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蝕
由冰川所挾帶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動過程中像磨石一樣不斷銼磨冰床。由於冰川本身各部分的運動速度不同(表面快、底部慢、中間快、兩側慢)。冰川所攜帶的碎屑物的運動速度也有差別,它們彼此之間也會互磨。刨蝕的結果使冰川礫石和冰床表面產生冰擦痕和磨光面。
挖蝕
這是冰川所特有的,冰川本身有巨大的重量,由此而產生的壓力能使冰床上的岩石沿節理而產生鬆動,突出的部分能與冰凍結在一起,冰川向前移動時,可把岩塊掘出帶走。或由於冰融水流入基岩裂隙,凍結時,促使岩石脹裂,被融凍風化作用破壞的基岩也可被冰川帶走。挖蝕的結果可以擴大冰斗,加深冰床並使冰川凹凸不平。
原理
冰川活動破壞組成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稱刨蝕作用。冰蝕包括掘蝕和磨蝕兩種作用方式,而幾乎沒有溶蝕作用。冰床附近的冰體因受擠壓,融點降低融化成水,滲入下伏冰床的裂隙或孔隙中,水體因壓力降低而凍結。隨冰體和融水的反覆融化和凍結,它們的體積反覆收縮和膨脹,致使組成冰床的基岩或土體發生崩解。崩解的碎屑(包括原來的碎屑)又會被再凍結,併入冰川中,並隨冰川遷移。以後新鮮冰床繼續重複遭受上述作用,不斷加深拓寬,這種作用稱為掘蝕。發育於降水量充沛的海洋性氣候下的溫冰川(海洋性冰川)和發育於降水量小的大陸性氣候下的冷冰川(大陸性冰川),掘蝕作用的強度有明顯差異。前者的溫度以接近融點為特點,其底部融水充沛,掘蝕作用特彆強烈;後者的溫度以低於融點為特點,其底部融水貧乏,掘蝕作用極弱。
此外,冰川在運動途中,因自身產生的強大擠壓力,所挾帶的岩屑對冰床進行研磨,使基岩床面和岩屑都遭受磨損,這種作用稱為磨蝕。因溫冰川的掘蝕作用比冷冰川強烈,其底部挾帶的岩屑較多,此外,它可沿冰床滑動,所以溫冰川的磨蝕作用比冷冰川強烈。冰蝕作用可以塑造出一系列特殊地貌。
常見地貌
在山嶽冰川地區最常見的冰蝕地貌有:橫剖面呈U型的冰川谷,狀如圍椅的冰斗,金字塔形的角峰,山脊薄如刀刃的刃脊,光滑平整並具有多組刻痕的冰溜面,以及狀似伏於地面的羊背的羊背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