吞併菲律賓
二、介入中國事務
第二節 美國東亞安全模式的初步構想
一、以中國為亞洲中心
二、打擊、限制日本發展
三、撤離朝鮮半島
第二章 冷戰體制下的扇形安全模式
第一節 扇形安全模式的構建
一、雙邊同盟——扇骨的構建
二、前沿軍事部署——“扇面”的構建
第二節 冷戰時期扇形安全模式的發展
一、扇形模式的高潮——從朝戰到越戰
二、扇形模式的戰略調整——深陷越戰泥潭
三、扇形模式的再度強化——里根“重返東亞”
第三節 扇形安全模式評析
一、美國占據領導地位
二、服從並服務於美國遏制戰略
三、意識形態在國家利益判斷中占主導地位
四、體現了“冷戰思維”的安全觀
五、反映了不同時期美蘇爭霸的戰略態勢
第三章 扇形安全模式轉型的必要性
第一節 冷戰後亞太地區安全態勢
一、安全威脅日趨多元化
二、地區安全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
三、區域合作快速發展
四、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的興起
第二節 中國的崛起
一、東亞國家對中國崛起的反應
二、中國的崛起對東亞安全秩序的影響
三、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戰略選擇
第三節 東亞地區安全觀的轉變
一、“共同安全”觀
二、“綜合安全”觀
三、“合作安全”觀
四、新的安全觀在東亞地區的實踐
第四節 扇形安全模式難以為繼
一、對抗性的安全模式與時代相悖
二、失衡的同盟體系難以為繼
三、如何滿足日本的“政治大國”追求?
四、扇形安全模式無法有效應對中國的崛起
第四章 格線安全模式——對扇形模式的繼承與變革
第一節 美國東亞安全目標的變化
一、90年代威脅與目標的判定
二、21世紀威脅與目標的變遷
第二節 格線安全模式對扇形模式的繼承
一、同盟關係的繼續與深化
二、前沿部署予以維持
第三節 格線安全模式對扇形模式的變革
一、同盟關係由“美國領導”轉向“美國主導”
二、前沿存在日趨靈活
三、擴展與潛在挑戰國的關係
四、對多邊安全倡議由消極應對轉為積極推進
第五章 21世紀格線安全模式的發展
第一節 格線模式的奠基石:保持前沿軍事存在
一、最佳化第一島鏈部署
二、強化第二島鏈部署
三、加強臨時性前沿部署
第二節 格線模式的主軸:雙邊同盟與準同盟
一、走向“全球化”的美日同盟
二、日趨靈活的美韓同盟
三、借反恐“重返東南亞”
四、戰略多邊關係的形成
第三節 格線模式的輔助手段:多邊安全合作機制
一、謀求主導多邊安全機制
二、運用多邊安全機制的動機
第四節 格線模式的補充形式:高層對話機制
一、積極發展中關高層對話機制
二、推動與東協關係機制化
三、強化與越南、印尼的對話與交流
第六章 美國東亞格線安全模式評析
第一節 格線安全模式分析
一、為確立美國在東亞的主導式霸權地位服務
二、“胡蘿蔔”與“大棒”兼備,綜合運用且主次分明
三、體現了新的安全理念
四、具有靈活、務實及功利性的特點
五、格線安全模式的制約因素
第二節 格線安全模式對東亞安全的影響
一、阻礙東亞多極化安全格局的發展
二、刺激了地區軍備擴張
三、提升了日本在地區安全中的作用
四、客觀上為東亞安全提供了“公共產品”
第三節 格線安全模式對中國安全的影響
一、中國在東亞的安全利益和目標
二、格線安全模式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影響
三、中國的戰略應對
參考文獻
一、美國官方檔案
二、英文著作
三、英文論文
四、外文譯著
五、中文著作
六、主要參考網址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