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眼看日本

冰眼看日本

《冰眼看日本》是2009年11月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俞天任。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圖書封面 圖書封面

書 名: 冰眼看日本

作 者:俞天任

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1月(第1版)

ISBN: 7802411815, 9787802411814

開本: 16開

平裝: 350頁

市場價: 29.80 元

內容簡介

《冰眼看日本》是一個中國人在日本15年的觀察與思考,其中的幾十篇短文,都是作者留日十幾年來對日本社會的觀察和感受,範圍覆蓋政治、社會、教育、產業、習俗和人際關係,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對日本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作者俞天任,筆名“冰冷雨天”,自稱“老冰”,另著有《有一類戰犯叫參謀》、《浩瀚的大洋是賭場》等作品。此書由語文出版社出版。

“無能”的日本警察,連自己也“衛”不了的自衛隊,可怕的日本製造,只重團體不重個人的校運會,當日本遭遇大地震太太最盼丈夫死,沒有身份證的國度,富孩子的窮生活,日本人讓“愛國教育”走開,靖國神社就是這么個東西,中國人沒見過的技能“奧運會”。

我們真的了解日本嗎?中國距離日本到底有多遠?

雞同鴨講的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這個詞在日本犯忌,不能說。這個“國”字,老讓人想起原來那個“皇國”。也就是說,戰後一直到現在,“愛國主義”就等於“軍國主義”,不是全等於起碼也是約等於,反正正經人不用那詞。不用那詞用什麼詞?根本就不用,為什麼要愛?這是不是個“國”?

只重團體不重個人的校運會

日本的學校運動會自始至終沒有個人表演的任何舞台,全部項目強調的只有一點:團體,你所在的團體。通過這種大量的訓練和最後的比賽,對孩子們潛意識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日本孩子從小就從這些訓練中知道:只有抱成了團才能戰勝對手。

太太最盼丈夫死

日本的老兩口,女方先走了,男的很快就會跟著而去,而男的先走了的話,你看著吧,女的頓時年輕了起來,精精神神地準能再活個幾十年。

沒有身份證的國度

日本人對人手一號的身份證號碼十分反感。也不知道是誰,給身份證制度起了個綽號叫“國民全員總番號制”。這個制度到底為什麼不好也沒有人說得清楚,但據說是軍國主義的東西,起碼會引起軍國主義,戰爭的慘痛回憶,使日本人對這種被迫全部公開自己隱私信息的東西,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本能的仇視。

編輯推薦

《冰眼看日本》的幾十篇短文,都是作者留日十幾年來對日本社會的觀察和感受,範圍覆蓋政治、社會、教育、產業、習俗和人際關係,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對日本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了解日本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它就像一面鏡子,透過它,可以照見我們自己。

日本,對這個永遠不會搬家的鄰居,我們到底了解多少,恐怕多數人會是茫然地搖頭。我們只知道從情緒上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反對日本教科書美化侵略史,卻沒有去想如今的日本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動漫文化,有最先進石油運輸裝備,有獨一份的化纖製造業,有完善的義務教育制度,有從小就在孩子當中培養的團體意識,有配套的災害應急機制……

作者簡介

俞天任,網上行走時叫“冰冷雨天”,自稱“老冰”。生於上海,在江西長大。當過農民、工人、代課老師,托“撥亂反正”的福,考上大學,還進了研究生院,畢業後在上海高校工作,20世紀90年代到日本,現任某機械公司技術部部長。喜歡侃大山,到日本後因為沒了侃大山的氛圍,於是轉而上網發帖聊天,一發而不可收拾。

目錄

古怪男女

日本男人的性狂想

日本女孩的婚前瘋狂

12歲女孩的夢想:嫁出去

太太最盼丈夫死

貓嫌狗厭的退休老頭

“太監化”的年輕人

“不像個男人”的男人

學完《毛選》學《蔣記》的鬼子

鬼子“進莊”之後

日本人眼中的外國人

社會百態

警察:好警察不如壞小子

軍隊:連自己都“衛”不了的自衛隊

法律一:顧前不顧後的交通法

法律二:撿錢不還要獲刑

公共事故:是天災更是人禍

防災:從日常做起

地震:7.3級阪神大地震倖存記

自動販賣機:什麼都能買的便利店

駕照:買車容易,駕照難辦

配眼鏡:生意讓給別人做

看醫生:磨洋工的小診所

日本姓氏:水井上松樹下

漫畫:全民連環畫

沒有身份證的國度:怎樣證明自己是自己

“分裂”的日本:關東人靠左.關西人靠右

日本製造

新日鐵的獨門買賣

非此不可的日本纖維

比別人貴20倍的鋼管

年運行6000多小時的挖掘機

只有日本會造的天然氣LNC船

六十年,18次諾貝爾獲獎記錄

中國人沒見過的“奧運會”

想像力是靠不住的

高職生的人造衛星

非常教育

學校就是養雞場

補習班做成了產業

只重團體不重個人的校運會

富孩子的窮生活

智障也要滿街跑

弄不懂的教育制度

簡單而又複雜的日本高考

雞同鴨講的愛國教育

倒貼錢也不去上的日本軍校

戰前日本的軍事教育體系

花樣政治

考試考出來的高官

倔里倔氣的共產黨

土頭土腦的自民黨

沒頭沒腦的民主黨

古里古怪的公明黨

“一黨專政”下的日本政府

“選舉”選出來的八嘎

“給臉不要臉”的選民

“不可接觸”的賤民

“各唱各調”卻又“輿論一律”的大眾傳媒

靖國神社就是這么個東西

後記

後記

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出國還是很稀罕的事。到日本是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走到街上去看“東洋景”。可是走上街看到了街景以後很有些喪氣,街上走的人長得和自己一樣的臉,店鋪里掛出來的幌子也都是自己所認識的字,“這也算出了國?”

確實,從表面上看來,日本和中國確實很相像。所以原來甚至都有“同文同種”一說。日本在侵華戰爭失敗以後,這四個字現在是見不到了。但看上去的相像之處還是實在太多。

可是隨著對這個看起來和中國很相像的社會的了解逐漸增多,所受到的文化震驚(culturc shock)也越來越多。原來在相同的面孔、相似的文字、相近的行動後面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卻是那么的不同。

然後再進一步仔細觀察和思考以後,卻又能發現這種不同並不是不可理解,反而很容易理解,這就更加覺得有趣。

有這么一種說法,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日本社會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日本徹底離開了中華文化圈。這種說法看上去有一定道理,首先就是作為中華文化圈象徵的漢字在日本的使用大量減少,加上戰後美國占領軍帶來的美國式價值觀在日本成為主流價值觀,確實很容易使人得出這種印象。但是仔細看去就會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此。上千年的文化影響不是這么容易就能夠消除的。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對於榻榻米、壽司和生魚片這種生活方式的追求,更體現在外層包裝的美式價值觀外衣下面所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日本式思維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